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中小學生體質持續下滑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少年兒童的健康關系到“中國夢”實現的進程。本研究提出:著眼未來,構建中小學學校體育長效保障機制;突破功利化潘籬,予以學校體育更大發展空間,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基礎保障;沖破傳統觀念、使體育回歸學校的整體育人體系,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營造良好氛圍,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形成合力共圓“中國夢”的改革路徑。
【關鍵詞】“中國夢”;中小學學校體育;觀念;管理體制;改革
2014年2月,習總書記看望第二十二屆冬奧會的中國代表團時提出:“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中國夢圓應有體育相伴”[1],將體育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賦予體育新的時代意義。對體育強國來是,基礎體育好才是關鍵。2011年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教藝體[2012]4號)顯示,“我國中小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但提升效果不明顯,中小學生視力下降持續增高,且向低齡化發展;超重與肥胖率持續增加”[2]。反映了中小學體育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只有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取得實質性的改善,體育才能成為助推“中國夢”實現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朝著美好的方向前行!
1 著眼未來,構建中小學學校體育長效保障機制
中小學學校體育應著眼學生的未來,國家及各政府相關部門應高位統籌,完善相關法律保障機制,構建中小學學校體育長效保障機制。首先,以教育部資金投入為契機,解決中小學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匱乏、課時安排不足、教師地位和價值被貶低、體育教師待遇等具體問題,健全中小學學校體育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其次,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制定對中小學學校體育常態工作的監督機制,保證政策執行的實效性;再次,深化現行的教育體制。“利益驅動”促進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使體育成為學校進行考核和競爭的核心課程,從而引起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對體育的重視。形成一個國家統領、政府主導、學校推進、社會參與的既有國家頂層設計又有各地因地制宜的立體式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藍圖,使學校體育走出邊緣,走出功利,回歸育人本原。
2 突破功利化潘籬,予以學校體育更大發展空間,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基礎保障
少年兒童的健康關系到“中國夢”實現的進程。受應試教育的功利驅動,社會、家長、學校乃至學生認為“育分”比“育人”更實在,“育智”比“育體”更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摒除應試教育的思維、根除應試教育的弊端,將關注的焦點從分數和升學率上,轉變到育人上。樹立“讓每一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的素質教育理念,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技能,為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加碼助力。使中小學學校體育為提高和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基礎保障。
3 沖破傳統觀念、使體育回歸學校的整體育人體系,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現實、主觀和客觀原因,人們對體育本質的特征認識不明確,把體育簡單的等同于身體鍛煉,使體育的價值未能充分得到體現。這種對體育片面的理解,更無法實現體育教學的教育使命。體育初級階段是為了鍛煉身體,體育的高級階段則是鍛煉運動背后的團結協作、公平競爭、遵守規則、精神意志、崇高的光榮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這是體育帶給學生的教化意義,是實現“中國夢”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陶行知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思想[3];2014年7月28日,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學校體育是促進學校回歸育人本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4],彰顯了體育強大的育人功能。習總書記指出:“體育在提高體質和健康、促進全面發展、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等精神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5]。用“團結協作、公平競爭、遵守規則”來教育少年兒童,使他們建立一個和諧、友愛、美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號召少年兒童積極向上,從而實現不斷自我突破,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質。體育所折射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將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4 營造良好氛圍,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形成合力共圓“中國夢”
“少年強才能圓‘中國夢,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國家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全社會都有責任幫助、促進少年兒童進行體育鍛煉。首先,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少年兒童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全社會珍視健康的良好氛圍,增強對少年兒童體質健康的重視;其次,家庭教育作為改善育人環境的重要陣地更具有影響力,成為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家長要組織安排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家庭體育活動,以此吸引少年兒童進行體育鍛煉;最后,學校加強少年兒童體育組織的培育和發展,使運動理念和體育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滲透,增加學生的主體自覺性,使他們養成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實現“被動體育”向“主動體育”的轉變。可見,只有政府、社會、家長、學校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圓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中國夢圓體育相伴——專家解讀習近平看望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EO/B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4-02/12/c_119306372.htm.
[2]2011年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S].教藝體[2012]4號.
[3]劉偉.完全人格,首在體育[N].中國青年報,2013,1-8.
[4]劉延東.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N].中國日報,2014,7-27.
[5]習近平.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EO/B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31/c_117171570.htm.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