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東
(天津水運高級技工學校)
摘要:職業技能競賽是參賽選手個人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展示的一個得力平臺,是選拔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企業通過技能競賽可以全面提升職工隊伍的素質和技能,并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職業院校以技能競賽為載體,可促進課程建設,提高辦學水平。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我校在與企業合作辦學模式下,創新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在檢驗技能人才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并選拔了大批適合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實現了企業與學校的共贏。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業技能競賽;高技能人才培養
一、校企合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搭建平臺
企業的宗旨是通過生產社會所需要的產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員工素質技能的高低是提高效益的前提因素。由于科學技術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很多企業開始發現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
現實證明企業實踐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最好陣地,他們通過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崗位的培訓,技術攻關等活動,使從業者從新手逐漸成長為專家。但是,企業畢竟只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體,而不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的主辦機構,并且企業內部的培訓資源也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大大減緩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效率。而從社會生產的整個流程來看,職業院校是從企業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培訓和教育活動的社會機構,是大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培養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的基本使命,但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具備基本技能人才已不能成為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條件,而是需要更高素質和更高技能的人才。這成為職業院校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企業滿意的高技能人才,就是擺在職業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搭建了學校與企業間溝通的橋梁,兩者在現代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中相得益彰。在共同開展的技能競賽活動中,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建設了一條平坦的快速路。
二、校企合作共同開展技能競賽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優勢
1.供需標準統一,明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向
學校依據現有專業積極與多家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學校與企業人力資源協商溝通,相互了解人才培養及發展構架,委派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工作崗位,進行實踐學習和調研。了解崗位職工的工作實際及未來崗位能力需求,明確企業用人標準,反思并總結經驗完善教學內容,促進課程建設和改革。在開展的技能競賽中,積極采用了企業標準來引領競賽標準,實現了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需求的對接;在職業技能競賽的考核考評內容上也積極與企業崗位需求接軌,把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融入比賽,充分體現當前形勢下產業、行業、企業的最新技術要求,以突出人才技能水平的實用性。
2.優化競賽項目,突出高技能人才能力水平的培養
學校依托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積極調研分析未來高技能人才的發展及標準,共同制定競賽方案,結合職工工作實際,按照“干什么、練什么,缺什么、補什么” 的要求完善競賽方案。邀請行業、企業一線的技師、專家、技術能手參與競賽的項目設計、競賽命題。優化部分競賽項目,突出能力水平的提高,避免出現項目設置不均衡,競賽內容不合理的現象。本著提高崗位技能認知和工作能力來設計競賽內容,并以此來為學校未來課程設計改革的依據,明確高技能人才培養方向。
3.改革評價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
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學校對企業現有生產情況下的設備、環境有了新的認識,并積極完善和改進現有教學設備。在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中,保證采用的設備設施及環境與企業實際生產相一致,采用“真刀真槍”的競賽形式。在競賽評價環節,一改以往學校單方面的評價模式,結合企業人力資源聘請企業及社會知名的專家和相關技術能手,參與技能競賽評價,由于他們對競賽設備的配置、性能、運作非常熟悉,在評判過程中對技術操作方面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不僅能夠提高評審質量為高技能人才的質量把關,還能促進學校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同時起到監督其他評委的作用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
4.豐富獎勵制度,宣傳激勵高技能學習熱潮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企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給予職工的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對自身崗位技能的學習和工作熱情。許多企業將職工技能競賽的成績及生產實踐中發揮的作用,與職工個人的晉級、晉升和各項待遇等利益結合起來,使職工真正看到了實惠,體驗到了掌握并提高技能后帶來的榮譽,同時技能競賽的宣傳功能可以帶動全員的技能學習熱潮,促進大家向更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鑒于這種效果,我們在校企共同開展的技能競賽中,豐富競賽的激勵制度,以鼓勵學生對崗位技能奮發向上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創新鉆研提高技能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同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的效果
1.學生綜合技能得以全面提高
如果說企業崗位生產實踐活動是檢驗技能人才的最好考場,那么由企業全程參與指導的職業技能競賽,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閱兵場”。校企合作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所模擬的環境及項目是檢驗參賽選手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下,完成一個與職業崗位相適應且完整的工作任務。競賽內容在涵蓋了國家職業資格要求的同時還突出了崗位實際工作所具備的技術能力,通過技能競賽前的訓練及指導教師日常中對技能特點、操作細節的的分析解讀,大大增加了學生對崗位技能知的積累與提高,實現了學生綜合技能的全面提高。
2.指導學生職業素養的快速養成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需要高技能人才。而職業素養是評價高技能人才的一項基本條件。它包括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具體有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前三項是職業素養的根基。充分的體現選手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企業文化理念以及創新創業能力是校企合作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培養的一個主要方面,并具有針對性的融入到競賽內容和競賽方式中,評價標準把職業素養的養成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日常的競賽訓練中指導教師將職業素養滲透給學生,讓他們明白只有達到個人職業技能嫻熟、團隊配合默契、職業道德水準和職業行為習慣達到企業標準,才能完成競賽工作任務。
3.提高畢業學生的就業質量
職業技能競賽為企業和學校筑建溝通橋梁的同時也為高技能人才能力的展示搭建了平臺,能夠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并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參賽選手幾乎都能達到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條件,企業在相同的聘任條件下,對競賽獲獎的學生認可度是非常高的。企業通過技能競賽可以優先選擇和聘用合適的學生加入到自己的人才隊伍當中,畢業后直接入崗從事生產作業。并且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競賽項目和方案中對技能人才提出要求以縮短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本。因此校企合作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可以有效地提高參賽選手的就業質量。
在現代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共同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是最效的手段和途徑,職業院校通過技能競賽可以看出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是否真正貫徹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宗旨,是否真正重視了實踐技能的培養,是否真正實施了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等。企業通過技能競賽可以顯示出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是否真正的適應了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技能競賽的成敗企業與學校共同總結經驗,可以取長補短,吸取他人的精華,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并改正自身的不足,進一步弘揚自身的優勢,認真踏實的做好高技能人才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