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現代建設工程市場準入的一項基本制度,招投標環節中的中標價格合理性與否已經成為市場各方爭論的焦點。本文深入分析了合理低價中標法的主要功能及優勢,并針對合理低價中標法在國內的推廣應用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工程 合理低價 優勢 推廣建議
一、工程招投標中合理低價中標法的主要功能與優勢
(一)推動了行政定價向市場競爭定價的轉變
眾所周知,長久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都是計劃經濟,這就使得在建設工程領域,體現較強行政色彩的預算定額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1]。但是,這種形勢下的建筑產品無法反映出價值,也無法展示供求關系。通過合理低價中標法的應用,圍繞著工程招投標制度的最初目的而展開,積極鼓勵滿足資格審查要求的企業進行自主報價與良性競爭,推動行政定價向市場競爭定價轉變,能夠在市場經濟這一大條件下充分體現建筑成本,加速了建筑工程行業的改革步伐,也有利于提升該行業在國際中的競爭力。
(二)有效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
通過工程招投標中合理低價投標法的應用,實現了企業的自主報價,這樣合理低價者能夠中標,能夠保障企業自身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憑借自身實力在市場中競爭,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通過招投標以及競爭定價的方式,大大增加了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壓力,有利于推動企業加強對市場的研究,從而把握好市場發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經營策略,提升企業的競爭水平,推動企業改革創新,不斷加強內部管理與控制,壓縮不必要的成本,打造企業信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好發展。
(三)大幅降低工程造價,有利于節約投資
在合理低價中標法下,市場價格競爭更為明顯,在競爭中,使得中標價格大幅下降,合理控制好建筑產品造價,使其符合市場競爭原則。迫于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很多企業為了謀求發展,注重對自身潛力的發掘,并且不斷改善施工技術,力求降低工程成本,避免工程中的浪費現象出現,確保投資方的建設資金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四)市場清出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適宜的外部環境
通過合理低價中標法的應用與普及,那些發展不景氣、競爭水平底下的施工單位必然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在招標單位的篩選下,建筑市場中實力較強的施工單位發展更好,實力較差的施工單位收到資金、技術、信譽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根本無法與實力強的單位競爭,導致其弱勢地位更加明顯,最終無法贏得投標機會,不得已而被市場所淘汰,這是市場優勝劣汰法則的體現[2]。合理低價法通過市場規律改變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將施工任務與單位的逐漸引向科學的比例。
二、對合理低價法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建議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合理低價中標法在工程招投標中發揮著諸多優勢,理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應用。我們有必要從我國的發展現狀出發,充分參照其他國家成功的案例與經驗,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發揮策略。筆者針對我國建筑行業現狀,提出的合理低價中標法應用的幾個建議如下。
(一)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市場化
要想推進該體系的完全市場化,可以從國家工程造價定額體系基礎出發,完成創建以市場價格為根本的企業內部定額體系的過程。
(二)完善風險轉移體系,建立健全工程擔保與保險制度
通過合理低價中標法的工程利潤較低,投標者的風險抵制能力普遍不高,很容易使得工程失敗。為減少多種無意識或者特定目的而導致的風險,政府部門可以充分借鑒美國的“米勒法”,完善立法,以法律形式對投標人的保函提供、履約以及雙向付款等方面做出規定。
(三)完善建筑法規、培育信用體系
為工程招投標營造濃厚的法律氛圍,全面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弘揚誠實信用,同時也確保失信違約的代價能夠深入人心。制定與完善工程擔保法及留置法,通過法律形式為工程風險轉移體系提供保障,而且也為解決建筑行業普遍存在“三角債”所引發的管理與社會問題提供法律依據。
(四)提升工程擔保的科學性及有效性
當前,我國工程投資的主體多為政府或者國企,對于擔保者而言,必須是產權多元化金融實體,以利于風險轉移,同時形成社會化監督機制,降低國有資產所面臨的風險,從而全面提升工程擔保的科學性及有效性。
(五)科學劃分企業等級
通過定量化定額系列取代現有的定量化等級系列劃分方式,在對企業的實力大小的劃分上,主要參照其可以提供的工程擔保保函數量大小,從而對企業實力實行動態的、公平的展示。
(六)積極鼓勵發展民間中介機構
推動一些民間中介機構的發展。例如監理、造價咨詢、工程擔保等,進一步促進政府職能的社會轉變,使其為市場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對建筑行業住處管理系統進行完善,對建筑行業相關的一切企業及其產品、建筑活動的所有信息進行記錄,以便于后期的查閱與統計。使用這些記錄在冊的信息對招投標資格預審中的投標者住處進行審查,對各投標者的資質及信譽等作出判斷[3]。通過對建筑行業的信息實施集中管理,能夠極大推動社會管理能力的形成,避免招投標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出現。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出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施工單位的違約成本上升。
(七)建立設計賠償與保險制度
通過這一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使得合理低價中標法在應用過程中具備更加堅實的基礎。其中,設計賠償制度的應用,能夠大大提升工程設計質量,同時也帶動了投標報價精度的上升,使得最低價的權威性得到了重視。在設計賠償制度中,如果設計單位出現失誤,那么就應該賠償一切經濟損失。這大大提升了設計單位的經濟責任感,因此,各設計單位及人員的危機感增大,為設計質量的改善提供了保障。對設計單位而言,要想承接設計任務,必須購買設計保險,同時也應該提升設計人員的待遇。
參考文獻
[1]王森波,孫賢林.試論工程招投標中合理低價問題[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2):96-99.
[2]梁啟雄.關于工程招投標中“合理低價”的探討[J].茂名學院學報,2007,17(6):72-74,81.
[3]修燕.工程招投標中合理低價的界定原則與方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0):35,38.
作者簡介:李金鳴(1982-),男,漢族,天津塘沽人,碩士,中級經濟師,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工程招標管理、設備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