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
【摘要】在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方面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淘汰“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逐步提高,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創新和思考,又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有所改變。那么,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中逐步擴大范圍和應用,這能讓學生自主的有了思考的目標和動力,不至于盲目的追求一些死板的東西,而且這些探究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增進學生們之間的友誼,發掘學生們對課本有了興趣,對學習會有靈活運用,從而來提高學習效率。這主要分析運用探究教學的模式和意義。以下就是我對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實踐的分析和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方法 學生對課堂的活躍程度 課堂小組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155-02
在過去幾年里,我們采用“監督式”“灌輸式”來提高學生們的成績,這些模式只能讓學生“讀死書”從而導致學生們的壓力逐漸增加,每天昏昏沉沉的讀者根本記不住的書,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很顯然這種教學的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我們對于新課程的改變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新課程主要是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讓學生運用合理的方法和邏輯思維來推理各種問題以及創新能力等,來培養高素質、高修養的學生。高中數學的邏輯性和理論性的思維比較強,而且難度十分大,如果采用古老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壓力大大增加,還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惡,那么課堂上的氣氛將會變得沉默,甚至學生也不會聽講。而我們研究的新課堂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自主意識增強,深入了解數學的解題技巧,從而形成自己的數學模式。
一、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
1.在以前的數學課堂上,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們只是被動的聽講,下課之后自己如果不加固的復習,那么就會遺忘老師上課所講的理論知識,這樣就會導致老師扼殺了學生們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模式通過合理的安排上課的探究活動和設計問題情景,通過老師的點睛之筆,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勵同學們對書本有求知欲望,可以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自己有自己的解題思維,并且還可以拓展學生之間與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氛圍。在這種活躍的氛圍下,可以調動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氣氛和積極性,讓同學們可以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且還加深記憶了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對于高中數學而言,理論知識較為眾多,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才能明白題的概念。那么在新課程探究中,老師在課堂上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們獨立自主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加深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解決。
二、學生對課堂的活躍程度和團結
1.本來高中數學難度系數太大,如果我們運用古板的教學模式,那么會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逐漸下降,甚至會放棄。如果我們運用合理的新課程數學教學模式,讓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學生們通過小組自主討論,獨立思考,各持己見。這樣不僅僅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情感,還增進了團結合作的能力。
2.探究式數學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共同討論為主,這就要學生們團結協作交流。因此,我們需要合理的分組,當然,在分組期間我們要按照學習能力進行分,這樣不僅能使老師有效的指導,同時還可以有效的互補成績差的學生,讓同學的關系逐步增進。對于我而言,我認為分組的人數不需要太多,每組六個人最佳,從中可以挑選一位學習較好的組長,讓每個同學都回答自己的解題思路,讓組長總結他們所討論出的結果,從而匯報給老師,這樣可以讓每個同學的大腦都在運行和思考,并且都參與其中并且得到提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在新課程數學教學模式指導中,老師應該充分的轉換角色,應該認識到以學生為主,自己為輔,老師應該起到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構建者,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領導者,并且做學生的小伙伴,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們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脫離老師的懷抱。從而使學生能夠方方面面發展和提高。
4.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是以教材為主。探究式數學教學只不過是一種模式,并不是數學每一節課都必須使用該方法,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規劃。例如,數學上有些簡單的問題,答案直接了當,那么我們根本不需要這種方法來解決。對于那些開放性的問題,老師可以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們展開來思考,讓學生對這道題產生極大的求知欲望,探索問題的規律,更深的了解數學。例如,在講二次函數時,我們可以引進相關的問題,如,二次函數的圖像和冪函數、指數函數、三角函數有什么區別?有何聯系?
總結:探究式數學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廣泛運用,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靈活了學生的大腦,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質量,并且家長對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改觀。因此,我們要丟棄舊的教學模式,應用新課程數學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郝保奎.淺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
[2]李福生.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4(8)
[3]楊先棟.淺析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