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君
(慈利縣農業農村工作局,湖南 慈利 427200)
慈利縣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研究
姚 君
(慈利縣農業農村工作局,湖南 慈利 427200)
選用近3 a新審定的玉米10個新品種,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以臨奧1號為對照,比較不同品種的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結果表明:參試品種平均產量為523.31 kg/667m2,10個玉米品種均比對照增產,其中增產幅度在10%以上且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品種有5個:青青300、康農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和野風160,有望作為新品種在慈利縣推廣種植。
雜交玉米;新品種;產量;農藝性狀
玉米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提高其單產與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密切相關。根據湖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湖南省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呈現上升的趨勢,2015年湖南省玉米種植面積為348.36千hm2,產量188.83萬t,但是玉米單產在年際間有所波動。慈利縣由于其氣候適宜、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的特點[1],是湖南省玉米主產區,也是種植面積最大的縣[2]。
慈利縣一直把玉米作為糧食產業中的一項富民工程來抓,著力打造湖南省玉米生產大縣[1]。然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玉米品種多、亂、雜的問題十分突出[3-4],且缺少骨干品種和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5],不利于提升玉米生產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前人對慈利縣適宜種植的玉米新品種開展了一些研究[4-6],目前推廣的主要品種有臨奧1號、三北2號和洛玉1號等品種[1]。近年來,慈利縣玉米生產發展較快,為進一步篩選并推廣適宜慈利縣種植的玉米新品種,進行了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鑒定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為新品種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最近3 a通過國家或湖南省審定的10個雜交玉米新品種,包括青青300(湘審玉2015006)、康農玉007(國審玉2015030)、康農玉999(湘審玉2015004)、綿單1256(國審玉2015025)、仲玉998(國審玉2014019)、新中玉801(湘審玉2015009)、科玉1101(湘審玉2015005)、野風160(國審玉2015028)、和睦玉918(國審玉2014020)、山川玉1號(湘審玉2013004),以臨奧1號為對照(CK),共11個品種。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6年在湖南省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進行,當地海拔320 m,土壤為灰紅土,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上等,前作玉米,冬閑。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個品種種植1個小區,共33個小區,每個小區種植5行,面積為16.65 m2(長5 m,寬3.33 m),密度為45 000株/hm2,試驗地四周種植4行玉米作為保護行。采用人工開溝條點播,所有品種統一于3月28日播種,播種的同時施基肥(45%俄羅斯產復合肥750 kg/hm2),5月1日施苗肥(尿素300 kg/hm2),5月30日施穗肥(尿素450 kg/hm2)。8月6日統一收獲,脫粒曬干計算產量。按國家玉米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標準,記錄各品種的大田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及抗逆性,收獲后進行室內考種。
1.3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07和SAS V9軟件進行數據匯總和統計分析。
2.1 生育期
臨奧1號是湖南省玉米區域試驗對照品種,其生育期為115 d。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在109~117 d之間,平均約為114 d,生育期最長的是綿單1256和仲玉998,均比對照長2 d,生育期最短的是禾睦玉918,比對照短6 d。生育期比對照晚的品種有4個,其抽雄和吐絲時間也比對照晚2~3 d。生育期比對照早的品種有5個,其中比對照早熟3 d以上的品種有3個,其抽雄和吐絲時間也比對照早。

表1 參試品種的生育期
2.2 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2可知,在11個參試品種中,株高在267.4~281.4 cm之間,以禾睦玉918最矮,青青300最高;穗位高在118.6~133.7 cm之間,以禾睦玉918最矮,仲玉998最高;穗長在18.4~19.8 cm之間,除山川玉1號外,均優于對照;穗粗在4.8~5.4 cm之間,除山川玉1號外,均比對照粗;禿尖長在0.6~2.2 cm之間,除青青300和野風160外,其余品種的禿尖長均大于1 cm,且有4個品種的禿尖比對照長;穗行數在13.8~18.6行之間,以青青300和野風160最多,對照最少,除山川玉1號外,其余品種均在16行以上,行粒數在32.5~35.6粒之間,以青青300最多,仲玉998最少,百粒重在30.7~37.2 g之間,以科玉1101最重,禾睦玉918最輕;單穗粒重在164.4~188.6 g之間,均高于對照,以青青300最重。
此外,田間調查結果表明,參試品種均未出現空桿、倒伏和倒折現象,主要病害是紋枯病和小斑病,紋枯病發病情況,除臨奧1號為5級外,其余品種均為3級;小斑病發病情況,除康農玉999為1級外,其余品種均為3級。所有參試品種均未發生大斑病、灰斑病、絲黑穗病、穗腐病和莖腐病等其他病害。
2.3 產量表現
從表3可知,10個玉米新品種均比對照增產,參試11個玉米品種產量在484.4~556.8 kg/667m2之間,平均為523.3 kg/667m2。其中,青青300平均產量556.8 kg/667m2,比對照增產14.95%,居參試品種首位;其次是康農玉007,平均產量551.2 kg/667m2,比對照增產13.79%,居第2位;居第3位的新中玉801,平均產量546.4 kg/667m2,比對照增產12.8%;居第4位的科玉1101,平均產量540.4 kg/667m2,比對照增產11.56%;居第5位的野風160,平均產量533.6 kg/667m2,比對照增產10.16%。

表2 參試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
此外,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3個重復之間的F值不顯著,而各個品種間的F值均達到了極顯著水平,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參試的10個玉米品種中,青青300、康農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野風160、綿單1256與對照臨奧1號的產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康農玉999、仲玉998、禾睦玉918、山川玉1號和對照臨奧1號相比增產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青青300、康農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野風160和綿單1256這6個品種間產量差異不顯著。結合生育期和農藝性狀,產量排在前5位的青青300、康農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和野風160生育期合適,農藝性狀優良,適合在當地種植。

表3 參試品種產量分析
從上述試驗結果分析得出,在參試的10個雜交玉米新品種中,青青300、康農玉007、新中玉801、科玉1101和野風160這5個品種表現突出且綜合性狀優良,與對照相比增產超過10%,可適合在當地推廣種植。它們的產量構成因素都比較好,主要表現為株高較高、穗子較大、穗行數較多,且百粒重較重。已有研究表明,行粒數、百粒重和穗行數,三者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在品種的選擇上更應協調行粒數、穗行數和百粒重與產量之間的關系[7]。
目前,臨奧1號是湖南省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的對照品種和推廣種植的主要品種之一[1]。試驗篩選的玉米新品種野風160在產量表現上遠超過對照臨奧1號,且還早熟4 d,有利于間作套種及前后茬作物進行輪作換茬的茬口安排,有望成為慈利縣推廣的主要品種。
由于試驗所只采用了較低的種植密度(45 000株/hm2)進行品種比較,而提高種植密度是增產的重要措施[5,8],還需要一步研究篩選出來的高產品種所適宜的種植密度[9]。此外,玉米種植過程中還應注意與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和種植模式相結合,以最大限度發揮品種的產量潛力,并且提高經濟效益。
[1] 李恒璇. 著力打造玉米生產大縣[J]. 湖南農業,2015,(2):4.
[2] 王 瓊. 慈利縣發展玉米生產的舉措[J]. 湖南農業,2012,(1):16.
[3] 稅紅霞,王秀全,沈昌埕,等. 西南區雜交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J].中國種業,2010,(S1):32-37.
[4] 湯 彬,李宏志,曹鐘洋,等. 湘西北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52-53.
[5] 湯 彬,李宏志,曹鐘洋,等. 不同種植密度對13個玉米品種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13,(1):17-21.
[6] 趙新芝. 慈利縣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4,(1):36-38.
[7] 邱 博,羅水清,陳平平,等. 不同夏玉米品種產量及農藝性狀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1-15.
[8] 王 楷,王克如,王永宏,等. 密度對玉米產量(>15 000 kg/hm2)及其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6):3437-3445.
[9] 黎昌欣,王 瓊,吳 勇,等. 旱地玉米洛玉1號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3,(23):24-26.
(責任編輯:肖彥資)
Corn Varieties Screening Test in Cili County
YAO Jun
(Bureau of Agriculture Aural Work of Cili, Cili 427200, PRC)
Choosing 10 new varieties of maize certified nearly 3 years as materials, Ninao no. 1 was used as control sample to compar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b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 of testing varieties reached 523.31 kg/667m2, and 10 maize varieties increased in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sample. There are 5 good varieties with increase rate of over 10% an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as follows: Qingqing 300, Kanglongyu 007, Xinzhongyu 801, Keyu 1101 and Yefeng 160, which expected to be as varieties popularized in Cili County.
hybrid corn; new varieties; production; agronomic traits
S513
A
1006-060X(2017)04-0019-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4.005
2017-02-13
國家產業技術體系(CARS-02)
姚 君(1971-),女,侗族,湖南懷化市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