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汝州市城垣小區住著一位92歲的老人,她叫王玉萍。滿頭銀發的她,面色紅潤,精神矍鑠,思路清晰,看上去像70多歲的樣子。
民謠張口即來
王老年幼時跟著教私塾的父親學過文字,聰明伶俐的她不僅背熟了《三字經》《百家姓》,還熟記了幾十首民謠。說唱民謠成為王老每天最開心的事。
王老和兒媳婦到花園里散步,看到公園里桃花盛開,王老便哼唱起來:“桃花桃花尖尖,杏花杏花圓圓,扎花裙,配藍衫……”三十多句民謠,她能一口氣唱完。兒媳剛夸王老一句,王老便接著“亮藝”:“說哚,道哚,這個婆娘會做活。您看她做的啥衣服,一只袖子沒胳膊,一個袖子怪寬綽……”引得游人紛紛圍過來聽。
后來,兒媳將王老的民謠整理出來,并投稿給當地報紙,先后發表了10余首。王老得知后,對說唱民謠更有勁頭了。
王老兩歲的重孫子愛聽民謠。每次哭鬧時,王老便唱給他聽,聽著聽著,他便破涕為笑,長大后還奶聲奶氣地跟著學唱。由于吐字不清,常常讓王老哈哈大笑。
讀詩詞勤動腦
王老常把“腦子越用越靈”這句話牢記在心。因此,她除了看報紙、聽戲曲,還堅持天天讀唐詩。
王老經常對兒媳說:“小時候沒讀幾天書,認識的字也忘了不少。現在學點詩詞,多識幾個字挺好。”于是,兒媳給王老買回來圖文并茂的兒童讀本,如《唐詩三百首》,讓老人看圖就能明白詩詞的大致意思。為幫助王老認字,兒媳還常抽時間陪王老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在邊上寫個與之音同的常用字,并給她講該字的意思,讓王老加深印象。“讀的遍數多了,就認識這個字了。”王老笑著說。
王老學詩非常認真,每記住一首,就用筆在目錄上做個記號。現在她能背幾十首短詩了。家人們都夸王老厲害,她卻謙虛地笑笑,并隨手拿起詩書讀起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對詩歡樂多
王老特別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雖然節目中的很多詩句王老沒讀過,但偶爾遇上一句她會的,她就得意地說:“這個俺也知道嘞!”看婆婆這樣,有時陪在一旁看電視的兒媳就提議與王老“對詩”。當然,兒媳會專挑王老會背的詩詞。兒媳說:“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老便答:“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遇到王老答不上來的,兒媳就公布答案,并故意說:“明天還對這首詩,媽媽可要加油了。”王老每次對詩都笑呵呵地,興致可高了。
7年前,王老的丈夫去世后,她搬過來和大兒子、大兒媳一起生活,其他兒女則經常來噓寒問暖,給她買衣服、買吃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王老舒心又舒服,整天笑不離口。這也許就是王老長壽的最大秘訣吧。
(題圖為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