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關鍵詞】 教師;教學個性;意義;思路;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88—01
教學個性是教師個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與探索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藝術和能力,是教師個人氣質、性格、閱歷、興趣、知識結構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反映和表現。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教學個性。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具備教學個性的意義
教學個性是特殊的教學能力,是在一般教學能力基礎上的發展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和成熟的教學方式、方法、技巧的綜合體,對于課堂氣氛、學生參與程度、教學效益都有著強烈的直接的影響。語文教師有個性,教學才有藝術。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個性有益于創造所教學科的藝術。個性意識強,個性教學主動性明顯,越能有效地進行和指導教學。同樣,個性意識越強烈,教學創新意識就越強烈,就越能創造性地運用到教學藝術之中。穩定、成熟和科學的教學個性能使學生建立獨立自主的學習方法,構建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益不斷提高。
二、設計教學個性的思路
思路要新穎,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并賦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參,不受名師名家的束縛,而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課堂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造。其次,找準教學的“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個性的差異和個體的發展都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創造性地促進“有個性的個人”的全面發展,使之形成優良的個性。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講真實的事,運用個性的學習方法,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個性化的教學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規律上各展百家之長。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自由地抒發,如實地表現自我,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三、尋求教學個性的藝術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和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必須有輕松幽默的一面。輕松的教學、幽默的啟發,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設教學的情趣和氛圍,產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歡樂中不乏啟發的教學效果。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必須要有生動、精彩描寫的另一面。入勝的細節描繪與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輔,將學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的理解,從而將教學的情趣、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創造“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
四、塑造教學個性的方法
教學的個性,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將獨創性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師個性實際的教學風格,從而在教學上產生對學生個性教育的最大效果。首先,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是獨創性教學風格的具體體現。開放性教學,教師要促進師生雙邊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下,觸發思想火花,產生學習的最大興趣。其次,著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與批判能力。不迷信權威,勇于評價他人與自己,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創新能力。最后,開放性語文教學要開拓語文教學空間,開展第二課堂的語文學習。教師要樹立“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的開放性教學觀,多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社會接觸面和知識面。
五、建構個性品位的途徑
教學起點高,手法新,品位高,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的體現。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創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同時也要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個性化的教師成功之路,在于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的教學氛圍關鍵所在。師愛和師生平等是個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個性化教學,一是實行教與學民主、平等,師生彼此尊重,教學相長。二是開展合作學習。方法可采取小組討論、課堂討論,甚至課堂演講、辯論等形式展開師生的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合作學習是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品位高的個性教學藝術還要求教師要善于結合課文內容的多層次性、語文問題的多樣化、語文學科的多極化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參與討論和辯論,在充分表達自己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異,達到培養個性、發展創新能力的目的。
總之,教學個性的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個人具有一定的職業修養和較高的教學技巧。尤其需要教師個人強烈的敬業精神來保證,崇高的人格素養來搭建,廣闊的知識視野來實現,執著的精神追求來滋潤。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