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園園
摘 要:本文運用非參數法對2012年我國各省(市)區建筑業的生產技術效率進行了技術效率評估分析,我國建筑業生產技術效率值仍處于較低水平且各地生產效率不平衡,目前還處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階段,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總資產和人員的投入,要注重增加技術內涵,提高生產效率。
關鍵詞:建筑業;技術效率;非參數法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113-01
1 引言
1978年以來,建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建筑業產值增長了20多倍,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能過剩、生產效率低下、科技含量低下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國際競爭力以及經濟社會推動力。
建筑業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新課題。
2 分析方法
非參數法根據數據自身分布特點,生成一個現有生產技術水平可能達到的最大界限,然后比較所有數據與此界限的數學關系,從而達到經濟計量和效率評估分析的目的。適用于多投入單產出的結構模型,先以單位產出所消耗的各個投入量為坐標,分析所有數據點的分布,以適當的數學方法找到最佳效率邊界,比較各實際數據點與此邊界的幾何關系即可計算出相應的效率值[1]。
依據《中國統計年鑒(2013)》的數據資料,建立“雙投入(L從業人員、K資本)—單產出(Q總產值)”的數據模型,求得各省市單位產出所需的投入量L/Q、K/Q,表示2012年各省市平均得到1萬元生產產值所需的人工投入量和基本建設投資額,進而計算相應的技術效率值。如表1所示。全國各省市數據點的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天津、海南這兩個數據點最靠近原點,連同(0,∞)和(∞,0)兩點用弧線連接形成效率邊界曲線,該曲線代表了當前技術條件下生產技術效率可達到的最大界限,其它所有數據點均在此曲線的右上方。顯然,效率曲線上數據點的技術效率相對最優,其值為1;其它各點與原點的連線必相交于該效率曲線,比較這些連線分段長度關系即可相應求得技術效率值。
(1)我國建筑業生產技術效率值均值74.19%,仍處于較低水平,不但要擴展生產外延,更要增加技術內涵,提高生產效率;
(2)浙江、江蘇、遼寧的產值較大,占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的13.43%、12.63%、5.5%;從業人員較多的是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占比17.33%、15.02%、6.5%、5.31%,總和占從業總數44.16%;北京、江蘇、浙江等地資本投入力度較大,占總資本投入10.53%、10.35%、7.75%。
(3)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總資產和人員的投入,總資產和人員投入越多則其總產值就越多。例如,江蘇、浙江建筑業總資產從業人數、總產值均排名靠前,但這兩個省的技術效率排名并不高,說明我國建筑業目前還處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階段。
(4)全國各地建筑業的生產效率不平衡,北京、天津、海南等地區生產效率較高,其他地方相對較低,部分西部省份的生產效率與內地及沿海差距較大;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建筑業的生產效率排名靠后,需找出與先進省市的差距,利用區域及外部有利因素,挖掘內部潛力,全面提高建筑業的生產效率。
3 結語
我國建筑業生產技術效率值仍處于較低水平且各地生產效率不平衡,目前還處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階段,建筑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總資產和人員的投入。因此,我國在建筑產業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增加技術內涵,提高生產效率,積極推動我國建筑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
參考文獻
[1]王幼松,張雁.對我國建筑業生產技術效率的評估與分析.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