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如今的都市人,與當年的王公貴族貝勒爺們有一個類似之處——吃得好動得少,也成了“養尊處優”之人。于是,太極開始流行了起來。
暮春時節,天空里飄著微雨。由于并不是周末,上午十點來鐘的光景,上海靜安寺附近,街頭并沒有人頭攢動的樣子。
《新民周刊》記者來到新閘路膠州路口的一幢小樓里。這里是申健太極館。正有不少人在此練習。申健太極館的創始人申小建系全國青年武術錦標賽陳氏太極拳冠軍,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第13代傳承人,其創立的太極館目前已吸引了大批全球500強企業白領、金領學習太極。
他們練拳不在防身在健身
“最初我來上海,是因為有一位房地產業人士邀請。”申小建是個身材勻稱的壯漢,言談舉止卻彬彬有禮。關于緣何從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來到上海,且一待就是十來年,申小建告訴《新民周刊》記者,“這位房地產人士原本希望我到上海,花個把月時間教會他太極拳。他的初衷是打拳能夠緩解工作壓力。然而,他確實太忙了,我在上海待了兩個多月,他也沒學會。其實是沒時間學。”
那是上一個雞年,亦即2005年。本來準備教完拳就走的申小建,雖然沒有完成教會房產精英太極拳的任務,卻一不小心在上海待了12年。“上海這么大,和我一樣希望練習太極拳減壓的人士一定不少,不如你就留在上海吧。”房產精英當年的一句話,讓申小建留在了上海,漸漸地,他的申健太極館也開起了連鎖店。為了教習比較正宗的太極路數,申小建還不得不從陳家溝請來十多名功夫過硬的拳師。
“這些年來,通過開拳館,我發現一些有趣的變化。”申小建如是說。
譬如男女比例——十多年前,來練太極拳的,男女比例各占一半。現在,則是女性越來越多。記者當天在現場看到來館練習的,大約七成是女性。
“現在女性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喜歡的人越來越多。”申小建說,“我覺得是她們認識到了——太極的節律比較符合修身養性、養氣養血之道。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的原因,更需要養氣養血,外加女性總的來說不如男性那般強壯。換句話說,在許多拳術中,太極更為適合女性練習。”
在申小建看來,太極之所以適合如今都市人練習,在于它的傳統。當年,太極拳初創階段,也就是陳氏太極的創始人陳王廷所創太極拳,本身即是打人之學、殺人之技,這類搏斗技巧,完全是怎么打翻人怎么來,很有實戰性。到了道光年間,楊露禪從溫縣陳家溝學得太極拳后,到北京給王公貝勒等教拳。“楊露禪是陳氏太極拳開創之后,第一個得傳的外姓人。”申小建告訴記者,“因為是教王公貝勒學拳,就不能用神機營武教頭教軍人的那套路子來了。畢竟這些不騎馬打仗的貴族養尊處優慣了,受不了陳氏太極的打法。楊露禪為了適應他們的體質,改變了陳氏太極的路子。”
楊氏太極與陳氏太極相比,把蹲得低的動作改為蹲得高一些,把跳得高一點的動作改為跳得低一點。總體來說,把殺人技改為了健身法——說穿了,更類似體操了。
如今的都市人,與當年的王公貴族貝勒爺們有一個類似之處——吃得好動得少,也成了“養尊處優”之人。于是,太極開始流行了起來。
蔣林標老先生是普陀區的一名退休公務員。在胰腺切除后,還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癥狀,身體比較虛弱。“有一年,我去印度旅游,穿了一條運動褲上了飛機。”蔣林標告訴記者,“沒想到下飛機的時候,腿肚子腫起來,竟然連運動褲都脫不下來。肚子也脹得老大。”
蔣林標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跑步,一方面我身體虛,另一方面,長期堅持跑步,我聽說會跑壞膝蓋。快走當然也不錯,但我那時候上樓腿肚子都發軟,哪有這本事去快走?”最后,經人介紹,外加自己嘗試,蔣林標開始練習太極。經過兩年半的鍛煉,現在的老蔣身體狀況恢復得不錯,腳也有勁道了,肩周炎也好了。“以前家里買了個按摩椅,現在基本派不上用場了。”蔣林標說。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包括都市白領,他們選擇練習太極拳,根本目的不是在練習防身術,而是出于健身的考慮。”申小建說。
當然,無論是哪派太極,其一招一式依然是很講究的。《新民周刊》記者今年早些時候曾在四川青城山六善酒店上了一節太極課。整堂課歷時40分鐘。一堂課下來,盡管是在冬日里的戶外,依然出了一身汗。但在出汗的同時,卻并不氣喘。
太極究竟有幾種
蔣林標選擇練習太極作為健身之術,不僅在于與其他項目做比較,更在于他早年的經歷。他告訴記者:“我年輕的時候,住在普陀區新會路。那一帶,是上海武術界人士的匯聚之地。譬如老一輩的何長新、王子鳴等,都住在附近。這幾位,是我從小仰慕的武術家。”
盡管蔣林標學習太極的初衷,除了健身以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他從小仰慕一些習武之人,但在申小建看來,都市人為健身所練太極,與作為專業體育運動的太極,以及作為殺人技的太極,是太極不同的幾個方面。
“中國的太極拳,在1950年代,由國家出面,作為群眾體育運動的一個方向,加以推廣。”申小建說,“這算是一類太極拳,其實是將太極簡單化了,適合退休工人鍛煉,增強體質用的。你在公園里看到的大多數都是這一類太極。你也可以把這樣群眾體育運動的太極稱為——太極操。”
按照申小建的劃分,第二類太極,則是在拳館里,也就是社會上發展起來的拳館里,類似健身房一樣開設的太極課程班。譬如他創立的太極館,算是健身養生為主、實戰為輔的機構。還有一類,倒是頗不為人知,卻又是得太極拳真諦者——專業武校。此類武校,是培養專業教練和運動員的地方,教的是能打的實戰型的太極功夫。申小建少年時,在1990年代,就曾在家鄉陳家溝的專業武校學習,當時一年的學費就要超過五千元,比讀大學都貴了不少。
在申小建看來,專業武校出身的太極拳師,如果走市場模式,則又與國家的武術協會模式在發展上有沖突之處。譬如,武術協會對太極做了官方的段位排序。“這樣的段位排序,其實主要看太極套路的演練。這些套路,主要是體院制定的套路,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需要的,畢竟在許多場合需要一個評判標準。但這個套路,是不能真正反映武者的水平的。”
太極必定會風靡世界
申小建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之際,還提到了金庸小說。作為在1990年代學習太極拳的一代人,申小建卻沒怎么讀過金庸小說。他甚至認為,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對中國武術有不少損害。
“譬如太極拳里的四兩撥千斤之術,是在推手中體現的,并非在散打中體現。金庸小說中,將那四兩撥千斤之術寫得神乎其神,似乎高手過招,輕輕一推手,就能退敵。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申小建說,“我記得有一次太極拳師打日本空手道,4:1大獲全勝。既然太極拳師可以和空手道打,可以和跆拳道打,憑什么就不能和散打選手過招?事實上,太極散手與散打對抗,有過勝績。而且說白了,太極散手,就是散打。譬如我倆打架,我一拳能把你打翻了,憑什么還慢吞吞等你出拳,然后搞什么四兩撥千斤?太極運動又不是沒有主動進攻的招數,什么‘左蹬一腿,右蹬一腿,和散打的‘左踹腿,右踹腿,異曲同工而已。太極也有掃腿。”
事實上,陳氏太極,祖上做過走鏢的買賣。在冷兵器時代,走鏢者沒有在你死我活的打斗中取勝的真功夫,能去走鏢嗎?如果沒有克敵制勝的一身功夫,早就死在押鏢路上,鏢局也沒有生意了。正是因為楊露禪打遍京城無敵手,才聲譽鵲起獲得王公貝勒的關注,才有機會去教習太極拳。
如今,就太極拳來說,不僅是全國武術錦標賽中的一個項目,亦有國際太極錦標賽。
“老外熱衷太極的,也不少呢!”申小建說。
今年3月23日,來自法國里昂的梅里埃生物公司高管一行來到上海,體驗學習陳式太極拳。梅里埃家族在企業界和國際公共衛生界積極推動對傳染病的防控,這樣一家企業的高管來學習太極文化,本身就說明了太極在國際上享有聲譽。
更早之前,3月14日,足球明星哈桑·薩利哈米季奇、吉爾伯托·席爾瓦、巴雷西、拉爾斯·里肯、沃爾特·曾加等來到上海外灘,跟申小建學習太極劍法。這些球星人到中年,前來中國學習太極,可見太極在西方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力,未來,必定會風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