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津
摘要:隨著“營改增”的全面實施,2016年5月1日,建安企業也被納入改革的浪潮。順勢而來的是對政策的大量解讀。企業把焦點均定位到增值稅的抵扣,從增值稅的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有增值才交稅,不增值不交稅。如果流轉環節很多,毋庸置疑,單從營業稅和增值稅這兩個稅種來看,“營改增”的實施利大于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承擔的整個賦稅是否真的減輕,還需要時間的印證。所以對營改增政策的了解以及不斷改善,成為稅制的又一重要任務。
關鍵詞:營改增;利弊;稅制
一、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的試行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影響[1]。
(一)積極影響
營改增實現了增值稅稅制下的“環環征收、層層抵扣”,稅制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國際慣例,從制度上解決營業稅制下“道道征收,全額征稅”的重復征稅問題。由于各種國內外市場的需要,避免重復收稅的出現,營改增政策的出臺和試行為其提供了出路。
(二)消極影響
由于營增改的試行,企業的稅率增高,雖然稅收重復情況避免了。但是企業基層財政模式并未發生變化,所以對于上層的改變造成了一種脫節[2]。
1.市場各行業的經濟不均等,稅率有差異,對不同行業沖擊不同。由于部分中小型企業的進項環節,無法索取的完整可抵扣進項額,因此受影響較大。
2.整個行業而言,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但人力資源成本多由人工工資構成,并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進行抵扣。人力資源占據比重大也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
二、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財務對策分析
由于對營改增實施不適應,導致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正常,甚至導致以后都無法正常運行,而社會各行業比重不同,進而會導致某行業暫時性的癱瘓,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極為不利,但是營改增的試行,確實也為企業和國家改變了之前稅收政策帶來的不利,所以這項政策的繼續推廣和普及是必需的,要想更快地更好地運用它,就要提出改良的補充方法,幫助一部分企業快速跟上大眾的步伐[3]。
(一)做好實施的準備
營改增的政策在試行初期,對于方案的不完善是一定的,所以對于國家稅制的制定而言,政策的出臺是要做足市場調查的,在試行前,應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對于我國整體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結構做足調查,并通過分析制定出一些對于不同層次的企業應對各種不同問題的策略。基于我國多種多樣的文化和經濟特色,為了更全面統籌各行業協調發展,一定要制定多種多樣的制度特色,因地而異,視發展情況和狀態而定,充足的制度準備也會給各企業帶來一些信心,也會給企業起到預防針的作用,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這種稅務模式,因此,當面對問題時,不會無跡可尋。
(二)企業自身的努力
在營改增制度實行之前,有關部門對這項制度的普及程度不夠,或企業自身了解不足,導致不能與新制度相適應。企業遇到問題時,應與稅務機構進行溝通,有利于問題有效的解決。企業不能故步自封,應跟隨稅制的改革的步伐,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經營模式,找到營改增制度帶來的不利影響,及時進行調整。比如小規模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發票問題,和稅率差的比對等都是企業需要避免損失的方法。
(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利用
對于增值稅發票的重視度要提高,發票管理及其重要,所以票據的可抵扣性和時效性已經受到企業的關注,稅務機構對發票的審核也加大的力度,企業通過一些時間差的方式,延長銷售發票的開出時間,及時抵扣,延遲交稅時間等方式調整稅率高的影響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單單想用發票如開假票的方式來躲避繳稅,對于這種行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重視發票的問題,開取正規的發票,不能輕視而忽略這些增值發票等[4]。
(四)相關人員的財務培訓
稅務的籌劃,離不開財務核算,對于財務人員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財務人員充分了解稅制改革后對企業的利弊,從而促使他們在平時工作中更好運用稅收政策為企業帶來實惠。而且在增值稅額核算中,包含的內容很多,如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和未繳增值稅等,對于財務人員和稅務人員的培訓涉及范圍很廣,包含核算方式、計稅依據復、加計扣除、視同銷售等,復雜性很大。所以,及時培訓對財務人員知識更新的必要的。對于采購、銷售等業務核心部門的培訓,使其了解財務核算各個環節關注的重點,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配合,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五)出現問題時,企業的改革
當稅務鏈出現問題時,應快速的面對問題,分析自身因素,抓住核心問題,進行體制的改革,長期的稅務負擔會將企業拖垮,所以加快各項改革的進度,不斷提出新想法,試行新的企業管理制度,當然產品的質量才是解決盈利的最大根源,所以在改革中對產品的整體規劃進行調整,降低成本,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品質,增加售出的數量以減少增值稅的影響[3]。
三、結論
營改增制度的試行是時代的推動,而且他的的運用確實也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解決了重復納稅的情況,而在各行各業的普及也是大勢所趨,由于各行業在社會比重不同,不同的社會特征,必然需要不同的時代產物,而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中,由于發展程度不同,發展特色不同,中小型收到的沖擊更加明顯,但并不代表就是不適用,新政策的不熟悉應為之后的經濟轉型和技術創新帶來契機,實現新型企業和文化經濟。所以積極的適應稅制的改革,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治華.“營改增”對企業稅負影響及完善對策[J].人民論壇,2014(2).
[2]蔣瑩.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