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義駱 吳秋來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及邏輯分析法,基于體育產業的視角對龍舟文化的價值進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龍舟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的江河流域,盛行于江浙一帶地區,它是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健身娛樂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及社會整合價值,挖掘和整理龍舟文化的價值對推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及體育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體育產業;龍舟文化;價值
0 前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從古至今,人們注重將文化與體育相結合,既滿足了身體的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又從心理上享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刺激與快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龍舟文化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人們通過熱鬧非凡的龍舟文化慶祝節日盛況,同時也是傳遞著倫理道德—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它受一定的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江河流域較多的地區,如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盛行于江浙一帶。隨著歷史文化的變遷,龍舟文化經歷著時代的洗禮以現代化的元素迎合著大眾。但是,由于過去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導致一些江河流域受人為或自然環境的破壞,很多河流污染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地區龍舟文化面臨著消亡的局面。基于此,人們在文化交流與開發過程中,過于追求功利,導致人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嚴重違背了五大發展理念—共享發展。文化的發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龍舟文化作為中國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人們對龍圖騰、信仰、心理、習俗、倫理、藝術等諸多特質的審美意識。在當今體育產業發展的熱潮中,傳統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如美國傳統文化產業—騎牛大賽,它已經與競技體育融為一體成為美國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著美國體育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本課題基于體育產業的視角來挖掘龍舟文化的價值,主要突顯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與時代性;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對于培養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1 龍舟文化的溯源及發展
據史料記載,龍舟最初源于古代的吳越、荊楚一帶,當地的人們以“龍”為圖騰,舉行了一些崇拜龍、祭祀龍、模仿龍的儀式,并逐漸成為當地的習俗民風。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身著帶龍字樣的服裝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祈求龍的保佑。時至今日,海內外華人以龍的傳人自居。龍,以其獨特的形態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龍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淵源和組成部分,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有很遠的影響。關于它的傳說,眾所紛紜。如起源于屈原學說,《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命,古命舟楫以拯之”。起源于伍子胥學說,邯鄲淳《曹娥碑》記:“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在諸多龍舟競渡的起源中,傳說紛紜,但流傳最廣的莫過于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1]現在,人們在傳統節日中以龍舟競賽為實際載體,以龍舟精神為文化支撐,通過龍舟文化的強大吸引力和號召力動員群眾,群策群力共同舉辦盛大的龍舟運動盛會。在龍舟競賽期間,白天眾人齊聚河畔,搖旗吶喊為所支持的隊伍加油助威,期間亦有各種彩頭,如隊伍相逐捉鴨、頭船迎娶新娘、群眾競猜得粽子及一壇老酒等等精彩插曲,到晚上還有戲曲表演及猜謎環節,每年的壓軸謎語總與龍舟相關,可謂氛圍濃烈,群眾興致昂揚。
2 基于體育產業的視角龍舟文化的價值
2.1 健身娛樂價值
龍舟文化主要來自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與身體活動有著密切聯系,它要求人們直接參與運動,在娛樂身心的運動中逐步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因此,強身健體就成為其主要的功能之一,通過參與運動鍛煉能促進有機體的生長發育,提高運動能力,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調節人的心理,提高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此同時,龍舟文化也是一種以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的活動,在節日文化的熏陶下,著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滿足,不以高超復雜的技藝對應大眾,而是以自娛自樂的消遣性與游戲性的活動方式迎合大眾,使人們在這些娛樂性的活動中,直接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揮發。龍舟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積極健康的文化娛樂方式以及觀賞性吸引著更多的人參與,并成為人們休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龍舟文化的健身娛樂價值激發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人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陶冶身心情操。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人們對文化產品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利于擴大產品的消費群體,增強人們對產品的購買欲望達到市場的準確定位。[2]
2.2 教育價值
體育運動本身是一種很有說服力的教育手段,對整個社會的教育作用的非常廣泛而深刻的。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體育教育往往能夠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倫理道德、審美觀以及人們的行為模式。[3]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從產生到發展始終與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民族傳統體育在人類的早期教育中,是通過娛樂游戲、舞蹈等身體活動的方式來實現的,在沒有文字和書本的時代,教育主要靠口傳心授、模仿等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它具有早期啟蒙的功能。西周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成為學校教授的內容。[4]龍舟文化彰顯的文化魅力,與其說是體育競技氣質,不如說是龍舟競渡所賦予的文化內涵。龍舟競渡中的祭祀、祭龍、下水儀式等文化符號,不僅彰顯龍舟競渡的特色,而且寄寓著各民族人民豐富的情感,陶冶著各民族人高尚的情操,極大地激發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2.3 經濟價值
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主要從文化的本體論與主體論兩個方面談起。本體論主要從文化自身所創造的文化價值,也就是說體育市場,它包括體育的服務性商品和實體性商品。實體性商品比較容易理解,也就是通常等價交換的實體商品,如體育服裝、運動鞋、器械等產品。服務型產品相對來說比較深邃一點,主要是人們在消費與服務同時進行,它伴隨著產品的完成一起結束。如觀看一場比賽,人們通過購買門票進行觀看比賽,比賽一旦結束消費也就結束。龍舟文化從文化的本體論角度主要是指龍舟文化產業。隨著體育產業發展,龍舟文化成為時尚休閑體育活動,人們通過參與或觀看龍舟競渡來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同時也增加節日的文化氛圍。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就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餐飲、旅游、交通等行業的發展,同時轉讓電視轉播權也推動了龍舟產業的發展。主體論是文化的主體。龍舟文化的主體是人。主體的經濟價值主要從人的身體健康和醫療設施等層面,人們參與龍舟活動可以增進人們的健康,改善居民的體質,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可以大大地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健康的人群在醫療的投入相對減少,可以節約的一定的經濟負擔。
2.4 社會整合價值
在民族發展過程中,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民族之間的融合,民族產生時所具有的共同地域及血緣關系、文化等都可能發生不同的變化,人們對一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態度就構成了民族的認可。[5]龍舟文化活動起到使本群體、本民族認同的作用。如每年端午節舉行的龍舟競渡,其發生基礎是龍圖騰崇拜的遺存形式,但在其傳承過程中,增加了紀念屈原這一受人們敬佩的人物內容。由于屈原是(下轉第95頁)(上接第35頁)一位凝聚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著名歷史人物,使得子子孫孫的認同感得以更好地實現,使人們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一個側面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民族系統體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起著民族間相互聯系和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參考文獻】
[1]白晉湘主編.民族民間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7.
[2]張選惠主編.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3]畢勝.從2000年全國體育大會總冠名權招商看賽事的商業運作[J].體育產業信息,2000(3):4-5.
[4]鄭文海,楊建設.我國端午龍舟競渡與體育比賽結合現狀及策略——兼論傳統龍舟競渡與現代競技龍舟運動的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5):18.
[5]余章彪.龍舟運動在休閑時代發展過程中的誤區及其對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8):1-4.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