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文物保護是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加強對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當前時代背景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問題以及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文物保護水平,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足跡,從不同的層面對各個時期的人類活動、社會關系等進行反映,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文物保護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文物事業管理局是社會公共服務機構,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職責是對各種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和管理,并對各種文物進行展示,以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和科學價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做好文物保護和管理,不僅僅是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工作,更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以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一、博山區歷史文物簡述
山東淄博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文化底蘊豐厚,尤其是博山區,曾在泥沙中出土過遠古動物化石,包括三葉蟲化石、遠古牛頭部化石、盤羊頭部化石等。同時,在考古過程中,人們又發現博山區是“沂源猿人”古人類的生存地,1954年至1960年先后在峨眉山出土陶罐、陶豆、折口尖底罐、涂彩壺等文物,經鑒定為周代遺物。春秋戰國時期,博山區更是齊國通向魯、楚的咽喉之地。1999年10月,博山區某村民挖掘2座豎穴墓坑和一座積石墓,出土有銅劍、銅戈、銅矛、灰陶盂等7件文物,經鑒定為戰國古墓群,文物證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此地曾是古戰場,說明人類在此棲居甚早。秦漢時期,齊魯文化得以彰顯,2002年7月14日,博山區白塔鎮飲馬村村民發現漢代貴族古墓群,挖掘出土兩塊玉璧(殘),數枚玉串飾,10余塊完整或殘缺的磬,8枚漢五銖銅錢,數件灰陶器皿及青銅劍等文物,為研究博山歷史以及漢代貴族墓葬形制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和依據。南北朝時期,博山區開始實施縣級行政建制。先后出土的宋、元時期陶瓷器皿等文物,可以說明宋代初期博山已經成為重鎮。隨著7件金、元時期陶瓷器皿的出土,更佐證了宋、金、元時期博山區陶瓷、琉璃業的蓬勃發展,其中出土的七件文物中有三件被列為國家三級文物。
從博山區出土的相關文物發現,博山處在齊界魯疆這一中國早期文明的中間地帶,受齊魯文化的影響。經過史前及夏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漢晉時期、南北朝、隋唐及宋、元、明、清時期的發展、演進,博山區的地域文化和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當前,博山擁有“中國泵業名城”“中國陶琉之鄉”等美名,是齊魯重要的工業、商業和旅游文化名城,是齊魯歷史名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和策略
加強對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水平,是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文物保護是文物事業管理局的重要任務,在文物保護管理過程中,應該積極踐行現代管理理念,使得文物事業管理局的服務更加統一、規范。隨著博山區歷史文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加強對這些文物的保護、管理和研究,成為文物事業管理局的重要使命。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加強文物保護與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
文物的珍貴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文物保護的難度,在文物保護與管理過程中,政府應該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不僅從政策上給予文物保護工作支持,同時還要在行動上做好支持,要重視資金、人力、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支持,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當前,有的地區認為文物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得不到明顯的收益,認為文物保護投資是一種浪費,究其根本原因是沒有認識到文物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導致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受到阻礙。對此,政府應該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例如,有的地區已經探索出文物保護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促進當地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也帶動當地的旅游發展,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健全規章制度,實行科學管理
文物保護管理是文物事業管理局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傳統文物保護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應該積極探索解決的新方法,實現文物保護管理的創新和優化。關于文物保護與管理,應該確保文物保護制度健全、各種文物賬目清楚、文物的鑒定明確、文物目錄編制清晰、文物保管妥善、文物信息查用便捷。對此,文物事業管理局應該對各種文物藏品進行科學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科學管理步驟,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對各種文物進行保護、管理,并且及時對其進行研究,發掘其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其次,要加強信息化管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各個行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快,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對文物信息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例如,通過信息化平臺,人們可以在對應的網站上對文物進行了解、學習,文物事業管理局可以及時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和聯系,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
(三)處理好基礎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關系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文物保護意識不足,很容易導致城市建設過程中文物被破壞。為了對文物進行保護,政府要做好引導,制定更加完善、嚴謹的文物管理條例,對基礎設施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進行解決。城市基礎建設的相關部門在對各個項目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其方案應該通過各個部門審批后,才能予以建設,并且要嚴格按照文物保護管理的條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防止對文物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政府在整個過程中要擔任監督、指導、協調的角色,確保文物遺產的保護工作得以落實。
(四)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文物保護管理人員是文物保護管理過程中的重要角色。隨著我國文物事業管理局的改革發展,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人員也應該不斷加強思想意識的創新,應用各種新型管理理念,不斷提高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水平。首先,應該招聘更多專業化的文物保護管理人員,充實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隊伍,提高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隊伍的整體素養。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強對文物事業管理局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主要從文物發掘、文物保護、文物展覽管理、文物研究等方面進行培訓教育,使得管理人員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認識,促進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水平。
三、結語
文物保護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材,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必須積極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協調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之間的關系,促進文物保護工作有效落實。
(博山區文物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