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市場化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得社會對人才英語水平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英語逐漸進入到了小學課堂當中。受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其在英語課堂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缺乏,進一步加劇了上述現象,為解決上述問題,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始顯得尤為必要。
1.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屬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區別在于,更加強調“互動”二字。根據互動式教學的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聯系,應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與學生探討問題等方法,互相交流,平等協商,改變以往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最終提高問題解決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就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教師與學生互動不足的問題顯著存在,部分英語教師僅僅注重對單詞以及課文等具體理論知識的講授,提問較少,活動的開展頻率極低,長此以往,較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降低課堂效率,拉低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以及英語基礎的奠定十分不利。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
2.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原則
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應遵循主動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來進行,具體如下:
2.1 主體性原則
主動性原則,即指教師的主動,同時也指學生的主動。首先,教師應主動與學生建立聯系,應通過組織活動,以及提問等方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與課堂形成互動,在對問題的探討等過程中,使問題的更好的解決,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達到主動的標準,教師應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互動式課堂得以建立。
2.2 活動性原則
活動是促使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主要平臺,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同樣可將活動作為教學的主要開展條件,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學習,使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在降低教師教學難度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小學英語互動式教學策略
教學英語互動式教學,需從情緒的調節、情境的創設、活動的設計三個方面入手來實現。
3.1 調節情緒
調節情緒的目的在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受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其在課堂當中,往往存在緊張以及焦慮等情緒,加之教師的不主動,課堂必定缺乏互動。對此,英語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通過講笑話等方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體現出自己的友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課堂互動奠定基礎。
3.2 創設情境
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what is your name”一課為例,教師可首先創設情境:同學們,請你們想象以下,如果有一天,一個美國小朋友想要和你做朋友,而你也非常想和她做朋友,你們首先應該怎樣交流呢?此時,學生必定會想到應該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由此便可引入本節課的內容,進而展開教學,同時通過教師的提問以及學生的回答,使互動得以形成。
3.3 設計活動
可通過設計活動的方法進行教學,使互動得以形成。同樣以“what is your name”一課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每一小組的學生準備一段關于初次見面互相介紹名字的對話,在學生準備好之后,教師可要求各小組上臺表演,最后由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
采用該種方法教學,不僅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使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氛圍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4.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互動性差的問題,應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引導作用,在調節好學生情緒的基礎上,通過情景的創設,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同時通過展開活動的方法,加深課堂的互動性,改善課堂氛圍,使小學英語教學水平與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科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互動性教學現狀分析[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0):93-94.
[2]馮輝.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62.
[3]劉陽.內外互動:小學英語教學的興趣培養機制[J]. 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10):12-14.
[4]錢進.主動激發興趣,暢游英語樂園——探討小學英語教學的興趣激發及互動學習的方法[J]. 文史月刊,2012,(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