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邵星雅
(浙江工業大學 人文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4)
在日常采訪時,記者型主持人往往會接觸大量的社會底層公民,要想得到別人的善意和幫助,就必須做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禮貌。在追究真相的過程中,態度決定成敗。這個社會的美好與丑惡是并存的,主持人不能因為外界的現象而影響自己心理的平衡,應該用寬廣的胸懷,從容的心態來包容社會的各個方面,保持自己情緒和思想上的中立,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的身份去了解,認識新聞事件。在傳遞節目內容的同時,記者型主持人也向觀眾展示自己的個人品質和精神品質。他們應該是具有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人,在言談舉止上都有自然而然地體現出深厚的文化素養,從而完成對節目的信息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雙重構建。
隨著《東方時空》等一批電視新聞雜志性節目中記者型主持人形象的推出,主持人開始擁有獨立的聲音,一種和電視畫面相配合,屬于自己的思考過的聲音。主持人紛紛以自己的獨特視角反映出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焦點、熱點,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層社會意義。
一、敏感獨到的新聞思維
新聞思維的本質是讀者思維,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時對各種信息,做出能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閱讀欲望的判斷,形成獨特的新聞報道。獨特的新聞思維意味著要培養新聞的敏感度,進而發散思維,獨立視角來進行報道,為所寫的新聞打下個性化的標簽。
有人感嘆新聞敏感是看不到、摸不著、神秘又玄乎的東西。其實,新聞敏感并非虛無縹緲之物,而是可感可觸,有著實在內容,能迅速判斷某一新聞事實對當前工作的指導意義,迅速判斷某一新聞事實能否吸引較多受眾,迅速透過一般現象挖掘隱藏著的價值的新聞事實,迅速判斷在同一性質的諸多實施中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迅速在事件進展過程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遇見有可能出現的新聞。
二、個性化的主持風格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主持人的個性是氣質個性、思想審美個性、語言風格個性的多重結合。主持人的氣質來源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主持人會將自己的個性特征融匯到節目中,使節目帶由主持人氣質的特色,從而使節目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如果用“個性化”“人格化”的角度來審視《新聞調查》的主持人,首先它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無論在采訪方式、語言風格、性格情感,還是鏡頭前的表現方式等方面都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特點,也正因為這一特性使得節目的調查過程多元又豐富,而且因為節目個性化傳播的需要,也是的記者型主持人的個性在節目中充分地加以體現,成為節目中的一個元素、一個符號。
記者型主持人帶有著雙重的角色,記者的一面在內容上要求必須通過調查行為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而主持人的一面在形式上要求必須以“個性化”、“人格化”的方式,借鑒人際交流的友誼來獲取信息,從而就展示自己的一些情感、態度、觀點的流露和表現,使節目傳遞出更多的人性魅力。
三、技巧性的現場采訪
美國威·梅茨在《怎樣寫新聞——從導演到結尾》一書中談到:“即使你不是一位天才作家,仍可做一個很好的記者,但是如果你不善于采訪,就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采訪是記者型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除了具備主持人應具備的專業素質以外,還應該具備新聞記者的基本素質——采訪,這也正是對記者型主持人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在報道的過程中,主持人的角色往往在轉換,面對新聞人物,主持人帶著觀眾去觀察去提問,而面對觀眾,主持人既不是萬事通也不是新聞的轉述者,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記者的素質,不斷的尋找答案使調查層層展現于觀眾面前,根據節目本身的需要和觀眾的心理,精心設計節目的開頭、發展、高潮、結尾。主持人要學會揣摩觀眾的心理,觀眾在什么時候對什么問題感興趣,會對什么問題提出質疑,在節目中合理地鋪墊、合理地解構、合理地渲染,增強節目的懸念性,這其中,主持人不是個簡單的陳述者,而是體現主持人的智慧和引導。其中,懸念的設置是至關重要的,他的根本出發點是把握好觀眾的心理,讓觀眾和主持人同時面對一個疑點。
四、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如果是一個職業化的記者型主持人,應該以尋找事實真相為目的,他不會回避尷尬的問題,同時會保持人文意識,也就是關心新聞事件中的人。面對真理,不能用簡單放任的態度,也不是一味的批判,更不能生硬教化,應該用理性的目光去觀察,用切實的行動去引導,將問題合理地解決,使得社會健康發展,這是一份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面對受訪者,不管是否地位尊卑,都要以平等、尊重和禮貌的態度對臺每一個受訪者,在追究真相的過程中,態度有時候直接決定采訪效果。
記者型主持人需要就有很強的采訪能力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能忽略的是對采訪對象的態度,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人文意識才能平等對待,冷靜觀察,獲得別人的善意,更加客觀的進行報道。
五、記者型節目主持人的自我修養
記者邢電視節目主持人首先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屏幕上,訴諸于受眾視野中。屏幕形象的好壞,與長相不無關系,但更多的還是取決于其內在的魅力。
當今許多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無一例外的具備以上的素質,并且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修養,才能在基于他們深厚學識和文化底蘊上給人以成熟、自信、穩重的感覺,水均益、敬一丹等一批魅力無窮并自成一家的主持人,正是她們豐厚的知識和扎實的文化功底,成就了他們的主持風格,也促進他們主持節目的品牌效應。
六、有新聞敏感度和邏輯分析能力
新聞敏感是記者發現和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是記者政治和業務水平的集中表現,也是靈感思維在新新聞采訪活動中的體現。它表現為記者對新聞事實的一種迅速、綜合的反應能力,是必須具備的能力。記者型主持人必須具備這一能力,當面對一個事件,意識到這是新聞,才談得上進一步的分析并傳遞出去。同時,還要具備邏輯分析能力,清晰地反映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最基本的要求,記者型主持人頭腦中要有明確的脈絡,具有一線采訪的現場感,寫下具有記者視角的串聯詞,主持播出中帶有記者的思考和述評。
記者型主持人用個性化和人格化的方式使用有聲語言副語言和行為語言駕馭電視深度報道節目的進程,并將整個調查過程展現給觀眾,通過不斷的提高修養和素質與新聞媒體共同并肩為社會各個階層人士的公共訴求平臺,尊重每個公民的知情權和話語權,讓社會各個層面的不同意見和聲音能夠彼此協調、有序、互助地共生和發展,營造出良好的媒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