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襄陽市以“強責任、強班子、強功能、強實力、強規范,爭創全省基層組織建設示范市、示范縣(市、區)、示范鄉鎮(街道)”為抓手,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以“強責任”為先導,在全市形成大抓黨建的政治生態。把明責挺在前面,把履責緊抓手中,把問責落到實處。充分轉化運用基層黨建年度考評結果,15名優秀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在縣級換屆中進入“四大家”領導班子,53名黨員干部因抓黨建不力被約談,38人被調整問責。
以“強班子”為關鍵,在各領域形成基層治理齊抓共管的組織構架。推進組織扎根,適應城市社會治理需要,成立區級“大指導委”、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全面形成。
以“強功能”為核心,在群眾中筑造有求必應、一呼百應的戰斗堡壘。強化核心引領群眾,優化服務凝聚群眾,大力推進縣鄉村服務功能對接,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創新治理組織群眾,全面建強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居)規民約、聽證、懇談制度,實行區域聯席會議制、輪值主席制,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機制,引導村(居)民參與治理。
以“強實力”為保障,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加大政府投入當主力,市縣兩級為每個社區列支20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整合社會資源聚外力,推動近5.5億元涉農項目、資金和相關政策資源向基層傾斜。壯大集體經濟強內力,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引導和獎勵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以“強規范”為根本,著力提升基層黨建整體水平。規范基礎臺賬,規范功能布局,規范基本制度。全面推行村(社區)“兩委”班子目標責任制、績效考核制、“雙述雙評”制,督促村(社區)干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