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哲 王志明 戴素江 戴欣平
【摘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高職機械類畢業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從培養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雙能型”人才的角度出發,探索以工程創新班為載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高職機械 雙能型 創新能力 工程應用能力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以‘工程創新班為載體的高職機械類‘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7N15)。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247-01
一、背景現狀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機器換人”、“制造換法”不斷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的變革對高職畢業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基本上的高職院校都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普遍忽視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時動手操作能力較強,但碰到需要創新演變的任務就基本束手無策。隨著制造業的快速轉型升級,許多產品的創新、工藝的創新、設備的創新及生產管理創新都是來自一線實踐中,由一線員工完成。對于從事生產一線的高職畢業生來說,應當具備良好的創新素質和工程應用能力。“雙能型”人才指具備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高職畢業生。良好的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既是決定其能否適應崗位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制造業企業能否順利轉型升級的主要因素。
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意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設置了“第二課堂”、“創新學分”,這些舉措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但效果欠佳。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的開設創新課程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建立全面系統的培養體系才能達到預期的培養效果。有些高職院校照搬本科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模式來培養高職學生,但是由于學生學情的不同,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顯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
綜上,制造業的變革升級急切呼喚一種系統全面的高職機械類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體系。
二、以工程創新班為載體的“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在認真分析本院高職學生學情條件的基礎上,總結國內相關院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培養上的經驗和不足,探索實踐了一種以工程創新班為載體的“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1.遴選工程創新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實行分層培養
根據《“工程創新班”學生選拔流程與遴選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面試,選拔30-35名學生組成工程創新班。培養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工程創新班管理實施辦法,集中優質師資對工程創新班進行小班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實施課內和課外互動、教學和研究互動、寓學于研的培養模式。畢業時,根據《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綜合積分制”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進行量化評價,對達到要求的學生頒發工程創新班“學習經歷證書”。
2.重構課程體系,推進課堂教學創新
制定凸顯工程應用能力的《工程創新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能力小循環,專項能力中循環,綜合能力大循環”的縱向深化、能力提升課程體系。首先對每門專業課安排綜合性項目,進行課程能力目標的“小循環”培養,再通過設置綜合性實踐課程對專項能力進行“中循環”培養,最后通過畢業綜合實踐等對崗位綜合能力進行“大循環”培養。
推進課堂創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設計類課程增設“關鍵詞”開放型項目,將創客教育融入教學過程,建設創客空間,采用答辯、虛擬眾籌、成果展示等方式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實行創客軌跡管理,孵化學生創新成果,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3.導師引導、學研互動,推進課外實踐活動創新
課外實踐模塊與課堂教學模塊既相互平行又相互融合,共同組成“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該模塊包括構建“項目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兩部分內容。
推行項目導師制,制定導師的任職資格,通過師生雙向選擇,為每位創新班的同學配備一位導師。導師將承擔的科研項目或企業橫向項目經過凝練,再設計,派生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驅動項目,為學生量身制定項目計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一對一輔導,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制定《工程創新班導師制培養實施管理辦法》,使導師制規范化。項目完成后需提交完整的技術資料一套,原則上要求申報專利,好的項目成果將進行相關成果轉化或參加比賽。
實施現代學徒制,通過學校選合作企業、企業選師傅、學生選企業與師傅、師傅選徒弟的四方選擇,完成學生與企業師傅的結對,將學校學習與企業學習在內容與過程上進行有機結合,學校企業共同編制師傅選拔、學習過程、師徒考核等管理制度,明確各方職責,切實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
三、實施成效
自我院探索構建基于工程創新班的高職機械類“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并實施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崗位晉升率也顯著提升。工程創新班學生高級工獲取率100%,獎學金獲取率70%;獲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項20余項,其中全國技能競賽獲獎12項(一等獎4項);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13項;獲授權國家專利35項(學生排名第一18項)。根據浙江省教育評估院“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質量調查報告”和工程創新班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顯示,2013屆工程創新班學生畢業當年平均月薪4524.66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310.61元高出36.67%,比全省同專業平均月薪3411.69元高出32.6%,畢業后兩年半平均月薪9984.84元,上升了120%;2014屆工程創新班學生畢業后一年半平均月薪6260.00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923.21元高出59%,比全省同專業平均月薪3965.28元高出57%;2015屆工程創新班學生畢業后半年平均月薪5781.82元,比普通班平均月薪3956.23元高出46%,從事設計、工藝、檢測、管理等技術崗位的學生占95%,崗位晉升率89%。
四、結語
本文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闡述了以工程創新班為載體的高職機械類“雙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完整的培養系統和有效的培養途徑,并取得了明顯的培養效果。為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戴欣平,戴素江,王志明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5(12).
[2]戴素江,馬廣,胡新華等.機制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探索[J]. 機械職業教育,2011(11).
[3]徐振宇,戴素江.高職工科學生工程項目實施能力提升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4(8).
作者簡介:
陳中哲,男,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