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從文化特色到經濟特色
:貴州民族文化底蘊豐厚,請問打造“黔系列”品牌內涵是什么?
徐 飛: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也是自然生態良好的省份。省委書記陳敏爾指出,貴州有兩個“寶貝”,一個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一個是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主要立足于我省的“兩個寶貝”,將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飲食、醫藥等民族文化資源整合提升,打造成為體現貴州特色的“黔系列”品牌,在全國樹立起貴州品牌形象,推動我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促進、雙提升。
:目前,貴州省為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 飛:自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以來,根據要求和安排,主要圍繞工作方案制定、品牌宣傳打造等開展工作。一是在工作方案制定上,貴州省政府印發了《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方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實施意見》中也重點強調了“黔系列”品牌打造工作。二是在品牌宣傳上,開展“黔系列”品牌形象標識(LOGO)設計活動,并于2016年12月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商標注冊和著作權登記保護,按全套12個標識(即1個總標識和11個系列子標識)進行商標注冊。同時圍繞品牌宣傳,積極從宣傳主題、宣傳內容、宣傳方式、時間安排、經費安排、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進行全方位地宣傳“黔系列”。目前,已在省內廣播電視臺、報刊、網絡、戶外廣告牌、LED屏等投放。三是整合各方資源,從組織領導、資金支持、稅收金融、表彰獎勵等方面做出了安排,特別是建立了由省政府分管民族工作的副省長為召集人、25個省直單位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品牌打造工作機制,并且抓工作經費保障,確保品牌宣傳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從品牌引領到產業鏈條
:“十三五”期間,貴州將著力打造“黔酒”“黔茶”“黔藥”“黔銀”“黔繡”“黔珍”“黔菜”“黔藝”“黔織”等“黔”系列產業品牌,如何才能打響這些品牌,將貴州的特色民族文化推廣出去?
徐 飛:要精心打造“黔系列”品牌,就要在標準體系建設、品牌產品評選認定、扶持政策措施、品牌產品展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統籌推進,并積極推進宣傳推廣,推動“黔系列”品牌的形象標識、文化理念、品牌產品飄入千家萬戶,風行天下。
在工作原則上,主要突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品牌領先、龍頭帶動,發揮優勢、形成產業,分類實施、體現特色,民生為本、群眾受益”的要求,形成社會廣泛參與、多方面推動、惠及民生的工作格局。依托省內外各類平臺,持續抓好品牌宣傳工作,以新聞宣傳與廣告投放相結合,進一步提高“黔系列”的社會知曉面和影響力,真正形成品牌效應。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品牌標準體系建設,根據不同系列產業的發展特點和品牌打造的實際需要,制定完善本系列品牌標準體系,明確各個系列品牌產品的準入條件和認定規則,建立特色鮮明、社會認可的品牌體系,形成全方位、系統性的品牌打造機制。
開展各系列品牌產品認定活動,推出首批“黔系列”品牌產品。按照代表性強、市場認可、質量要高的要求,每個品牌按“1+N”模式(一個龍頭產品+多個主推產業)推出10個左右代表性產品,初步塑造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體系,增強人民群眾對“黔系列”品牌的實體感受,提高品牌美譽度。需要指出的是,“黔系列”是一個開放的品牌體系,今后只要條件具備,還可以增加其他系列。
以工匠精神鑄民族品牌
:這些年,“多彩貴州”的文化品牌已經享譽國內外,這對于我們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打造有什么啟示?
徐 飛:做文化產業,不能只求眼前利益,而是要看長遠影響。貴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是打造“黔系列”品牌的不竭源泉。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深入地挖掘“黔系列”品牌的民族文化內涵,以高質量的民族文化產品為載體,創新宣傳手段,豐富宣傳內容,要綿綿用力、久久用功、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努力提升“黔系列”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加強民族文化產業扶持,指導推動各系列編制完善實施方案,落實支持政策措施,加大傾斜扶持力度,推動產品向精品化、產業向規模化、經營向市場化轉變,促進民族文化產業向品牌化方向邁進,為“黔系列”品牌厚植基礎、多出精品,不斷滿足市場對“黔系列”品牌產品的多樣化、多品位、多層次需要,努力讓“黔系列”品牌引領我省民族文化傳承,推動民族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去年印發的《關于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實施意見》中,對于“黔系列”品牌打造工作,要求要“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
徐 飛: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統籌推進,更要以工匠精神著力打造品牌,每一個品牌都要精工細作。要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完善標準體系,確保“黔系列”民族文化產品的質量。
同時,創新發展模式,針對不同的“黔系列”產品產業發展特點,探索不同的發展模式,走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增強民族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加強人才培養,加大培訓和專業隊伍建設力度,加快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實現“黔系列”品牌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實施“走出去”戰略,依托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茶產業博覽會等載體,推進“黔系列”品牌產品的展示、流通、交易、交流等平臺和營銷網絡建設,使“黔系列”品牌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立得住、叫得響。(責任編輯/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