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與競爭對手波音737相比,C919采用了設計更先進的超臨界機翼,新一代翼尖能使油耗降低7%,整機飛行速度更快,排放也更環保,同時,C919座艙里的中間座椅還加寬了0.5英寸,擁有更好的舒適度。
C919大型客機的成功首飛,引來國際航空界的高度關注,這不僅僅意味著中國商用大飛機的設計制造能力得到了飛躍般的提升,也意味著在前景十分可觀的國際商用飛機市場,又將迎來一位頗具實力的“掘金者”。
然而,對中國商飛而言,C919首飛僅意味著項目全面進入試驗試飛和適航取證階段,最終目標則是要實現型號的研制成功、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而要想在波音和空客兩大巨頭長期把持的國際航空市場分得一杯羹,顯然并非易事。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各界對C919客機的市場前景看好,但距離成為國內和國際商用飛機市場的“成功者”,C919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克服眾多難關與挑戰。
適航證是“入場證”
商用飛機要進入市場,首先遇到的門檻就是取得適航證。只有取得民航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書,才能進入市場銷售,進而投入商業飛行。適航證是民用客機安全性能的“保證書”,也是走向航空市場的“通行證”。
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首飛活動上表示,C919飛機首飛成功,標志著飛機主體設計已經完成,而從首飛到投入商業飛行,還需完成型號合格審定、生產許可審定和運行許可批準三個環節。因此,C919仍然處于適航取證階段,民航局要按照民航規章列出的具體審定項目挨個驗證C919是否符合其安全標準。從本質上來說,適航取證環節是為了從源頭上保證新研發飛機的安全性。
中國民航局先于中國商飛成立便集中國內運輸類飛機適航審定方面各專業的專家,組建成立了高起點的“中國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C919項目是上海適航審定中心獨立負責的第一個完整的型號審查項目。早在概念設計階段,上海審定中心就已經“提前介入”C919研制工作,民航局受理了C919大型客機型號合格證的申請后便授權上海審定中心組織開展C919型號合格審定工作。
在完成取證后,C919才會被頒發獲得型號合格證,這將是其進入商業市場運營的重要許可之一。據悉,在獲得型號合格證后,C919還會繼續經歷長達數月的航線驗證飛行,上述各個環節都完成之后,C919才會交付給航空公司,真正投入商業運營。
在C919之前的國產支線客機ARJ21,2008年11月就完成首飛,但直到2015年12月才完成適航審定獲頒型號合格證,之后進行了多次航線驗證飛行后才正式交付啟動用戶成都航空。從首飛到投入商業運營,ARJ21歷時7年之久,主要原因在于,對于這種商用客機,很多試飛課目都是第一次進行,不少試飛大綱都是第一次編寫,加上中國民航局審查組要求100%試飛課目抽查,ARJ21飛機試飛的工作量約為波音、空客試飛工作量的2-3倍,試飛完成的時間因此不斷延長。而C919這種干線大客機比ARJ21更為復雜,其試飛和適航取證,對我國來說是全新的課題,存在一定的進度風險。
不過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也表示,有了ARJ21在適航取證方面的探索,相信C919的適航取證可以少走彎路。換言之,C919要真正投入商用,我們等待的時間可能不必像ARJ21那么久。
取得中國的適航證,也只意味著C919打開了國內市場以及一些亞非市場的大門,要想進入航空業高度發達的歐美市場,還必須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認證。要獲得這兩大航空機構的認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C919走向市場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馮正霖透露,中國民航局正在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努力為中國大飛機走向世界創造條件。目前,中加雙邊適航協議已順利簽署,中美雙邊適航磋商取得積極進展,中歐適航合作進一步加強,C919已經成為中歐雙邊適航談判的一部分。復旦大學航空航天系教授孫剛在接受東方衛視采訪時也表示,歐美兩家航空機構在與中國民航局的談判中,也許會設定一些有利于自己航空產業與市場的條件,因此C919要順利通過其適航認證,路途并不平坦。
穩重可靠才值得信任
對于一款大型客機來說,其是否足夠安全,采用的技術是否先進,是否擁有較好的舒適性,都直接影響到其在市場上的表現,C919也免不了要接受這樣的檢驗。
據中國商飛介紹,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在9年創新實踐中,建成了總裝移動生產、中央翼、中機身、水平尾翼、全機對接等5條國際先進生產線,攻克了100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了民機產業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制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在C919機體結構用量分別達到8.8%和12%。為了與國際標準對接,C919也堪稱全球合作的典范,其發動機、航電、飛控系統等來自多個歐美合資或獨資公司,供應商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等,可謂遍布全球。從這點上來說,C919在技術上并不遜色,已經達到了國際主流水準。
與競爭對手波音737相比,C919采用了設計更先進的超臨界機翼,新一代翼尖能使油耗降低7%,整機飛行速度更快,排放也更環保,同時,C919座艙里的中間座椅還加寬了0.5英寸,擁有更好的舒適度。
不過競爭對手也沒閑著。波音已經推出其737系列的最新型號737 MAX,空客公司也首飛了A320 NEO。737 MAX家族迄今已經獲得來自全球83家客戶的超過3600架訂單,其設計目標是向客戶提供出色的飛行性能、靈活性和效率,以及更低的每座成本和更遠的航程,以用于開拓單通道市場中的新目的地。與今天的新一代737相比,737 MAX的燃油效率將提高14%,與早期新一代737相比,改進幅度則達到了20%。同時,737 MAX 7具有非常優異的發動機性能余度,還針對特殊的高溫高原環境進行了改進。。
對于C919來說,當前技術的先進性是其值得驕傲的一方面,不過也必須看到國際上最新技術潮流的發展,對未來的趨勢進行前瞻性把握。當然,過于追求前瞻技術,對于一款目標在于市場商業成功的客機來說,要在技術研發上規避不確定性。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L-1011三星客機項目,由于產品技術不成熟而出口受限,間接導致公司退出了民機領域。C919如果要盡快投入商業運營,最先保證的就是做到技術的成熟穩定可靠,這一點,將是C919接下來進行試驗飛行所要力爭完成的重點。
租賃公司有大單
從整體來看,波音737家族跟競爭機型相比擁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多的飛行時間、更高的維修效率和更少的停場時間,這是其能成為世界銷量最大的客機的根本原因。對于航空公司而言,購買客機的決策一般是看其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是否能滿足其需求,能否擁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效率,帶來更多的效益與價值。C919要進入市場競爭,繞不開這些考量。
民用客機研制的復雜性除了技術,還在于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等諸多方面。比如,波音777的研制費用比最初的估計多花了60億美元,上市時的價格就比預估的貴了許多。哪怕飛機不折價,公司收益恒定,償還研制費用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項目管理上,與傳統的項目相比,民機研制的未知因素更多。
從目前中國商飛透露的信息來看,C919的價格可能僅為波音737的一半。如果最終能夠實現,這無疑將使得C919處于相當有利的競爭位置。然而這還要依賴于中國商飛的試驗及取證進度,能夠越早投入市場,在成本的控制上就越有利。
目前,C919機型已獲得全球23家用戶的570架訂單,從這個啟動訂單數量來看并不算低,如果這些訂單能夠順利完成交付,應該說C919已經獲得了市場成功,但是要獲得商業價值上的成功,依然要依賴于中國商飛的項目進度以及其后的生產能力。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C919目前的客戶名單中,除了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公司,還有平安金融租賃、農銀租賃、工銀租賃、中信金融租賃等公司,其中,平安金融租賃訂單數最大,為50架。
據了解,航空公司引進飛機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即貸款購買、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飛機融資租賃,在國際上也通常被稱為航空器融資租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規定,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對供貨方和民用航空器的選擇,購得民用航空器,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定期交納租金,從而使得航空公司的資金利用效率有效提高,成本也大大降低。飛機融資租賃期間一般較長,民航客機的使用期限一般為20-30年,融資租賃的租期一般為10-15年。
中國國際航空租賃服務有限公司、凱洛斯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閔界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融資租賃,已經成為國際上航空公司引入客機的一種慣用模式。中國大部分航空公司,70%以上的飛機都是租來的,這個市場是很大的。金融租賃公司的力捧,將給C919開拓市場以極大助力。
萬億市場能啃下多少?
波音公司去年9月在北京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最新《當前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81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1.025萬億美元。而中國單通道飛機市場將需要5110架飛機,占飛機總交付量的75%。由此,中國將成為世界首個總價值超萬億美元的航空市場。據中國商飛預測,未來20年僅國內航空運輸市場就需要干線客機5952架,價值近9000億元。無論是從戰略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在這個龐大而利潤豐厚的市場里,都應當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
中國民航局日前發布的2016年數據顯示:全行業完成旅客周轉量8378.13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5%。國內航線完成旅客周轉量6217.75億人公里,增長11.7%,國際航線完成旅客周轉量2160.38億人公里,增長25.8%。波音同時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年客運量增長率將達到6.4%。快速發展的航空運輸市場為我國發展大型客機和民用飛機提供著堅定而廣闊的市場支持。
萬億市場,中國大客機到底能搶下多少,目前尚不得知。但依托國內的這個龐大市場,就已經可以笑傲江湖。這片市場,波音、空客都眼紅,但也絕不可能獨吞,而是采取了競爭合作的態度。據相關人士介紹,當前波音和空客正爭相與中國商飛合作,利用中國公司的人才和條件,發展中國市場。
其實,當C919飛上天空的那一刻,慶祝的并不是核心技術、零部件都已經掌握了,而是我們有了集各項技術、全球部件于一身的成品。在沒有C919整機這一“平臺”之前,很多技術只能紙上談兵,而有了標準和平臺,才有可能加快相關技術進步的速度。眼下,中俄合作的C929寬體客機也已經進入研制階段。我們放眼的,不僅僅是C919,而是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