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近日,原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因對本單位系統(tǒng)性腐敗負有領導責任,被中紀委立案調查,給予斷崖式降職處理。處理內容包括:留黨察看兩年,撤銷行政職務,降為副局級非領導職務。被連降三級,這是首個國家部委大員遭到此類處理。
那么在古代,對于領導失職失察造成惡劣影響,是怎么處理的?會不會也采取斷崖式降職的處理方法?
諸葛亮用人失察自降三級
在古代,也是賞罰分明,執(zhí)法很嚴,即使是制定者違反了規(guī)定,也是要處罰的。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割發(fā)代首的故事。曹操自己制定了不準軍馬踐踏老百姓禾苗的規(guī)定,違者斬首不貸。有一天,恰恰自己的戰(zhàn)馬誤踩了百姓的莊稼,他當即要割首自盡,以遵守自己頒布的法令。在眾將的苦苦哀求下,曹操采取了割發(fā)代首的懲罰措施,因為在古代,人們認為頭發(fā)受之于父母,割發(fā)代首已是極重的懲罰,可見曹操的賞罰分明不是虛言。
那么一國的宰相,因用人失察造成失利,宰相自己該怎么懲罰自己呢?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對此的做法是,自降三級,而成為千古典型。《三國志》載:建興六年(228)諸葛亮統(tǒng)帥大軍出祁山,北伐中原。開始進兵時很順利,捷報頻傳。可是,后來由于擔任先鋒重任的馬謖違背諸葛亮的軍令,失守街亭,而導致蜀軍陷入不利局面,諸葛亮被迫退兵漢中。
對這次嚴重的軍事失利,諸葛亮深感痛心,在按軍法處斬負有直接責任的馬謖、張休、李盛,并擢拔作戰(zhàn)有功的王平的同時,諸葛亮也主動從自己身上尋找失利的原因。他認為自己沒有很好地重視先主劉備的臨終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將本來擅長謀劃的馬謖不恰當?shù)刂糜谥苯宇I兵的位置,造成蜀軍痛失要地、損折兵力。這是自己用人不當?shù)倪^錯,不可輕易原諒。于是他決定嚴肅追究自己的責任,給蜀軍將士做出遵法守紀的表率。為此他上書后主劉禪:“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這里,諸葛亮深刻檢討自己用人失察的錯誤,同時提出了自貶三等的處理決定。在諸葛亮的誠懇請求之下,后主劉禪終于下詔:“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tǒng)如前?!敝T葛亮這一“自貶責己”的舉動,絲毫沒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使廣大蜀軍將士更認識到主帥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堅定了北伐的決心,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
楊昌濬包庇下屬制造冤案被免職
楊昌濬,晚清軍事將領。他自幼聰慧,身材魁梧,臂力過人,20歲跟隨道員羅澤南讀書,25歲補縣附學生員。先后任知縣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儲運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撫等職,深得左宗棠的賞識。正是他在任浙江巡撫期間,發(fā)生了余杭“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他因而被革職。
據《清史稿》載:同治九年(1870)八月,楊昌濬正式擔任浙江巡撫一職。經歷多年戰(zhàn)爭摧殘后的浙江百廢待舉,楊昌濬帶領浙江百姓鑿湖導河,興修水利,發(fā)展農桑。楊昌濬曾作詩:“手植垂楊三萬株,春來新綠滿西湖;他年若過雙堤路,漫道棠陰繼白蘇。”“天津教案”發(fā)生后,英、美、法等七國聯(lián)合向清政府“抗議”,并在天津、煙臺集結軍艦示威。同治十年(1871)三月,楊昌濬親自前往寧波、鎮(zhèn)海,巡視???,籌辦防務。他上奏清廷說:“我們想要自強的辦法,最好學習西洋人的軍事技藝,學習他們的長處?!?/p>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初四日,他又就海防問題上折,認為日本侵臺事件雖已了結,但難保日本以后不會借故向我國挑釁,所以為了抵御外辱的長遠打算,必須要依靠備戰(zhàn)進行堅守。即使是保持如今的和局,也要有所準備。又稱,“外國的軍事雖然強大,如果我們的百姓齊心協(xié)力,他們也不敢在眾怒之下公然挑釁,所以我們必須要整頓吏治,以此來鞏固民心”。此時,浙江象山、寧海兩縣農民常偷渡去濱?!胺饨钡哪咸飴u耕墾,楊昌濬認為不應該干涉,遂奏準弛禁。楊昌濬的政績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吏,卻在他任上包庇下屬,制造了當時震驚全國的余杭“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影響巨大。在此案中,楊昌濬過于輕信下級,一意袒護州縣官員,企圖維持原判,導致冤案發(fā)生。結果楊乃武案平反后,朝廷進行了追究責任,楊昌濬作為一省大員,負有領導責任,被以“既不能據實平反”,又對下屬“始終回護”而撤職。楊昌濬因而被人嘲弄,自己也備受良心折磨。
但左宗棠在給光緒帝的奏折中高度評價了他擔任浙江巡撫7年的這段歷史:“楊昌濬以余杭案去官,時論異同,臣固無庸置喙;然觀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見其無負于浙人也?!?/p>
功過不能相抵,不去嚴格執(zhí)行問責制度,今后還會發(fā)生類似的冤案。顯然,巡撫楊昌濬被斷崖式處理就敲響了警鐘!
古代對官員實行斷崖式降級處理,在皇權制度下,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一方面是對于輕微犯錯的給予改正的余地,體現(xiàn)了治病救人的方針;另一方面是讓干部知道能上也能下,體現(xiàn)了按能力做官的規(guī)則;再說,因為降了級自然和待遇掛鉤,使犯錯誤的干部體會到了處罰的嚴肅性和威懾力,更好地促進犯有輕微錯誤的干部反省自己,痛改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