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敏 郭文偉 任永斌 鐘 虎 劉旭東
研究與探討
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效益模型分析
■ 朱 敏 郭文偉 任永斌 鐘 虎 劉旭東
吸引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既可有效地促進裝備建設軍民融合,寓軍于民,又可提高裝備采購效益,對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國防資源,促進裝備市場和國防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我軍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我軍裝備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定量分析探討了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在產品的研制生產、技術創新活動和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效益方面,具有軍工企業所不具備的活力,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民營企業優勢,吸引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既可有效地促進裝備建設軍民融合,寓軍于民,又可提高裝備采購效益,對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國防資源,促進裝備市場和國防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我軍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我軍裝備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定量分析探討了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民營企業是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但對其內涵尚缺乏權威、準確的界定。經濟學界對民營企業的理解有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民營企業是指除國營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一種認為民營企業是指私人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企業。本文傾向于第一種意見,即民營企業包括國有參股的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私有(營)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外資和中外合資企業等。
2005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方針,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允許非公有制企業按有關規定參與軍工研制生產任務的競爭以及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2007年,國防科工委下發了《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已有大批民營企業憑借其科技含量高、價格成本低等特點,陸續進入裝備市場,走上“參軍”之路,但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在理論和實踐上還存在一些障礙。
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既是裝備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3.1 有利于利用全社會的資源,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現代裝備體系化、復雜化、耗資巨大的特征日益明顯,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研制生產周期延長、耗資日益增大。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裝備建設的急迫需求與有限經費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我國裝備建設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目前,民營企業整體實力迅速增強,一些民營企業的研制水平和制造能力甚至超過某些軍工企業的水平。從宏觀角度分析,鼓勵民營企業特別是高科技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可以充分利用全社會技術、人員、資金等資源,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提高裝備采購經費使用效益,有利于解決裝備發展經費不足的問題,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3.2 有利于建立軍民融合的科技創新體制,增強我國裝備研制、生產的實力
由于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民營企業在信息、自動化技術、能源、新材料、微電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同時,這些高技術實際上都具有軍民兼用的性質,與裝備建設有密切關系。將民營企業的技術成果運用于裝備研制生產中,可加快裝備建設的步伐。
3.3 有利于打破軍工行業壟斷,提高我國軍工產業的整體實力
建國后,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軍工行業已建成了專業門類基本齊全,研制、生產基本配套的軍工產業體系。但是,由于軍工行業的調整改革相對滯后,出現了軍工行業自成體系、自我封閉、低水平重復等現象。同時,軍工企業機制轉換慢,設備設施陳舊老化,人才流失等情況,已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不能完全適應裝備建設的需要。吸引民營企業參與裝備研制生產可以突破軍工行業壟斷和封閉現象,從而推動裝備建設發展,提高我國軍工產業的整體實力。
3.4 從國外裝備研制及生產情況看,“引民入軍”已成為潮流
從國外的情況看,雖然各國的政體和社會制度各不相同,其國防工業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但冷戰結束后,在裝備研制生產實踐中,呈現出一些共同的趨勢和特點:一是軍工行業中國有企業數量在減少,像以色列、印度等這些原本國營軍工企業占優勢的國家都相繼對本國的一些國營軍工公司實行私有化;二是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實行軍民一體化方針,既搞民品,也搞裝備;三是大力開發軍民兩用技術,使裝備發展植根于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基礎之中;四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基礎上,裝備的研發和生產也正在走向跨國化,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廣泛吸引高素質人才和科技能力為本國軍工服務。這些趨勢和特點表明,國外的一些主要國家都紛紛在更廣更深的層次上實踐“引民入軍”,以充分利用技術、資金和人才資源,保持本國的軍事工業的優勢。
為了深入研究民營企業如何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本文嘗試通過建立模型,對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的效益進行研究,定量分析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4.1 效益分析建模
假設具有競爭實力的民營企業總數為 ,軍方設定的準入門檻使得只有 比例的民營企業具有資格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競爭成功的比例為,競爭的民營企業先期投資額服從正態分布 ,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服從均勻分布 ,創新所帶來的效益用成本下降比例 來表示,民營企業獲利模式與軍工企業獲利模式一致,即獲利為成本的 比例。
分析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的效益可以采用兩種思路,一種是對比分析,即分析有無民營企業時裝備采購的效益,這種分析量很大,涉及面廣,不確定性因素多,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另一種是單方定量分析,即對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所帶來的效益進行評估。這里,考慮到對比分析的復雜性,宜從復雜問題簡約化出發,采用單方定量分析的思路。
從軍方的角度,假定沒有民營企業參與時的裝備采購成本為 ,由于民營企業的參與,民營企業的投資將帶來采購成本的下降。設民營企業的總投資為 ,因為競爭成功后,民營企業的投入就成為軍方裝備采購的一部分,這也是軍方擁有信息優勢的表現,則軍方裝備采購成本將變為:

式中μ為民營企業的創新率,顯然,軍方的采購效益得到提高。
從民營企業的角度,只有從投資裝備采購中獲益,他們才有積極性參與裝備市場競爭。從總體上,可以得到民營企業的獲利為:

如果獲利水平過低,民營企業將沒有積極性參與裝備市場競爭。
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的比例為:

其中 為軍工企業參與競爭的總數。
4.2 基于Monte Carlo模擬的效益分析
通過上面的建模,得到了軍方裝備采購效益和民營企業效益的公式,由于公式中存在隨機變量,因此需要采用Monte Carlo模擬計算方法,定量分析軍方裝備采購效益和民營企業效益。
編程實現Monte Carlo模擬計算方法,然后對Monte Carlo模擬計算結果進行分析。
假設軍方裝備采購的預計投資總額為C=10000萬元,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率為β,考慮到競爭成功率越大,民營企業投資的力度一般要加大,以獲取中標,因此設參與競爭的民營企業先期投資額服從正態分布N((C/15×β0.5,100)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服從均勻分布μ(0.2,0.6),δ=0.05,λ=0.05。
4.2.1 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率對軍方總投資節省的模擬分析

圖1 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率對軍方節省總投資的影響
通過對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率 從0.05到0.5,每次模擬3000遍后,得到的軍方總投資節省額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在軍方總投資額為10000萬元時,由于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在同等條件的合同下,軍方可以節省總投資,這說明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是值得提倡的。民營企業競爭成功率越高,軍方節省的投資額越大,這一方面說明民營企業的實力越強,對軍方越有利。
4.2.2 競爭成功率對民營企業贏利和投資的模擬分析
那么是否軍方主導下競爭成功率越大就越好呢?此時需要從民營企業的角度綜合考慮,民營企業獲利與總投資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到,競爭成功率越高,民營企業的贏利會下降,同時投資額會增長,這點是可以理解的,當競爭成功率越高時,競爭對手就越多,所得期望利益自然下降,而總投資額自然也就上升。因此,民營企業并不期望競爭成功率過大。

圖2 競爭成功率對民營企業贏利和投資的影響
結合上面的分析,此時軍方和民營企業在競爭成功率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從軍方采購效益的角度,達到一定的競爭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
4.2.3 競爭成功率對民營企業投資回報率的模擬分析
競爭成功率與民營企業投資回報率之間的近似關系,如圖3所示:
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民營企業對小于0.35的競爭成功率應當是可以接受的。這說明在裝備采購中,引入民營企業對軍方是非常有利的。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其準入比例不可能達到90%,況且目前軍工企業占了大多數,這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了民營企業要達到競爭成功率0.35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雖然軍方一直在試圖降低準入門檻,維持民營企業高準入率(不妨考慮極端情況),但由于其數量上存在劣勢,導致民營企業的競爭成功率仍然不會很高,這時民營企業對其投資回報基本可以接受,而軍工企業也愿意這樣保持其壟斷性,這是作為采購主體的軍方所不愿看到的。

圖3 競爭成功率對民營企業投資回報率的影響

圖4 創新節約成本率與軍方節省金額的關系

圖5 創新節約成本率與民營企業獲利的關系
所以軍方要降低采購成本,僅靠降低準入門檻是不夠的,還需要國家鼓勵和發展更多更具規模能夠從事軍工生產的民營企業,先提高其數量,再提高質量,雙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采購競爭不足的問題。
4.2.4 創新節約成本率與軍方節省總投資額的模擬分析
從采購角度說,軍方對民營企業質量的評價往往從其創新性角度進行關注,因為創新直接關系到成本。
假定 ,下面考查創新帶來的影響,即讓 從0.05變化到0.5。經對各種情況模擬計算3000遍后,得到創新對軍方節省總投資額的影響,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創新節約成本率與軍方節省總投資額是一線性單調遞增的關系,因此,對于軍方來說,在裝備采購中積極提倡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帶來裝備效能的躍升,同時也使總投資降低,使武器裝備的效費比得到極大的提高。
4.2.5 創新節約成本率與民營企業獲利的模擬分析
但從民營企業來說,創新是需要成本的。通過模擬計算得到創新節約成本率與民營企業獲利的關系,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發現,創新成本率與民營企業獲利之間是線性遞減的關系,即民營企業越強調創新,其獲利卻越低,從創新成本率與民營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同樣可以看出這點,如圖6所示。
這與軍方所期望的局面產生了矛盾,同時民營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也隨著獲利和投資回報率的下降而受到打擊。顯然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軍方按照成本的比例支付代理人(無論是軍工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的利潤,從根本上扼殺了創新的活力。
4.2.6 軍方、民營企業博弈關系分析
對民營企業來說,創新是其進入裝備市場競爭的根本,因此,民營企業將選擇優化他們獲利的最佳創新力度,他們將根據軍方裝備采購機制和策略,選擇對他們最為有利的策略,換句話說,軍方與民營企業在委托代理關系下,構成了博弈局勢。
民營企業是裝備市場競爭中的創新源泉,他們與軍方的博弈必將觸動軍工企業,使得軍方在裝備采購中的主導地位得到加強,使得多年來軍方與軍工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得到極大的改善。

圖6 創新節約成本率與投資回報率之間的關系
盡管上述定量分析結果還較粗糙,但還是從定量的角度一定程度說明了民營企業參與裝備市場競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軍工企業常常喊“狼來了”,畢竟民營企業進入裝備采購是不爭的事實。盡管還有許多程序、規章、法律等問題有待完善,但以軍方為主導、軍工企業為主流和民營企業為必要補充的裝備市場競爭局面一旦形成,將有效推動裝備市場競爭發展。
朱敏,陸軍北京軍代局高級會計師;郭文偉,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永斌,陸軍裝備部審價處參謀;鐘虎,陸軍南京軍代局高級會計師;劉旭東,陸軍沈陽軍代局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