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軍
六枝特區黨員干部圍繞脫貧攻堅目標,進農家門、看農家地,幫農戶算增收賬、傳致富經,確保不留下一個貧困鄉鎮、不遺忘一個貧困村寨、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落下一位貧困群眾。
春回大地,萬物吐綠,“畫廊六枝”一片繁忙景象。六枝特區廣大黨員干部圍繞脫貧攻堅目標,聚焦精準二字發力,紛紛進農家門、看農家地,幫農戶算增收賬、傳致富經,確保不留下一個貧困鄉鎮、不遺忘一個貧困村寨、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落下一位貧困群眾。
“1”個榜樣做到底
關寨鎮是六枝特區兩個極貧鄉鎮之一,屬山高坡陡的高寒山區,被譽為“馬鈴薯之鄉”,森林覆蓋率62.6%。
六枝特區黨委書記楊昌顯是關寨鎮的脫貧攻堅責任人,他經常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詳細了解當地發展情況,幫助貧困群眾解決面臨的發展難題,全面了解產業扶貧的具體實施方式及效果。
六枝特區各級領導率先垂范做榜樣,廣大干部積極參與抓扶貧。成立由鄉鎮包村領導、鄉鎮包村干部、村組干部為責任主體,結對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等組成的村級“3+N”脫貧攻堅專班,對貧困農戶與特區財政供養人員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實行一個鄉(鎮、社區)一個決戰工作隊,一村一個同步小康工作組,一戶一個幫扶責任人,做到不脫貧不脫鉤。目前,全區共選派1100名優秀干部,組建213個工作組入駐213個村(居),實現駐村工作全覆蓋。
2016年以來,六枝特區實現民政兜底保障15781戶28534人、減少貧困人口7304戶31084人,11個貧困村實現國家標準出列,2個貧困鄉鎮實現省級標準“減貧摘帽”。
“2”個鄉鎮作重點
六枝特區另一個極貧鄉鎮是牛場鄉,也是六枝特區黨委副書記、區長方裕謙的脫貧攻堅聯系點。方裕謙一有空就會來到這里,看產業、看發展,察實情、解難題,與大家一起想辦法、謀思路,為決戰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為確保脫貧攻堅整區推進,六枝特區以硬骨頭破題、從最薄弱處抓起,把牛場鄉、關寨鎮2個極貧鄉作為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點,特區黨委、政府兩個主要領導分別聯系一個極貧鄉鎮,制定新舉措,明確時間表、作戰圖和責任鏈,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基礎。
六枝特區結合實際,提出了創建“529”脫貧攻堅戰區的工作方案(即全區劃分為東、南、西、北、中5個脫貧攻堅戰區,在市幫扶2個極貧鄉鎮的基礎上,將剩余的9個貧困鄉鎮作為全區脫貧攻堅“決戰點”),示范帶動全區整體脫貧,著力打造區域型、集約型、開放型、改革型、黨建型“五位一體”扶貧模式。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六枝特區進一步明確脫貧攻堅目標,2017年實現貧困縣減貧摘帽;2018年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除政策兜底人員外,所有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以下,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3”個到戶抓到位
在脫貧攻堅中,六枝特區整合資源資金,推進“三變”改革向縱深發展,激活農村資源資金的潛能和聚集效應,拓寬群眾致富渠道。
在六枝特區落別鄉木廠村朝華茶葉基地,一株株茶葉在寒風中綻放新綠,從高山上望去,一塊塊茶葉梯田織就一幅美麗的田園春景,鋪出了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路。
六枝特區朝華有限公司經理陳朝華說,為了讓村民們盡快擺脫貧困,公司與村民、村委抱團推進“三變”改革工作,即抵耳村將集體荒山折價150萬元入股公司,同時用1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與公司同建830畝茶葉基地,2015年至2017年每年村集體從公司分紅8萬元,2018年開始每年分紅增加1萬元,直至達到最高15萬元。同時,村集體將所得分紅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增收。
為切實把“三變”改革工作抓出成效,六枝特區采取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冊“三個到戶”方式,制定和完善資金投向、運作機制、風險防控、退出機制等“三變”改革專項資金使用方案及產業種類、風險類別、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等農業產業化風險評估管理辦法,切實解決“三變”產業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
目前,六枝特區“三變”改革已覆蓋全區18個鄉(鎮、社區)213個村、3個居委會和8個省級高效農業園區、189個經營主體。
“4”動措施同共振
在六枝特區隴腳鄉獼猴桃基地,工人除草、剪枝、打樁,忙得不亦樂乎。
年近六旬的村民王順秀說:“土地流轉出去,有了租金,我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成為產業工人,每個月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
產業的發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分紅、工資兩不誤,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為實現產業向貧困農戶全覆蓋,六枝特區以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為抓手,切實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為加快脫貧攻堅打牢基礎。
“三變”改革推動。整合各級資金4.2億元(其中財政資金6775萬元),撬動社會資金11.25億元;實現20.09萬畝土地資源、9240平方米水域面積、59輛運輸車輛等變為資產;實現6.64萬戶農民變股東,惠及24.41萬人(其中貧困戶8.08萬人),基本實現貧困戶“三變”改革全覆蓋,帶動農戶年均增收1800元。
產業園區帶動。圍繞建設農業示范園區因地制宜發展獼猴桃、茶葉、中藥材等農業特色產業38.2萬畝,“3155工程”面積累計達120.76萬畝。
商業資本撬動。積極與金融部門搞好對接,注入“特惠貸”縣級風險補償金1000萬元,發放“特惠貸”2.7億元,惠及貧困農戶5300戶。積極拓展扶貧路徑,推進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等工作,激活農村資源資產,助推精準脫貧。
龍頭企業拉動。引進經營主體(企業)7個,在月亮河、郎岱、龍河、中寨、巖腳、落別、大用7個鄉鎮19個村發展獼猴桃產業,扶持群眾21000人,其中貧困人口2565人;引進景紅生物科技公司、道地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大禹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鵬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21家企業,采取“訂單”“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種植中藥材11萬余畝,覆蓋12個鄉鎮120個村,扶持農戶13500戶47250人,其中貧困人口4563戶15971人。
“5”個圍繞聚合力
脫貧攻堅,必須齊聚合力、同頻共振。六枝特區通過“五個”圍繞,增強了脫貧攻堅的凝聚力、向心力,為同步小康助力提速。
圍繞“目標實現”精準保障。堅持戰區領導、指揮部統籌、區直單位包保、工作隊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基層主推、干部主幫、社會主扶、群眾主體”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構建區鄉村三級抓扶貧、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格局。
圍繞“五個一批”精準施策。2016年,實施易扶搬遷點6個,搬遷1424戶6034人,涉及貧困人口3845人。補償報銷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對象7110人次,有效遏制因病返貧。穩步推進民政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對2.85萬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人口實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對125名享受補助資金的學生發放資金43.675萬元,讓貧困學生就學得到保障。
圍繞“資金投入”精準滴灌。立項批復財政扶貧資金4612.7萬元,整合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849萬元,實施項目133個,重點扶持貧困鄉鎮2個、貧困村102個、覆蓋貧困人口1.1萬人。制定《六枝特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方案》,整合重點扶貧項目為平臺的資金1.5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及其他方式籌措25.67億元。
圍繞“六個小康”精準建設。實施小康路408.4公里;解決農村5.8萬人飲水問題,發展耕地灌溉面積1.15萬畝;實施小康房438戶、農危房改造3447戶;投資3667萬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投資1.4億元實施“三改三治”及10438戶庭院硬化。
圍繞“互聯網+”精準到人。統籌“529”戰略部署、“三變”大數據平臺和“扶貧云”等資源,實現“多網合一、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建好精準脫貧“456”指揮體系,確保8.32萬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作者單位: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