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佩穎 萬首明
數控“大拿”劉仁和
■ 曹佩穎 萬首明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長年累月與各種數控機床和直升機零件為伴,劉仁和對所從事的數控加工工作也有獨到的理解和體會。他常說:“軍品就是精品,更是一件工藝品。每當看到一件件加工好的直升機零件成品,我心里感覺真是美不勝收,越看越歡喜。”

劉仁和現為中航工業昌飛11車間數控一班班長。參加工作20年來,他刻苦鉆研數控機床操作技術,始終做到精于專業、忠于夢想、成于執著,熟練地掌握了不同型號數控機床的操作技術。他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在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解決了大量直升機關鍵件的數控加工技術難題,獲得了江西省“青年崗位技術能手”、昌飛公司“數控技術能手”、“勞動模范”等系列殊榮,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真諦,成為享譽公司內外的數控加工技術“大拿”。
工作中,劉仁和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他常說,“正確提出問題,善于分析問題,才是邁出創新的關鍵一步”。直8型機球鉸內孔精度問題一度曾是困擾車間領導的難題,嘗試過多種加工方法,也未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劉仁和得知后,主動承接了該零件的加工攻堅任務。他反復思考分析問題所在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摸索,大膽地嘗試著將零件裝在刀架上,將研磨工具裝在機床工作臺上,即“刀物互換”,然后編制相應的切削程序,設置合理的機床進給參數,運行保存后隨時調用程序和不斷修正微量誤差。最后,當滿足精度要求的零件加工出來后,獲得現場檢驗員和同事們的一致稱贊,也使單位領導如釋重負。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長年累月與各種數控機床和直升機零件為伴,劉仁和對所從事的數控加工工作也有獨到的理解和體會。他常說:“軍品就是精品,更是一件工藝品。每當看到一件件加工好的直升機零件成品,我心里感覺真是美不勝收,越看越歡喜。”研制某型直升機鈦合金槳轂的過程中,由于該鈦合金材料導溫系數小、導熱性能差,對刀具、冷卻液壓力和流量、編程技巧、機床剛性等提出了比普通合金鋼更高的要求,導致其加工過程尤其是銑削加工制造周期長,成本高。此外,鈦合金材料彈性模量小、易變形、扭曲或振動且價格昂貴,也制約了它的應用。當時,國內直升機領域沒有相關研究成果和成熟的技術資料,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該項目,難度非常大,不確定因素很多。為摸索一整套完善的切削參數,劉仁和以該鈦合金零件為驗證對象,細心查找加工方法,設計專用工裝、試切、調整切削參數。他利用實驗模態分析方法和動力學仿真技術,潛心研究刀具磨損規律,使粗、精加工體積切除率均提高30%以上。不僅如此,他還對使用的刀具和切削液牌號及切削力的施加方式等進行記錄,通過實驗和統計獲得零件的工藝條件、工藝參數、加工效率、刀具壽命、刀具磨損量、加工效果、加工質量等數據,不斷完善了該鈦合金材料精銑加工的技術規范。

劉仁和說,“創新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關鍵要有實效”。某型直升機連接件是鈦合金材料,該零件形位公差復雜,且容易變形,精度要求高,工序繁多,原在四軸數控機床上加工,容易因裝夾次數多,造成加工周期長,累積誤差大,精度及形位公差、合格率達不到80%。劉仁和帶領攻關團隊,改為在五軸機床上加工,但起初執行工藝程序后,由于五軸聯動時帶來的機床溫差引起零件尺寸誤差,致使零件的孔位、尺寸精度還是無法達到工藝要求。劉仁和仔細查找問題存在的原因,通過手動設定了五軸坐標系,鎖軸加工,終于使精度、孔位、形位公差均達到了圖紙要求,合格率達到100%,而且還大大地縮短了加工周期,保證了科研生產的進度要求。
細節決定成敗,創新引領未來。因為勇于創新,劉仁和負責的上星板數控加工螺紋被評為昌飛公司質量攻關一等獎;因為善于創新,劉仁和加工的產品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免檢”產品;因為持續創新,劉仁和與全體昌飛人、航空人一道,為了“直升機夢”、“航空夢”偉大夢想的實現,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中航工業昌飛黨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