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斌 史昀 徐梓杰



摘 要:利用1981年-2012年克拉瑪依市51243站夏季(6月-8月)0℃層高度、日降水量及冰雹資料,分析近32年來克拉瑪依市夏季0℃層平均高度變化趨勢及其與歷年降水量及冰雹變化之間的關系,并用Mann-Kendall法對年際0℃層高度變化進行突變檢驗。結果表明:①克拉瑪依市夏季0℃層平均高度近32年來總體呈“平穩-上升-下降”趨勢,其中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經歷了明顯的上升階段,90年代后期至21世紀為下降階段,2000年前后突變顯著;②夏季0℃層高度與日降水量呈現相反的變化趨勢,但在0℃層高度與日降水量和冰雹的相關性分析中并沒有明顯的體現。
關鍵詞:克拉瑪依;0℃層高度;突變分析;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P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187-02
1 引言
高空大氣作為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空氣溫變化趨勢逐漸成為氣候變化研究的基礎,高空氣溫變化在氣候研究中越來越重要。0℃層高度變化反映高空冷氣團和暖氣團的環流變化,不同區域的環流特點對局地0℃層高度變化有很強的影響,因此0℃層高度是氣象預報工作提前反應氣溫的重要特性層[1];同時,夏季0℃層高度是判斷層狀云降水的重要指標,0℃層高度對研究云微物理機制以及人工影響天氣均有很重要的意義[2]。
近年來,關于0℃層高度變化與高山冰雪融化、河流徑流量變化,以及洪水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多[3-4],而關于0℃層高度變化、以及其與降水、冰雹等要素的相關性研究較少。克拉瑪依屬于溫帶沙漠氣候,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在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態環境脆弱,干旱是基本特征,通過研究0℃層高度的變化,進一步了解克拉瑪依的氣候特征以及與降水的相關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5],通過月、年際等時間尺度分析克拉瑪依區域夏季0℃層高度變化特征,探討0℃層高度與降水量和冰雹等要素的相關性特征,為克拉瑪依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服務。
2 資料來源和分析方法
2.1 資料來源
本文采用克拉瑪依市氣象局整編的1981年-2012年6月-8月克拉瑪依市51243站逐日08時和20時兩個時次的0℃層高度資料、逐日的日降水量資料以及逐月的冰雹資料。其中,將08時和20時0℃層高度資料處理為逐月平均值,再求6月-8月的平均值作為夏季0℃層高度。
2.2 分析方法
氣象要素的氣候傾向率采用一次線性方程:
式中Yi為氣象要素的擬合值;t1為時間(1981年-2012年);a1為線性趨勢項(即為每年的氣候傾向率)。上式可以看作一種特殊的、最簡單的線性回歸形式。它的含義是用一條合理的直線表示與時間之間的關系。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對0℃層高度進行了突變檢驗,此方法是一種分才疏統計檢驗方法。其優點是不需要要本遵從一定的分布,同時也不受個別異常值的干擾,能夠客觀的表征樣本序列的整體變化趨勢。并且采用Pearson簡單相關系數就夏季0℃層高度和地面氣溫、降水量以及海拔高度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
3 夏季0℃層高度變化分析
3.1 夏季0℃層高度變化特征
圖1給出克拉瑪依51243探空站6月-8月0℃層最大高度、平均高度、最低高度分布。通過計算得知:0℃層夏季平均高度為3915m,平均最大高度為4117m,出現在1998年。其中7月0℃層高度最高,平均值為4050m,而平均最大高度為4322m,出現在1999年,6月的0℃層高度最低,平均值為3751m,平均最低高度為3473m,出現在2009年。從各月0℃層變化來看,7月較6月0℃層高度平均增高了299m,8月略低于7月,降低105m。可以看出7月0℃層高度增高幅度最大,也最快。
3.2 夏季0℃層高度年際變化
克拉瑪依51243站1981年-2012年夏季6月-8月0℃層最大、平均、最低高度逐月變化。
1981年以來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變化的細節和變化趨勢,為了過濾短波,顯示出平穩的氣候變化,用3年滑動平均進行平滑處理。并在給出0℃層高度變化曲線的同事也給出3年滑動平均曲線和多項式趨勢線,以便于對照分析。由圖2克拉瑪依1981年-2912年夏季0℃層高度距平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變化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趨勢線的斜率為2.9161。1981年至1990年表現為平穩波動,1990年初至1999年為逐年迅速上升,2000年至2010位表現為陡降。1998年為0℃層高度達到最高值,2009年達到最低值,所以克拉瑪依區域夏季0℃層高度變化自1981年總體呈現出“平穩-上升-下降”趨勢。
3.3 夏季0℃層高度突變分析
施雅風[6]等根據近年來全球變化下西北區域氣候響應的事實,提出了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問題。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進32年來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是否也是一種氣候轉型的信號,或者是氣候突變的一種反應,我們有必要對其變化程度進行突變檢驗。
從圖3可以看出,0℃層高度變化在1981年至今一直呈現出超過顯著性水平0.05的臨界線波動維持的狀態;從1992年至2000年呈現出突變上升,甚至在2000年初超過0.001顯著性水平(u0.001=2.56),表明克拉瑪依0℃層高度的上升趨勢是十分顯著的。根據UF和UB曲線交點的位置,確定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從1980年代初就呈現突變現象,具體是從1990年代開始顯著增暖。
3.4 夏季0℃層高度年代際以及各年代逐月距平變化特點
表1給出6月-8月各年代0℃層高度距平變化和各月變化情況。從平均變化情況可以看出,20世紀80年代0℃層高度相對偏低,而90年代和本世紀的0℃層高度相對偏高,90年代尤為偏高。從個月變化來看,在不同月份,各年代0℃層高度變化趨勢并沒有明顯差異,基本上是整體偏高或偏低,本世紀00年代的7月除外,相對0℃層平均高度偏低明顯。
4 0℃層高度與各要素的相關分析
4.1 夏季日降水量及冰雹的變化特征
圖4給出了克拉瑪依1981年-2012年夏季日降水量的距平變化。由多項式擬合曲線可以看出,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基本呈下降趨勢,90年代后期至今為上升趨勢。這一變化與圖2的克拉瑪依0℃層高度呈相反的變化趨勢,尤其是20年代末的相反變化明顯。
4.2 夏季0℃層高度與日降水量及冰雹的關系
對32年0℃層高度、日降水量以及冰雹的夏季平均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后,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克拉瑪依0℃層高度與日降水量、冰雹之間的相關性并不顯著。夏季0℃層高度與日降水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0653,為弱的正相關;0℃層高度與冰雹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05845,為弱的負相關。
5 結論與討論
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32年總體呈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為明顯的上升階段,21世紀初為相對下降階段。0℃層高度的上升意味著高空中低層大氣氣溫在升高,說明近年來通過克拉瑪依氣溫的穩定維持,不僅是城市綠化治理成果,也與高空中低層的氣溫下降有關。夏季0℃層高度變化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相反,尤其是20世紀末。但這種相反的變化趨勢在相關性分析中反應并不明顯。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克拉瑪依夏季0℃層高度的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宮恒瑞.春季融雪期0℃層高度與烏魯木齊河徑流量的關系[J].干旱研究所,2010,27 (1):69-74.
[2]黃秀媚.廣東省0℃層高度變化分析.廣東氣象,2011,(6):56-57,61.
[3]毛煒峰.0℃層高度與夏季阿克蘇河洪水的關系[J].冰川凍土,2004,26(6):06-06.
[4]王永莉.和田河夏季流量對區域0℃層高度變化的響應[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8-5,4(3):1673-1719.
[5]馬雪寧.黃河流域夏季0℃層高度變化及與地面氣溫和降水量的關系[J].資源科學,2011,33(12):2302-2307.
[6]施雅風.中國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特征和趨勢探討[J]. 第四紀研究,2003,23(2).
[7]張廣新.新疆43a來夏季0℃層高度變化和突變分析[J].冰川凍土,2005-6,27(3):1000-0240.
[8]馬雪寧.黃河流域夏季0℃層高度變化及與地面氣溫和降水量的關系[J].資源科學,2011,33(12):2302-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