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林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發動機的缸體缸蓋不僅承受缸內爆發壓力等較高的機械載荷,同時承受燃燒產生的高溫,較高的溫度除了會產生一定的熱應力外,還會使材料的機械性能下降,主要體現在彈性模量以及抗拉強度等的降低,導致缸體缸蓋能承受的機械載荷的水平也降低。
本文主要運用雙向流固耦合的方法,使用全模型對某汽油機的缸體缸蓋進行溫度場研究,并且考慮材料屬性隨溫度變化的非線性特性,得到的溫度與試驗進行對比。以此研究某汽油機的缸體缸蓋的溫度場分布。
缸體缸蓋耦合分析是一個多學科聯合的有限元問題,包括熱能、傳熱學、流體、結構、材料、噴霧以及有限元知識等等。理論復雜,熱固耦合計算的關鍵是實現流體與固體或交界壁面處的熱量傳遞。由能量守恒可知,在流固耦合界面處,固體傳出的熱量應等于流體吸收的熱量。所以,采用下面的方程來描述這一守恒,聯接實體的Fourier熱傳導方程和流體的對流換熱控制方程。

式中:Kcond為固體的導熱系數;hconv為局部對流換熱系數;Tf為流體溫度;Tw為壁面溫度。
流體側,采用k-ε湍流模型來計算流體與壁面的對流換熱邊界條件,標準的k-ε湍流模型的輸送方程為:

式中:k為湍動能;ε為湍動能耗散率;Gk為由平均速度梯度產生的湍動能項;Gb為由浮力產生的湍動能項;YM表示膨脹耗散項;C1ε、C2ε、C3ε為常數;σk、σε為 k和 ε的湍流普朗特數;Sk、Sε為用戶定義的源項。
固體側,內燃機固體結構的傳熱為穩態導熱問題,一般假設零件為常物性并無內熱源,其控制方程為:

式中kx、ky、kz為沿x、y、z方向的熱傳導系數。
使用hypermesh軟件對網格進行劃分,分析模型包括缸體、缸蓋、缸蓋螺栓、進氣門、排氣門、氣門座圈、氣門導管和缸墊,在傳熱分析時還包括進排氣門。使用 Hypermesh對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傳熱分析時單元類型均選擇一階傳熱單元,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溫度場分析有限元模型
通過 CFD分析,得到缸內氣體側的溫度及換熱系數邊界,主要包括缸蓋火力面、進排氣道以及缸套等部分。再把氣體側的邊界映射到對應的結構網格中進行傳熱分析,部分溫度及換熱系數邊界如圖2、3所示。

圖2 進排氣道和火力面處的換熱系數邊界

圖3 進排氣道和火力面處的溫度邊界
圖4 為缸蓋的溫度場分布結果,可以看出,缸蓋上最高溫度為 247℃,一般要求鋁合金材料的工作溫度要小于 260℃。缸蓋上的最高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好,溫度過高會導致缸蓋的材料性能下降,熱應力增加,使缸蓋發生開裂。溫度過低說明發生過冷卻,燃燒產生的能量被冷卻水帶走的增加,導致發動機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可以通過調整水泵的能力,缸蓋水套的設計或者調整缸蓋的壁厚來調整缸蓋上的最高溫度。
缸蓋的最高溫度位置在第三缸的兩排氣門座圈之間,從整體溫度分布可以看出排氣側的溫度明顯高于進氣側,這是由于排氣溫度較高而進氣溫度低。各缸的溫度分布較一致,四個缸的A、B兩點的溫度值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一、二缸的溫度較低,這是由于缸蓋水套的進水口在一缸側,也就是說冷水是先從一缸流入,最后流過四缸,一缸的冷卻能力較四缸強,因此一缸的溫度最低。
進排氣門座圈之間的溫度梯度較明顯,由于溫度的變化此部分會產生較大的應力變化,因此容易產生疲勞斷裂,需要進一步進行應力以及疲勞的分析。

圖4 缸蓋的溫度分布

表1 各缸A、B點的溫度值

圖5 缸體的溫度分布
缸體的溫度分布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缸體上的最高溫度為 221℃,一般要求灰鑄鐵缸體的工作溫度小于240℃。
溫度的測量選擇在缸體缸蓋中預埋溫度傳感器的方式,由于結構本身的限制以及方便連接線的引出,缸蓋共4個測量點,在機體鼻梁區上表面加工3個傳感器孔,在缸體鼻梁區火力面下端65mm處同樣加工3個測量傳感器孔,傳感器的直徑一般選用1.5mm±0.1,加工孔一般在1.65mm。傳感器的探頭需要和發動機的加工孔壁要充分接觸,布置之前需要標定傳感器測量精度。測點的布置情況如圖6所示。

圖6 測點的布置情況
缸蓋排氣側鼻梁區均在第四缸測得的溫度最高,第二缸測得的溫度最低,達到32.7℃,排氣側溫度均勻性不高。試驗中測量點在缸蓋內部,垂直距離燃燒室表面4mm處,此處模擬分析結果約為 180℃左右,而試驗測量得到最高 175.4℃。缸體鼻梁區上側溫度均勻性良好,在各轉速下,三處溫度差均不超過5℃,最高溫度219.7℃,位于二缸和三缸之間。此處模擬分析結果約為210℃。缸體鼻梁區下側溫度均勻性同樣較好,在各轉速下,三處溫度差在 8℃以內,最高溫度為 192.0℃,位于一缸和二缸之間。試驗中缸體鼻梁區下側傳感器測量深度為距離火力面 65mm處,模擬分析結果約為200℃。
(1)缸蓋上最高溫度為247℃,位置在兩排氣門座圈之間,缸體上的最高溫度為 221℃,均沒有超過相應材料的溫度限值。
(2)缸蓋各缸溫度均勻性較好,一缸的溫度最低,是由于缸蓋水套的進水口在一缸側,冷水最先流入一缸,而隨著冷卻水的流動,水的溫度升高,導致一缸的冷卻效果最好。
(3)通過試驗的驗證,在各測點測得的溫度與分析的結果較一致。
參考文獻
[1] 鄧幫林,劉敬平,楊靖等.基于流固耦合的缸蓋溫度場分析[J].汽車工程,2012,34(3):202-206.
[2] 何聯格,左正興,向建華.考慮兩相流沸騰傳熱的氣缸蓋溫度場仿真研究[J].內燃機工程,2013,34(3):32-38.
[3] 潘劍鋒,趙金剛,李德桃等.多缸柴油機氣缸蓋溫度場試驗研究[J].車用發動機,2009,(4):36-38.
[4] 鄧幫林,劉敬平,楊靖等.基于雙向流固耦合的汽油機排氣歧管熱應力分析[J].內燃機學報,2011,29(6):54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