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長征
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蟲病防治站
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實驗觀察
柯長征
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蟲病防治站
目的觀察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方法人工養殖麥穗魚獲得第二代魚,用華支睪蟲卵感染紋沼螺獲得華支睪吸蟲尾蚴,并將尾蚴感染第二代魚,觀察華支睪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結果魚體華支睪囊蚴數目-年后逐漸減少,三年后基本消失。結論華支睪囊蚴在活魚體第+三個月逐漸減少,四十四個月基本消失。
華支睪囊蚴;麥穗魚;存活時間;實驗觀察
關于華支睪吸蟲囊蚴的研究有不少報道:例如華支睪吸蟲囊蚴在不同條件下存活的觀察[1],魚體華支睪吸蟲囊蚴自然感染狀態及保存液中存活情況[2],華支睪囊蚴在不同溫度及醋、醬油生存時間[3],自然干燥對魚體華支睪吸蟲囊蚴感染性的初歩觀察[4],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認為自然感染華支睪吸蟲囊蚴的白皖魚苗,在沒有再感染的條件下飼養,從第三個月開始魚體囊蚴數目逐漸減少,一年后基本消失[5]。華支睪吸蟲由囊蚴感染終宿主,為深入了解華支睪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我們持續了6年實驗觀察。
1.獲得第二代麥穗魚
2011年1月,在室外建造3.8m x 3.6m x 1.3m大小能溶17.8m3水量的養魚池,池底備有可供魚越冬或避署設施,從未有華支睪吸蟲易感螺的池塘取水于池內。同年4月,在當地捕獲麥穗魚[6]30條放入池中產卵,6月見有魚苗孵出,12月去除母魚,保留300條第二代魚苗繼續飼養。
2.獲得華支睪吸蟲尾蚴
2011年4月,從華支睪吸蟲疫區[7]捕獲麥穗魚28條,用玻片壓片法鏡檢,見有華支睪吸蟲囊蚴,再用人工消化液[8]將魚體消化,獲取華支睪吸蟲囊蚴400個,用1只成年中華田園犬[9]食入感染。2012年4月中旬,從當地拾取紋沼螺[10]100只,在室內進行人工養殖,5月中旬獲取第二代幼螺200只,用于感染華支睪吸蟲蟲卵。2012年6月上旬,幼螺殼高長至2㎜-3㎜,解剖感染犬,取其肝膽管及膽囊內蟲卵,水洗沉淀后采用點滳毫升計數法,按1:30螺、卵比例,將200只幼螺和6000個蟲卵感染48h。同年8月獲得大量華支睪吸蟲尾蚴。
3.獲得華支睪吸蟲囊蚴
2012年9月中旬,將以上200只正在逸出華支睪尾蚴的紋沼螺和300條第二代麥穗魚,同養于-玻璃缸中,讓尾蚴感染麥穗魚10天,然后把感染有華支睪吸蟲尾蚴的魚放回到養魚池中飼養。-個月后從魚池中捕魚1條重量3g,取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査見342個發育成熟的華支睪吸蟲囊蚴。
魚池中感染有華支睪囊蚴的麥穗魚,經常投食物喂養,向池內補充池塘水。需要觀察池中魚體囊蚴時,采用魚籠透捕法,控制透捕魚數,減少傷害整池魚。每年年底將池中水排干,清除新增殖的魚苗,防止影響觀察魚體囊蚴存活時間的效果。
4.觀察魚體囊蚴減少
2012年10月下旬,從魚池中捕魚6條,在魚背部相同部位各取0.2g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囊蚴計數,獲取6條魚囊蚴平均數(表1)。
確定6條魚平均22個囊蚴之后,每月定時捕相同魚數和用同樣檢査方法觀察魚體囊蚴一次,當發現魚體囊蚴數平均少于22個,再從池中捕6條魚觀察,魚體囊蚴仍然不足22個,則視為魚體囊蚴數開始減少。
5.觀察魚體囊蚴消失
魚體囊蚴減少之后,改捕1條魚每月定時觀察,取0.2g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囊蚴計數。若0.2g魚肉不見囊蚴,取魚肉再檢,整條魚不見囊蚴,從魚池中再捕魚鏡檢,以見到活囊蚴為止。池中魚仍找不到囊蚴,則視為魚體囊蚴消失。
1.魚體囊蚴減少
2012年10月下旬開始,每月從池中捕魚6條,在魚背部的相同部位各取0.2g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觀察魚體囊蚴數量變化。結果在2013年10月魚體囊蚴不足22個平均數(表2),故視為魚體囊蚴從第十三個月開始減少。
2.魚體囊蚴消失
2012年10月下旬,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華支睪囊蚴呈淡黃色,結構清晰,排瀉囊活動,幾乎全是活囊蚴。冬季排瀉囊停止活動,加溫時排瀉囊不停轉動,是低溫環境識別囊蚴活性的方法之一。2013年9月,偶爾見有囊壁清楚,囊內成片狀淺黑色,結構模糊,呈死亡狀態;有的囊蚴-端缺失,有的僅剩囊壁框架,囊體分解。2014年8月,魚體囊蚴減少明顯,魚體表層囊蚴比深部魚肉囊蚴消失快,冬季較夏季減少慢。2015年8月,見有整條魚囊蚴完全消失,魚體囊蚴顯著減少。2016年6月,一次性魚肉玻片壓片法鏡檢52條魚,并將取過魚肉的剩余用消化液消化后觀察,皆未找到華支睪囊蚴,初歩認定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44個月。

表1 鏡檢6條魚囊蚴數

表2 2012-2016年華支睪囊蚴(個)在魚體消減情況
本次實驗用華支華睪吸蟲尾蚴感染人工養殖的第二代麥穗魚獲得華支睪吸蟲囊蚴,經持續觀察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結果魚體囊蚴數目-年后逐漸減少,三年后基本消失;與以往魚體囊蚴數目三個月逐漸減少,一年后基本消失的觀察結果相差較大。以往是捕獲自然感染了華支睪吸蟲的白皖魚苗,在沒有再感染的條件下飼養,認為難以確定華支睪吸蟲尾蚴感染魚體時間,還可能與飼養魚體囊蚴的水質、水量及水溫等生存條件有關。華支睪吸蟲囊蚴可寄生多種魚類[11],華支睪囊蚴在魚體存活時間的長短,影響華支睪吸蟲病的流行動態。華支睪吸蟲全球感染者數以千萬計,我國占多數,并呈上升趨勢[12]。因此,觀察華支睪吸蟲囊蚴在活魚體存活時間,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
[1]袁維華,王義森,高炎標.華支睪吸蟲囊蚴在不同條件下存活的觀察[J].中囯人獸共患病雜志,1988,4(3):56-57.
[2]吳軍,阮彩文,崔惠兒,等.魚體華支睪吸蟲囊蚴自然感染狀態及保存液中存活情況[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4,20(2):132.
[3]吳征鑒.華支睪吸蟲與支睪吸蟲病[M].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0:64.
[4]朱華,壽干城,段蕓芬.自然干燥對魚體華支睪吸蟲囊蚴感染性的初歩觀察[D].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學報,1991,9:31.
[5]趙慰先.華支睪吸蟲[M].人體寄生蟲學,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7:460.
[6]陳家平.廣水市肝吸蟲病流行病學調査[J].中國公共衛生, 1991,(2):96.
[7]賀中式.兒童華支睪吸蟲病316例臨床分析[J].江西醫藥,1983,1:4-6.
[8]李道寧.檢查囊蚴魚肉消化法的改進[J].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1992,3,5(1):48.
[9]彭志梅,楊建平,宜春灘下肝吸蟲病流行調査[J].江西醫藥, 1981,1:52-53.
[10]李秉正,王翠霞,李得恒,等.遼寧省肝吸蟲第-中間宿主紋沼螺的生態研究[J].動物學雜志,1983,(1):19-23.
[11]馬仁祥.近三十年來我國肝吸蟲流行病學研究進展[D].河南衛生防疫,1979,(1):48-63.
[12]錢門寶,周曉農,方悅怡,等.加強中國華支睪吸蟲病研究[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1,6,29(3):211-213.
柯長征(1957-),男,漢族,江西瑞昌人,主治醫師,大專,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蟲病防治站,研究方向:寄生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