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晨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艱難,創業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的另一種方式。在“雙創”政策引導下,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社會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產業結構轉型的新力量。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下,這與其資金不足,融資難,產品缺乏創新有很大關系。共享經濟已經滲透至交通、住宿、金融等領域,本文通過分析共享經濟金融領域的眾籌模式,解決大學生創業難的問題,并對兩者對接難點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共享經濟 眾籌 建議
一、引言
近年來,高校擴招,從當年的精英教育成為大眾教育,大學生畢業人數從2013的399萬到2015年的749萬,供給不斷增加。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部分民營企業難以熬過金融危機,民營企業數量減少,對勞動力需求下降。同時,一些企業的硬性要求,對重點高校的偏愛,導致其他類學校的畢業生大量遺留。供需雙方壓力下,大學生就業環境嚴峻,大學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甚至有學生在校內就已經開始創業。但是大學生創業率低,持久度不高,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大學生融資意識淡薄,家庭資助、政府支持是主要的融資渠道。共享經濟是以一定報酬為目的,基于閑置資源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在金融領域的一種方式就是眾籌。眾籌是一種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為企業或個人發起的項目進行小額融資的模式,供給方和需求方通過平臺主動對接,是資金更加高效的到達需求者手中,同時另一方也獲得了相應的產品、服務。2010年興起眾籌模式,從當初的無人問津,第一個眾籌平臺點名時間被迫轉型,到現在門庭若市,京東眾籌上線時間不足半年就已經融資超過一個億。眾籌正逐漸被大眾接受,這一模式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好的融資平臺,在共享經濟愈來愈熱的大勢下,眾籌打造的創業模式正越來越受大眾歡迎,本文著眼于對眾籌模式的分析為大學生創業提出一些意見。
二、大學生創業難點
(一)創業能力單薄
現實困境需要創業者發揮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策略、交際能力等來克服,而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人脈稀少都使得創業變得棘手。薄弱的創業能力和應對風險的能力難以取得銀行和投資者的信任,大學生創業融資艱難。
(二)創業項目質量低
創業項目科技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大學生創業基本定位在教育培訓、家政咨詢、小型餐飲及零售業,很少涉及高新技術領域,創新性少,結構轉型升級難。這些生存型企業在社會中普遍存在,有些已經做成了品牌,年輕企業想與這些企業競爭根本是以卵擊石,很容易被擊敗。同時,由于這種企業大都大同小異,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大學生融資途徑又被縮小。
(三)社會支持力度小
政府部門審核項目步驟復雜,申請項目貸款的時間長,不能滿足大學生用錢的及時性。銀行貸款額度小,門檻高。銀行在貸款時是尋求一個收益好、風險低的對象,而大學生在初始創業過程中的收益基本沒有或是小于零,對于家庭條件差的學生而言,要提供擔保或抵押更是困難的,銀行貸款的高門檻成為大學生創業籌資的隱形障礙。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小,大學生很難通過政策和銀行獲取資金來源,使得融資更加困難。
三、眾籌模式助力大學生創業
民間的散落資金由于數額小很容易被遺忘,手中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需要資金的人們卻得不到充足的資金,因此一個以共享資源為基礎的眾籌平臺孕育而生。眾籌是通過網絡平臺匯集資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組織發起的創意項目。一般由發起人先進行項目設計,對項目審核后再創建項目,之后通過圖片、視頻、PPT等形式在融資平臺進行宣傳,投資者通過選擇自我認為有市場潛力、符合未來發展狀況的項目進行投資,一定時期后獲得相應的回報。通過眾籌,大學生可以獲得資金,投資者可以得到產品和服務,推動社會結構轉型,提高資金利用率。
眾籌融資門檻低,籌資力量大。發起者的項目如果發展前景好、有創意就可以在籌資平臺進行籌資,不需要提供抵押、擔保物,避免了金融信譽低而籌不到款的境遇。發起人通過在籌資平臺上獲取的資金要遠大于銀行、政策貸款,能滿足初始創業的大量資本投入;融資開放度高,分散風險。融資者通過眾籌平臺展示產品信息,避免了信息不稱,投資者通過發布的信息來選擇中意的項目,避免了地域因素對信息的認知模糊。相對于傳統金融領域的大企業投資,眾籌模式下投資額度小,吸引了零散的民間資本,為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投資提供有效平臺。同時,由于出資者數量眾多,額度小避免了投資者承擔較大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有效利用民間資本。法律對民間資本的限制導致民間資本“有錢難投”,眾籌融資為民間資本提供了一條投資通道,發揮民間資本力量,為創業企業提供雄厚的資金、技術支持。
四、眾籌模式對接大學生創業難點
眾籌模式雖然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雙方都獲得相應的資源,但是眾籌平臺在我國發展的時間短,整體還不夠成熟,法律監管還不完善,通過眾籌模式的創業仍然有很多紛繁復雜的難題。
(一)知識產權保護度低
基于信息披露機制,項目發起人需在網頁上發布項目的信息、介紹,這些信息難免會被他人盜用,通過改動小細節而變成自己的東西,同質的商品太多會增加產品的競爭度,一旦失去了特點,籌資難度加大,融資成功率降低。
(二)項目籌資不易
一般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往往會有羊群效應,哪個項目已籌集資金多,進度快就跟著選哪個,而忽視了項目本身的盈利和風險,而一些項目因其所需融資額大,時間長而得不到投資者青睞,這導致一些好的有質量的項目石沉大海。另外眾籌平臺往往只參與項目申請和項目籌資階段,對項目經營階段很少過問,這就導致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無法詳細了解項目的經營進度、資金使用情況,兩者的信任無法建立,投資者也很難做出投資決策。
(三)法律風險
很多非法集資人會利用眾籌平臺吸收資金,如果眾籌平臺在事前沒有做完整的盡職調查,未保障項目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眾籌平臺也會面臨法律風險。同時法律對“不特定多數對象”的集資定義為非法集資,如何界定眾籌與非法集資是后續法規制定中應該完善細則,而在此之前這個模糊的界限是眾籌平臺需要把握的難點,一旦跨越了這個界限眾籌平臺就將面臨信譽風險甚至倒閉。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眾籌模式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一股暖流,但是如何利用眾籌規避傳統創業的缺點,實現大學生創業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同時,國家在法律、法規、監管方面需要迅速反應,加強對眾籌平臺的監管,保障雙方利益,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大環境,讓創業穩步前進,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步。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法律法規、平臺完善是重要的推動因素,因此給出以下建議。
(一)引入雙向平臺,提供定制化服務
眾籌平臺的運行模式基本就是個人、企業通過眾籌平臺發布創意產品,之后由投資者檢閱后選出他們認可的產品進行投資,但是一些產品如果不合大眾口味就難以生產,所以我們為什么不能開發一個用戶社區,用戶自己給出他們需要的產品,做一個簡易的計劃書,描述產品的功能,之后放到社區由其他投資者投票,如果超過一定票數,眾籌平臺再將這個產品推給設計師,由平臺的設計師們競標,最后由競標成功的設計師承包這個項目。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品是投資者所需,又能讓創業者們發揮資源開發項目并盈利。
(二)共享信用資源,建立征信系統
項目的合法性是眾籌平臺必須保證的,但不乏一些非法分子通過眾籌平臺進行非法集資。如果眾籌平臺進行點對點聯系,對每一個項目發起人進行當地調查訪問,這會加大眾籌平臺的成本,因此眾籌平臺可以與第三方合作,借助銀行的征信系統對申請人進行信用評級。通過共享信用資源,也可以提高銀行的資源使用效率,提高盈利性。同時由于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和平臺的技術問題,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難以受到保護,如果將資金交由銀行保管,不僅能保障資金安全,提升眾籌平臺的信譽,還能為銀行增加盈利,雙方的合作均能達到雙贏。
(三)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監管體系
我國法律規定“向不特定多數對象的融資行為”,屬于非法集資,一不小心就會進入灰色地帶,因此我國法律應借鑒美國《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放開股權融資是眾籌融資模式的一個創新,同時也助力創業企業融資;由于在眾籌平臺上不能全面了解發起人的信息,項目的真實性很難考究,因此應形成對眾籌平臺項目的監管體系,禁止借助平臺非法集資的項目,保護投資者權益,同時需對投資者作風險認識的培訓,讓投資者正確認知風險,理性選擇融資項目。
參考文獻
[1]郭偉威.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2]方永麗.我國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現狀及監管[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3]孫學立.我國眾籌融資模式及監管問題研究[J].金融觀察,2015.
[4]趙鐵.共享經濟催生的商業模式變革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