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祖文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鎮東村,十多年來在村支書何際榮的帶領下,村變美了,山更綠了,一條條寬闊的公路將致富的機遇帶給鎮東村民,人也變富了,一棟棟別致的鄉間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間,大家的生活也變得更美好了,鎮東村正快步邁向社會主義新農村。
狠抓班子建設
致力做好領頭羊
2008年,何際榮被廣大黨員群眾推選為村支書,從那刻起,他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他清楚地知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羊群,只有領頭羊走好了,羊群才能吃到好草。”何際榮經常帶領班子成員深入村民家中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大家的想法,找出問題的癥結,制定措施,進行整改。一是村“兩委”班子加強自身建設,制定完善學習制度,班子成員團結協作,“雙帶”能力強。二是制訂村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三是舉辦黨的知識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95%以上的黨員、群眾掌握2—3門實用技術。四是全面實行以“四議兩公開一測評”為主的村級組織議事、決策、執行、監督制度,建立健全村“兩委”班子工作制度、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規民約等制度,做到管理民主、照章辦事。
如今的鎮東村“兩委”干部及一部分黨員成為了村中的致富帶頭人。因此,鎮東村 “兩委”成員以及黨員在村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使黨支部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堅強戰斗堡壘,成為核心村屯建設強有力的標兵。
重抓道路建設
脫貧致富先修路
鎮東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邊遠山村,坐落在廣西六萬大山山脈,村四周是綿延不絕的大山,村民要想買點日常生活用品,都要趟泥踏水經過很長一段泥路才能到圩鎮。“要想富,先修路”。自當村干部以來,何際榮就絞盡腦汁想辦法解決村里的通路問題,將修路工作放在村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說“我自己走這條泥路幾十年了,也貧困了幾十年了。我希望把村里的路修好,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也方便外面的人來我們村,更希望通路能給大家帶來致富的機會。”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村委至鹿峰四級公路砂石路6.9公里開通,從此,進出的車輛多了,村民們將農作物拿去圩鎮、縣城販賣也更方便了。何際榮積極動員村民自籌2萬元,建成堯嶺自然村至國營六萬林場砂石路4公里。正是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村里告別昔日與其他村“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2013年投資320萬元的村委至鹿峰的四級公路6.9公里全部水泥硬化,全線通車,終于實現了鎮東村村民幾代人的修路夢想。修好了路,鎮東村的資源優勢就能迅速轉化成經濟優勢,帶動全村發展。
善抓產業轉型
甩掉“窮帽子”
鎮東村一直戴著“貧困落后”的帽子。這個有9800多畝林地又是水源地的山區村,如何實現種植上的產業轉型,脫掉“窮帽子”,這一直是何際榮的“心頭病”。2011年,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工作人員張超擔任鎮東村第一書記,何際榮也遇到人生的知己。通過與張超的溝通交流,得知“岑溪軟枝豐產油茶”讓不少農民大發“油”財,而它的原產地梧州市岑溪市離興業縣僅100多公里,且兩地的地理環境、海拔高度、偏酸性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都非常相近。何際榮和張超敏銳地意識到,豐產油茶將是鎮東村產業轉型的出路。鎮東村以前就有種植油茶樹的先例,但是因為產量低、收入少,被村民全部砍掉。為打消村民的疑慮,使村民信服,何際榮與張超帶著村干部、農經社社長、村民代表到岑溪市豐產油茶育苗基地和茶林進行考察,考察效果很好。目前,鎮東村已栽種油茶樹苗800多畝,每畝油茶樹的年收入至少有3000元,如果投資建廠加工茶油出售,按壓榨茶油目前市場價每公斤80元至100元來算,收益更加可觀。為使產業做大做強,何際榮與張超確立了“鏈條發展、綠色環保、立體增收”的發展路子。除了油茶壓榨外,他們還十分看好油茶花蜜、茶林雞等的銷路設想,當全村油茶種植成型,滿山遍野的茶花怒放的時候,鎮東村就可以依托鹿峰山景區、馬坡水庫和村里的自然風景發展鄉村旅游業,讓游客看茶花、吃土雞、住農家、買茶油。這種城里人喜歡的休閑農家樂旅游將成為鎮東村的第三產業。不出10年,鎮東村就可以形成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旅游為一體的產業鏈完整、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立體化的綜合產業。
抓實清潔鄉村
改善人居環境
近年來,很多地方的經濟水平上去了,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了,但是人們的生活環境與衛生環境卻變糟糕了,“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屋外臟亂差”是不少鄉村的真實寫照。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創建一個宜居的美好生態自然村,響應城隍鎮黨委、政府開展“美麗城隍·清潔鄉村”活動的號召,何際榮帶領大家真抓實干,將“美麗城隍·清潔鄉村”鄉村清潔工作作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把這項活動打造成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民生工程”、改進黨員干部隊伍作風的“民心工程”、樹立黨員干部務實新形象的“作風工程”。何際榮帶領村里的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其中,用黨員的模范行動帶動和影響廣大群眾,形成清潔鄉村的合力。
馬坡水庫位于鎮東村,是興業縣的飲用水水源地,如何保護好全縣的飲用水水源,是鎮東村的一項重大責任,何際榮更感肩上的責任重大。2014年,鎮東村積極配合縣水利、環保部門,加快建設投資300萬元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力求保障飲用水水源地的清潔安全。目前,鎮東村村容村貌清新亮麗,已成為興業縣清潔鄉村的示范點。
常抓文化建設
提升精神生活
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改變村民文化生活單調的現狀,2012年,在何際榮的積極籌辦下,在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的幫扶下,鎮東村建設好“信息文化中心”,努力打造成“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群眾科技培訓文化學習活動中心、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外出務工人員親情鄉情平臺”。 村民可以通過信息文化中心電子閱覽室了解國際時事變化,了解農產品價格變化,學習現代農業科技新技術。投資1.2萬元建好村民戶外活動場地60平方米,投入3.5萬元建成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籃球場。這些場所成為了村民文化娛樂活動中心。隨著村信息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的建成,群眾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起來,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村里無六合彩、賭博現象,村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