謝榮恒 盧耀軍
1 教材分析
蘇教版生物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三節“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共包括三部分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和“肺活量”。呼吸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人體通過呼吸,使體內細胞從外界獲得氧氣,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而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保障人體新陳代謝正常有序地進行。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與人體的消化、循環、排泄等器官系統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學生學習本節知識,不僅可使他們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理解肺通氣的原理,而且有助于他們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此外,還可促進學生對人與生物圈相互關系的理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并為學習后面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呼吸運動;難點是理解呼吸運動過程。為突出本節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直觀教學和學生自身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在和諧、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描述呼吸運動的過程;說出肺活量的定義。
2.2 能力目標
培養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認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促進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
3 教學過程
3.1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提供如下一段新聞:“據荊州新聞網報道,2012年9月21日下午3點多,在湖北省公安縣城區楊公堤與荊江大道交匯處,有人發現了一名死嬰被丟棄在一個垃圾箱內,附近居民馬上報警。”
師:你能確定該嬰兒是屬產前死亡,還是屬產后死亡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會輕松找到答案。
學生帶著這樣的凝問,開始本節課的學習,學習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熱情非常高漲。
3.2 學習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教師播放一組由湖南教育資源網提供的“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視頻,組織學生觀看。該視頻詳細介紹了呼吸系統各組成部分的結構與功能,重點介紹了鼻腔內鼻毛、黏膜、毛細血管的作用、喉的結構、氣管和支氣管的作用、肺泡的結構及其功能等。
觀看視頻后,教師引導并啟發學生歸納出如下知識結構簡圖(圖1)。
這樣的教學處理,圖文并茂,動態直觀,促進了學生對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與概括能力。
3.3 學習呼吸動動
教師首先演示“打氣筒給輪胎充氣”的實驗,讓學生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即氣體總是從氣壓高的地方向氣壓低的地方移動。然后再學習呼吸運動知識。
師:什么是呼吸運動?請同學們都站立起來,每個人都進行一次平靜吸氣和平靜呼氣,同時用手接觸自已的胸部,感受胸部在兩種情況下會有怎樣的變化?
生:吸氣時胸廓上升;呼氣時胸廓下降。
師:回答非常正確。為什么會這樣呢?下面讓我們來探討呼吸運動究竟是如何進行的。
此時,教師通過PPT展示教材P54中圖10-14呼吸運動示意圖,并據圖講解呼吸運動。
講解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如下呼吸運動過程:
(1) 吸氣過程如圖2所示。
(2) 呼氣過程如圖3所示。
之后,教師根據呼吸運動過程概括出呼吸運動的定義,即“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它是呼吸肌活動的結果。
采取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參與性強,參與面大,又有自身體驗,學習起來會輕松愜意,有利于他們對呼吸運動過程的掌握。
3.4 聯系實際,探究問題
有了上面的知識基礎后,教師再安排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下2個問題:
(1) 如何判定課前提及的嬰兒究竟是產前死亡,還是產后死亡?(生:可剪掉一部分嬰兒的肺放入水中,如果是產前死亡,此時嬰兒還沒有進行呼吸,肺內無空氣,肺會很快沉入水中;如果是產后死亡,肺進行了呼吸含有部分空氣,則肺會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會下沉)
(2) 人體呼吸需要從外界獲得空氣,請你談談如何保持空氣清新?(生:低碳生活、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植樹造林等)
此環節體現了學以致用,又適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說明了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為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5 學習肺活量
此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肺活量的概念,掌握測肺活量的方法。
師:肺活量是指人在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量。它是體格檢查中常要測定的一個指標,反映了肺在一次呼吸運動中最大的通氣能力。其大小與人的性別、年齡、身材、健康狀況等有關。成年人的肺活量大約為2 500~4 000 mL。
講解概念之后,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自制肺量計。然后,每個學生測量肺活量,并強調連測3次,取其中最大值。
3.6 拓展思維,促進理解
教師在課后準備了如下幾道思考題,拓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落實。
(1) 將下列呼吸器官與其功能、特點用線連接起來。
Ⅰ.鼻腔 A.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Ⅱ.咽 B.產生痰的部位
Ⅲ.喉 C.發音器官
Ⅳ.氣管、支氣管 D.有凈化、濕潤、溫暖吸入空氣的作用
Ⅴ.肺 E.氣體交換的場所
(2)圖4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過程示意圖,下列對該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③和④分別模擬胸廓和膈
B. ①模擬的器官能使到達②的氣體變得清潔
C. 圖甲模擬吸氣過程
D. 圖乙模擬呼氣過程,膈肌收縮,位置上升
(3)圖5是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一次平靜呼吸過程中肺內氣體的變化曲線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 曲線AB段表示吸氣,膈肌為收縮狀態
B. 曲線AB段表示呼氣,膈肌為舒張狀態
C. 曲線BC段表示吸氣,胸腔容積變大
D. 呼氣結束點為B點,此時肺內、外氣壓相等
參考答案:(1)Ⅰ—D Ⅱ—A Ⅲ—C Ⅳ—B Ⅴ—E
(2) D
(3) A
4 教學反思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安排好各個教學環節,可以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步步推進。教學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組織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能夠較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身心愉悅,讓生物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突出直觀教學,不斷啟發學生思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學以致用,不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