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要放開手,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大膽的淋漓盡致的去表現自己,增加自信。要鼓勵學生,讓他們的自信心更加堅定。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關鍵詞:揚長避短 以點帶面 激發想象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畫畫,在低年級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繪畫天賦,都是一個個“涂鴉”的高手,而隨著年級越高,這高手的水平就會越來越下降,基于多年美術教學的經驗,我認為在低年的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要為他們初飛的翅膀注入動力,讓他們真正的“飛”起來。所以,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我不斷嘗試著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由地發展。
一、揚長避短,展現完美自我
低年級的美術作業,真的可以說是“涂鴉”。學生的膽子大得讓人難以想象。在作業時,有的學生作業本上畫得亂七八糟,往往一學期準備的作業紙,一節課讓會讓他們全部創作完成。這樣的學生往往會被有的老師定義為“美術差生”。尤其是一些班主任老師偶然翻開學生的美術作業本時,就會驚呼:“XX,你這是畫得什么呀?亂七八糟的呢。”這會在無意中,改變學生的審美觀與創作觀。什么樣的畫好?什么樣的畫不好?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關鍵的。我覺得低年級的學生作品關鍵在于是否是大膽的表現了自己。這階段的孩子,思想純潔且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技法訓練,所以,要放開手,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大膽的淋漓盡致的去表現自己,增加自信。
另外,我在美術教學中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是學生進行自由的創作,二是讓學生進行命題創作,結果是異曲同工。自由創作時,“差生”和“優生”比較起來沒有什么區別,學生表現得都很好,都畫得非常生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分析起來,學生在自由創作時,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回避了自己的短處,學生表現出的是自己的最優秀的一面。這時我就想,老師在布置作業時為什么給學生制造那么多的障礙呢?讓每一節課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讓學生在制作中獲得樂趣,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這不是美術新課程所要求的嗎?也正是教學目的和學生所需要的教學方式。我帶著這個問題做了以下嘗試。
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坐上火車去畫畫》一課中,我介紹了火車的知識后,有的學生問:老師我不喜歡畫火車,我畫別的能行嗎?我以往的回答就是:不行,因為書上要求畫的是火車,你畫別的是不行的,你怎么能畫和書本不一樣的內容呢?現在想來,無疑一句話就扼殺了學生的繪畫積極性,把學生的興趣給抹殺了。可想而知,讓學生帶著這樣一種情緒去制作,作業的效果會怎樣。這時,我反問學生,你喜歡畫什么樣的車啊?這樣一問,學生的眼睛亮了起來,介紹自己喜愛的車,把自己所知道的,觀察到的一些細節描繪的惟妙惟肖,我順水推舟說:好吧,這節課你就畫你喜愛的車吧。對于這部分學生,我給他們解除了思維的桎梏,從火車拓展到了他喜愛的車,開拓了學生創作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制作興趣,學生的作業也是異彩紛呈。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車介紹給大家,學生表述更是生動,避免了學生千口一詞的現象。課后,我總結了一下本課的特點:
我首先拓寬了課本的知識面,由火車拓展以其他學生喜歡的車,提高了學生制作興趣,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創作空間,提高了學生制作水平,同時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制作和評述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同時避免了學生作業千人一面的現象。以前學生在作業時,大部分學生是臨摹書中的作品,因為作業的內容范圍太窄,學生的創作思維被圈住了,沒有好的想法,只能對課本的內容進行復制或改裝。通過拓展課本內容,學生解除了思維的束縛,可以自由發揮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什么奇跡都可能發生,我覺得我做了一次奇跡的引導者。
二、以點帶面,塑造完美自我
新課程提倡運用多種媒材進行制作表現,這樣擴大了學生制作材料的選擇范圍,體現了選材的開放性,同時也體現了學生能力發展的不均衡性。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喜歡畫畫,每次都會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喜歡用橡皮泥來表現自己的想法,就會一直用這種方法來表現。每次活動,學生都用自己熟悉的材料時行制作,從而忽視了嘗試其他材料的機會,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這仿佛從一個誤區又進入到了另一個誤區,不過這個誤區更具有隱匿性,因為自由的選擇材料是新課程所提倡的。我想,這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會使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下降,特別是表現在繪畫作業上更為明顯,有的簡直是“面目全非”。為了扭轉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
首先,觀察學生,把“偏科”的學生記錄在冊,喜歡什么,哪一方面弱,都做到心中有數,這樣老師才能有的放矢。在作業時,我有目的地對材料的選擇進行了限制,這節課我們全部用繪畫的方法為進行表現。這時就會有學生問我:用其他的方法行嗎?我的回答是:不行,因為我“別有用心”。
在作業時,關鍵在于引導,“偏科”的學生地顯得信心不足,無從下手。我運用“進三退一法”,對學生的“強項”大肆表揚一番,讓他們雄心勃勃,然后幫助他們分析一下,“你橡皮泥捏什么像什么,為什么畫不像呢,把繪畫當作在捏橡皮泥,用線條把你要表現的形象表現出來,你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手工,繪畫都屬于造型表現,把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只要認真的表現就會成功的。第一次的創作會不盡如人意,但學生用心了,就要鼓勵學生,讓他們的自信心更加堅定。這樣久而久之,他的弱項就會改變,使學生在各個方面能夠全面的發展。老師要做一把鑰匙,善于打開學生的心鎖,這把鑰匙就是學生的“閃光點”,它會改變一個學生。
三、激發想象,超越完美自我
黑格爾曾說過:“想象是藝術創作的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特別對于兒童來說,他們最富于幻想,想象中還伴隨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創作離不開想象,怎樣激發學生想象力是我們教學的根本目標。下面我談一下在教學中我是怎樣來激發學生想象力的:
創設氛圍是誘發想象力。在教學中,創設書中所描述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給兒童以啟示,調動他樣的各種感官,繼而進一步提高兒童想象力,同時兒童心理也得到滿足。在教學《走進大自然》時,讓學生一起走出課堂,一起去感受人類和動物的生存離不開的大自然,去欣賞花草、樹木,去看看我們綠色的家園、生命的伴侶。再回到教室合上眼睛去回想剛才看到的身邊美麗的環境,發揮想象把家鄉畫得更美。除了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以外,我制作了春天的動畫:藍藍的天空中白云飄來飄去,小樹吐出嫩綠的新芽,小燕子飛回來了,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小螞蟻在地上跑來跑去,小草正從地下鉆出來,小河在流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只要我們潛心挖掘美術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大膽想象提供催化與導向,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低年級的孩子像一只初飛的小鳥,扇動著小翅膀躍躍欲試。在美術的天空里究竟能飛多遠,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們用一顆賞識的心去肯定他們,用一雙溫暖的手去托起他們,引導他們走向一片更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