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民企助力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是我省“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指出,民營企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實施“千企幫千企村”精準扶貧行動,體現了當代民營企業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風貌。省工商聯是怎樣落實這項工作的?
李漢宇:我省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省,到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時間緊、任務重。為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于2015年12月制定《貴州省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方案》,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貧困村為幫扶對象,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互利合作為主要形式,動員全省1000家以上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000個以上貧困村,助推貧困村在“十三五”時期加快脫貧進程,增強我省發展后勁。
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1393家民營企業(商協會組織)參與結對幫扶1702個貧困村,實施幫扶項目2736個,簽約金額110億元,直接幫扶貧困人口38.86萬人。
:省工商聯是如何引導民營企業深入推進“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的?
肖向陽: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以產業扶貧、商貿扶貧、就業扶貧、智力扶貧、捐贈扶貧等多種幫扶形式,因地制宜、創新途徑開展幫扶,結對到村、鏈接到組、精準到戶。
產業扶貧。引導民營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幫扶村的資源特色,通過實施項目、興辦企業、聯合開發等提高生產力、提升附加值,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特別是發揮好“公司+農戶”等富有成效的幫扶機制,鼓勵企業與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商貿扶貧。發揮民營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優勢,通過采購、代銷、委托加工、農企直通車等形式,幫助結對村對接外部市場,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銷地方特色產品,帶動農戶增收。
就業扶貧。引導民營企業采取多種形式,通過本企業或上下游企業為結對村提供就業崗位,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就業質量,增強勞動力的可持續就業能力。
智力扶貧。借助民營企業的人才優勢開展智力幫扶,為結對村經濟發展把脈問診、出謀獻策,教授群眾實用技術,更新生產生活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和生活質量。
捐贈扶貧。通過捐款捐物、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形式,特別是要注重關愛貧困村留守兒童,改善結對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其他扶貧。積極創新扶貧模式和途徑,指導致富帶頭人創辦企業,激活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組建或參與管理農村專業合作社,提高貧困群眾的生產組織化水平;設立產業幫扶基金,以金融手段幫助農戶發展生產;選派人員駐村幫扶,帶領貧困群眾發掘優勢、創業致富;組織企業員工開展志愿者服務等。
真幫真扶見成效
:自開展“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以來,我省在廣泛動員省內外商會、民營企業家參與大扶貧戰略行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漢宇:“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開展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探索了較好的模式,為深入推進“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各市州工商聯齊發力。繼“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動員會召開以來,各市州工商聯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實施意見,廣泛動員各級商(協)會組織、民營企業參與,創造性地開展民營企業家擔任“榮譽村主任”“百企幫百村”“千鳳還巢”等幫扶形式。安順興偉集團對普定縣秀水村進行結對幫扶,形成“秀水五股”精準扶貧經驗,成為全國精準扶貧行動標桿。
各商(協)會熱心響應。商會作為同地域、同行業的企業家組織,與單個企業相比,開展結對幫扶優勢明顯。通過“一會幫一縣”或“多會幫一縣”的形式組織實施開發式扶貧。目前,我省共有66家商會,1004家企業與834個貧困村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實施幫扶項目2191個,投入項目資金61億元,幫扶貧困人口9.6萬。
創新思路引外力。利用全國工商聯對口幫扶織金縣的契機,省工商聯組團赴京、津、滬開展精準扶貧項目推介,北京貴州商會、上海貴州商會、廣東貴商聯盟、福建貴州商會等異地商會紛紛加入我省的扶貧工作。
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民營企業家運用產業、商貿、就業等多種扶貧方式,把民營企業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與貧困地區土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
探索就業扶貧新模式。堅持政府引導、商會搭橋、市場運作、農民自愿原則,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片”的目的。
打造升級版實現共贏
:如何引導民營企業把“企業家、致富帶頭人、榮譽村主任”三重身份有機結合,實現企業和農村發展雙贏?
李漢宇:開展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貴州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既能為貧困地區帶來先進生產力,又能幫助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是一種扶貧主體與扶貧對象互利共贏的有效扶貧模式。
我們把做好企業與原材料基地、企業家資金技術與所任職村自然資源、企業用工與任職村勞動力、企業所在行業商(協)會與村支“兩委”班子的“四個對接”促進雙贏,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
目前,在全省1393家民營企業(商協會組織)參與結對幫扶的企業家中,80%均擔任幫扶村的榮譽村主任。
:如何進一步夯實基礎,深化“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
肖向陽:當前,我省扶貧攻堅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形勢的發展,任務的需要,對扶貧工作提出更高、更嚴、更實、更細的要求。我們將在前一階段實踐的基礎上,把“千企幫千村”行動縱深推進,打造升級版。
在幫扶理念上升級。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尊重基層和企業的首創精神,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推動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與生態保護并重、與外向經濟聯動、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發揮民營企業優勢,努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在幫扶主體上升級。深度挖掘商會組織的潛力,發揮商會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集中、與企業聯系最直接最廣泛最緊密的優勢,充分調動各類商會組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立足縣域經濟,興辦企業,發展產業,擴大就業,促進建立脫貧長效機制。
在幫扶方式上升級。引導企業立足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特點,適應地區間產業梯度轉移新趨勢,用好用足產業扶貧政策,促使企業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把企業轉型升級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按照經濟發展規律,推動發展一批特色產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多貧困群眾分享農村改革發展的紅利。
在幫扶機制上升級。引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探索市場化扶貧新機制,把各種社會資源和力量集中到扶貧工作上來,放大扶貧資源效應。推廣“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機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特色種養殖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廣“秀水五股”模式,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山水自然風光等資源活起來、貴起來。(責任編輯/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