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鵬 呂曉雪
摘 要:靳家店金礦雖然處于排山樓金礦外圍,且同為韌性剪切帶型金礦,但其礦體特征、成礦模式、礦床成因等都有與排山樓金礦有許多不同之處。本文通過總結靳家店金礦礦體特征及成礦模式,為該區找礦工作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靳家店金礦;找礦標志;找礦方向
中圖分類號:TD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164-02
1 引言
靳家店金礦位于遼寧省阜新縣新民鎮,遼寧排山樓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西南約4千米,礦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屬華北地臺北緣燕山臺褶帶遼西臺陷北鎮凸起北部;地質情況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礦區金礦類型為韌性剪切帶型,產于受韌性剪切作用的靳家店巖體中,其圍巖為蝕變花崗巖,圍巖蝕變十分發育。
2 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屬華北地臺北緣燕山臺褶帶遼西臺陷北鎮凸起北部。本區出露地層主要有太古宇建平群,元古宇長城系,中生界侏羅系及白堊系等;區內巖漿活動頻繁而強烈,巖漿巖分布面積大,可分鞍山、燕遼、華力西、燕山四期;阜新一錦州斷裂和大巴——后三角山韌性剪切帶在區內通過,地質情況復雜,成礦條件優越。
礦區金礦主要產于經過韌性剪切作用的太古宇大營子組地層和巖漿巖與地層內外接觸帶附近。主要金礦類型有韌性剪切帶型如:排山樓金礦;石英脈型如:太平溝金礦。
3 礦床地質特征
3.1 地層
區內地層以太古宇建平群和中生界白堊系為主,其次為元古宇長城系古生界缺失。地層屬華北區燕山分區遼西小區。
3.1.1 太古宇建平群
區內僅見大營子組(Ard),主要分布于太平溝一塔子溝、排山樓一石灰和大市堡子一帶,其他地段則零星分布或呈殘留體產出。該組地層主要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磁鐵石英巖和大理巖扁豆體。
3.1.2 元古宇長城系
僅見上部三個組,主要分布于北鎮凸起邊部,為一套陸源碎屑巖和內源碳酸鹽建造。與太古宇建平群大營予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團山子組(Cht):巖性主要為中厚層白云質灰巖和燧石條帶灰質白云巖,夾少量砂質灰巖;底部為中厚層長石石英砂巖。
大紅峪組(Chd):下部為薄層石英砂巖、石英粉砂巖、夾粉砂巖、含錳灰巖和燧石條帶灰巖;上部為中厚層石英巖、石英砂巖。
高于莊組(Chg):下部為中厚層含錳灰巖夾鈣質粉砂巖,上部巖性主要為含燧石白云質灰巖;中部主要為含燧石結核白云質灰巖夾硅質層。
3.1.3 中生界
主要為白堊系,分布于區域東西兩側的中生代盆地中,與中生代以前地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或斷層接觸。
阜新組(K1f):下部以砂頁巖為主;中部以砂巖、沙礫巖為主;上部為沙礫巖夾砂巖。普遍含煤,為一套沼澤相、湖相沉積建造,被孫家灣組平行不整合覆蓋。
孫家灣組(K2s):主要分布于西部,巖性為紫紅色礫巖夾砂巖、頁巖。
3.1.4 新生界
第四系,主要由全新統和上更新統組成。巖性主要為粘土、砂土、亞粘土、沙礫石以及一些人工堆積物等。不整合于以前所有地層、巖體之上。
3.2 巖漿巖
區內巖漿巖發育,且出露面積較大。根據前人資料,可分為鞍山、燕遼、華力西和燕山四期,巖石類型以酸性侵入巖為主。中性巖少量。區內脈巖有花崗斑巖(γπ)、正長巖(ξ)、二長斑巖(ηπ)、煌斑巖(χ)、閃長巖(δ)、石英脈(q)等脈巖。主要為燕山期產物。最晚第三紀。其中以花崗斑巖脈、石英脈、閃長巖脈數量較多,規模也較大,其余數量較少、分布也局限。
3.3 構造
本區位于中國中、新生代大陸邊緣活動帶中,屬太平洋構造域。區內有北東向的大巴一后三角山韌性剪切帶和一系列近東西向韌性剪切帶分布。韌性剪切帶構造和燕山期脆性斷裂構造相當發育。
(1)褶皺。主要有反映本區基底構造格架為近東西的六家子背斜、青石嶺一恒山復背斜、下營子一白廠門同斜復背斜,以及八道壕向斜盆地。在石灰、大陽高、八天荒附近還有幾個小規模褶皺。
(2)脆性斷裂。主要為印支期和燕山期斷裂構造。印支期的斷裂構造在本區發育較差,主要為一系列由碎裂巖、擠壓扁豆體及少量。燕山期的斷裂構造在本區較發育,具多次活動特征。其活動時間為侏羅世一晚白堊世。根據產狀,該期斷裂構造可分為兩組。
(3)韌性剪切帶。區內韌性剪切帶構造極其發育,主要有近東西向和北東向兩組,表現為由簡單剪切作用形成的,規模巨大的、變形強烈的韌性剪切帶。這些剪切帶內巖石普遍受強韌性剪切帶作用而糜棱巖化,形成各種成份的糜棱巖和超糜棱巖。北東向韌性剪切帶活動結束于印支期,近東西向韌性剪切作用可能在太古代晚期結束活動。
3.4 礦石物質及圍巖特征
3.4.1 礦石的礦物成份及結構構造
礦石礦物有褐鐵礦、黃鐵礦、黃銅礦,其次有少量的閃鋅礦、方鉛礦等。褐鐵礦只在氧化帶發育,呈鐵銹色粉末狀;
黃鐵礦一般呈半自形一它形粒狀,是金的主要載體礦物。
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綠泥石、綠簾石及少量碳酸巖礦物。
礦石結構為糜棱結構、細粒半自形一它形粒狀結構、碎裂結構、交代殘留結構、包含結構等,地表氧化帶則為碎裂結構。
礦石構造為糜棱面理構造、浸染狀構造、細脈狀構造、條帶狀構造等,地表氧化帶則為塊狀構造。
3.4.2 礦石類型
靳家店礦區礦石主要為原生礦石。
原生礦呈暗灰色,糜棱結構,糜棱面理構造,由糜棱殘斑和細粒化基質組成。殘斑成份為長石、石英,含量70%±,石英呈塑性變形和長條形,長石為塑性變形和波狀消光;細粒化基質成份以石英為主,少見長石。鐵白云石、白云石(7—8%)、綠泥石、綠簾石、高嶺土、黃鐵礦(2—3%)、黃銅礦,其次有少量的閃鋅礦、方鉛礦等蝕變礦物沿糜棱面理不均勻分布。
3.4.3 礦體圍巖和夾石
靳家店礦區礦體的近礦圍巖為糜棱巖,遠礦圍巖為初糜棱巖和糜棱巖化巖石。基本規律為:以金礦帶為中心,向兩側依次為黃鐵礦—絹英質糜棱巖,鐵白云石、白云石糜棱巖,綠泥石、黑云母質糜棱巖。
其巖性均為花崗質糜棱巖,呈透鏡體順層分布于礦體中,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蝕變和金礦化作用。夾石與礦體為漸變過渡關系,夾石對礦體的礦化連續性、礦體的形態影響不大,但具體到單工程圈定礦體時則有一定的影響,局部使礦體的形態復雜化,造成礦體分枝、復合。
4 礦床成因
區內礦床類型主要為剪切帶型,另外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規模較小。它們均與中酸性巖漿巖、脈巖及太古宇、元古宇地層有密切關系。
(1)控礦地質因素。靳家店巖體由北東向南西侵入,空間上呈舌形侵入,其南東與北西與大營子組地層呈侵入接觸,南和南西側與長城系地層(大紅峪、高于莊組)呈侵入接觸。北東向的韌性剪切帶,這條韌性剪切帶由阜新大巴一錦州后三角山是個區域性構造,沿此構造已經發現了幾個成型金礦(化)點表明這條韌性剪切帶與金成礦關系密切,靳家店金礦即處于該韌性剪切帶中。
(2)成礦物質來源。測試成果表明靳家店巖體中金的含量明顯高于地殼中金的豐度值,且易被活化和萃取,為金成礦提供了礦源;大巴一錦州后三角山韌性剪切帶,從規模上足以切穿地殼到達上地幔,也為金成礦提供了深部礦源。同時巖漿活動和韌性剪切作用也為金成礦提供了成礦熱液,成礦熱液是金元素遷移、富集的主要因素,金和其他成礦元素經歷了巖漿和構造活動,不斷地活化、遷移、疊加富集成礦。
5 成礦模式
工作區處于醫巫閭山成礦帶內,區內出露的地層有太古宇建平群大營子組;元古宇長城系團山子組、大紅峪組、高于莊組。金礦化帶產于華力西期靳家店巖體內,處于巖體邊緣。華力西期的巖漿活動帶來了大量的含礦熱液,隨巖漿的分異作用,在相應的溫、壓條件下,在成礦有力部位沉積,對金成礦起到了初步富集作用。后期在北東向剪切帶作用下,靳家店巖體和太古宇、元古宇地層均發生了強烈的變形作用,該作用也帶來大量的成礦熱液,并再次激活和萃取了巖體中的金,在剪切帶中富集、沉積成礦。
6 結語
(1)找礦標志。圍巖蝕變一般可劃分為三個蝕變帶:外帶為綠泥石化、綠色黑云母化蝕變帶;中帶為廣泛面型碳酸巖化蝕變帶(鐵白云石化、白云石化);內帶為黃鐵礦一絹云母化蝕變帶。內帶是找礦直接標志,外帶和中帶是間接找礦標志。
(2)找礦方向。巖漿巖為金成礦提供熱源和礦源。巖體內和巖體外接觸帶構造發育部位可以為含礦熱液遷移、沉淀成礦提供空間,是金成礦有利部位。
金礦體主要賦存于晚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形成的剪切帶內的強變質、變形破碎帶一糜棱巖帶內,位于剪切應力集中強烈地段。出現千糜巖、糜棱片巖等超糜棱巖是容礦的最佳部位。礦化沿糜棱葉理分布,礦體產狀與糜棱巖產狀基本一致。另外兩組韌性剪切帶的交匯部位也是成礦有有利部位。太古代變質巖發育地區,其金的豐度值相對較高,是金成礦有利礦源層,也是未來找礦前景較高的區域。
參考文獻
[1]張璟.遼西地區金礦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D].吉林大學,2012.
[2]鄭培璽.冀東—遼西地區太古代花崗質巖石成因與地殼演化[D].吉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