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躍
(四川大學 成人教育學院 610041)
摘要:現如今,知識經濟的興起推動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高校繼續教育成為職業技術教育以及高等基礎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它也是我國社會科教文衛事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產物,為滿足地方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本文將簡明扼要地闡述高校繼續教育所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高校繼續教育;服務;作用分析
引言
盡管近年來我國高校辦學宗旨都是圍繞滿足社會實際發展需求,培養專業化的技能人才,但是基于各方面的影響,大學生畢業走入職場仍然存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或者工作技能不到位,達不到企業具體崗位的用人標準等問題。因此,高校繼續教育則應運而生,旨在進一步加強技專業性培養與訓練,解決我國勞動力素質不達標問題,促進經濟結構體制和人才結構的調整,落實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健康有序發展。
1、高校繼續教育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的輸送
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特別是具備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目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作為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基礎教育的延伸和補充,通過社會調研開設地方企業急需對口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為地方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具備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滿足地方企業的用人需求,有力地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人不對口的社會矛盾,促進了地方經濟、教育的健康有序地發展。從成功典范來看,例如某A高校位于我國經濟發達沿海地區,該校就因地制宜設置了以英語為主的各種外語專業、國際貿易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進出口貿易等專業,既解決了廣大學生順利就業擇業的問題,又滿足了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達到了高校教學的最終目標。再如,某B高校位于我國偏遠山區,該校設置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師范類專業、農業學、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可以留在當地偏遠地區定向支教,解決教育師資缺乏問題,農業學則更有利于當地的農業發展,指導當地農業的科學發展,市場營銷則為可以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尋找出路,打開市場。只有適銷對路的人才,才能在解決自身就業的同時,實現當地經濟理念的轉變,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教育及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高校繼續教育提供技術服務與創新
企業一定程度上起著促進知識轉化為財富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人才的參與,更需要大量的技術服務與創新來支撐。在社會實踐中,小微企業及民營企業越來越多,這些企業因先天性營養不足,科研技術實力微弱,那么高校繼續教育則以其專業優勢,進行校企合作,聯手進行技術研發,共同分擔資金費用的開支,共享科技研發成果。另外,高校繼續教育通過與企業談判,開啟另一種新的合作模式。高校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師資力量及專業技術,讓導師及幾個學生組成科研小組走出校門,走進企業,通過模擬示范及講解,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技術的指導與培訓,企業則按培訓內容或時間支付高校一定的技術支持服務費用,促進小微企業及民營企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的優化升級。例如,位于我國偏遠山區的某B高校,開設有農業學專業,該高校聯系當地政府,由該校教師組織培訓講座,農民可以免費參加,學習農業基礎知識,學會科學務農。于此同時,給愿意接受試驗的農民朋友們發放由該校師資研發試驗的高科技某農作物種子,以提高他們的農業產量。再如,某A高校位于我國經濟發達沿海地區,開設有英語專業及進出口貿易專業,該校結合當地某進出口貿易企業,聯手進行校企合作,該高校承包該企業的員工入職培訓模塊,專門進行員工進出口貿易專業基礎的培訓及達標測試,加之一定的試用期內培訓師資分配專人跟蹤指導實踐,確保該企業員工的快速上崗,這種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技術培訓,有效地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盡量減少了人力資源培訓的帶來的麻煩。高校專業化的技術支持與創新促進了當地企業的成功轉型和飛速發展。
3、高校繼續教育緩解社會矛盾
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也在有序進行,高科技催生的智能化、機械化的系統操作模式代替了大部分的傳統手工作業,失業人數日趨增加,人們不能安居樂業,生存生活岌岌可危,造成了嚴重的人心不穩,社會動蕩,治安混亂的問題。企業技能性人才嚴重缺乏,社會失業率卻在持續上升,這兩者之間形成激烈的社會矛盾,并且已處于焦灼狀態。對此,高校繼續教育在這種新常態的大環境下,面臨著嚴峻的機遇與挑戰。高校繼續教育也理應擔負起這個社會責任,為國家分憂解難,解決這一社會矛盾。對需要再就業人員通過專業性基礎知識講述及專業技能培訓,引導人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擁有一技之能,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實現再就業,進入安居樂業的正常生活狀態中來。高校繼續教育接納培訓下崗人員再就業有效地緩和社會矛盾,恢復地方社會公共秩序,維護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的局面。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在這種新格局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其自身的優越性成為當地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搖籃,也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越來越倍受人們重視。高校繼續教育在非常時期發揮著調節人才產業結構,緩解社會失業與就業難的社會矛盾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創業激情與熱情,引導人們樹立主流價值觀念,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繼續教育在我國科教文衛事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偏重于技能型人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成為各大高校繼續教育共同的辦學宗旨,無論是即將面臨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待業的失業人員,他們也深刻意識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社會規律的嚴峻性。新常態新格局的社會環境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當今社會的生存口號,這讓人們感受到生存危機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參考文獻:
[1]范成祥.地方高校發展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葉涌.淺議高校繼續教育在促進地方創業就業方面發揮的服務作用[J].前沿,2013,04:66-67.
[3]何明舉.高校繼續醫學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