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孝昌縣周巷鎮十里苗木長廊,郁郁蔥蔥的花卉綿延20多公里,宛如一幅美麗畫卷鐫刻在鄉村灣間……長廊將23個村連成一線,成為了集基礎設施改善、產業轉型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于一體的致富路、示范帶。
“從規劃、建設、到產業提檔升級,我們通過加強黨建工作引領十里苗木長廊建設,充分發揮支部、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才有現在的良好成效。”周巷鎮黨委書記殷國武說。
發展遇瓶頸,黨委來“破局”
周巷山多田少,氣候溫和,是苗木生長的樂土。但近年,“苗木之鄉”遇到產業發展的瓶頸——部分村民自發種植,形成不了規模;進村道路狹窄,貨車開不進去,運輸銷售不便;苗木低端化、同質化嚴重,市場效益逐漸萎縮……
怎么“破局”?周巷鎮黨委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先后組織專班到江浙、湖南瀏陽、河南鄢陵等地學習考察。2015年,鎮黨委決定,打造總長度50公里的苗木長廊,貫穿全鎮南北34個行政村,分三期建設,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產業一線串珠”,形成全鎮交通大循環、路網大暢通、產業大聚集的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苗木的種植規模、檔次和產業鏈條。
配強“領頭雁”,黨建給“底氣”
有錢有物,不如有個好支部。
黃廟村的湯子云原是一家碎石場老板,每年收入60余萬元。2014年,周巷鎮啟動碎石場關停工作后,他主動配合。鎮黨委趁熱打鐵找湯子云談話,希望他回村挑起幫助家鄉發展的重擔。2015年黃廟村換屆選舉,經組織推薦和大家的一致認可,他當選為村支部書記。
回村后,湯子云積極支持鎮里打造十里苗木長廊,墊資1200多萬元,擴寬了進村道路,修建了戶戶通道路。進村道路寬了,運輸車輛進出便捷,買家都愿再來這里買苗,群眾種植苗木的積極性高漲。在他的帶領下,黃廟村苗木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苗農戶均收入3-5萬元。
十里苗木長廊沿線的新張村,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的農村黨建工作模式,成立雙龍苗木種植合作社。村支部堅持舉辦“農民夜校”,為苗農戶進行技術培訓,集中為全村農戶提供先進的苗木栽種、培育技術,聯系買家銷售苗木,強化黨組織服務能力,引領群眾致富。
2017年一季度,該村苗木銷售收入高達600萬元。
“雙贏”又“雙零”,黨員能帶頭
建設十里長廊初期,安橋村苗木種植戶劉漢平一開始還有點意見,因為修路要占壓他的3畝多基地、2萬多棵樹苗。經過村黨支部上門做思想工作,最后他轉變了觀念。他對支部書記表態:“政府幫我們修路,對出行、賣苗木都有好處,是件雙贏的好事,作為黨員,我一分錢補償也不要。”
該村在征地、移苗中,黨員充分發揮了帶頭作用,老黨員鄭景文不僅率先支持修路,還積極做身邊群眾的工作,爭取他們的支持。
截至目前,在20多公里長、8米寬的長廊建設中,出現了公路建設占壓土地近200畝零補償、苗木遷移百萬株零賠償的“雙零”局面。
引得金鳳凰,脫貧奔小康
2017年,周巷鎮七姜村成功引進中交和美環境生態建設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7000萬元,在長廊沿線流轉土地2000畝,建設綜合性苗木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周圍楊崗村、蔡橋村、合群村等10多個村的苗木發展。
周巷鎮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打通了群眾致富路,每天上萬株苗木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目前,十里長廊沿線已引進苗木龍頭企業27家,成立專業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7家,吸納就業5000多人,帶動貧困農戶脫貧708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