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林業生產活動中,對林業調查和規劃工作具有主觀性特點,其是對林業生產實際活動的觀察,依據林業實際生產活動,進行主觀的規劃和設計,把主觀和實際客觀情況相互結合,促進林業發展,保證調查和規劃效果最大化。為了促進林業的發展,相關部門需要聯系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發展規劃,并且落實造林技術,更好規范日常工作,促進林業的發展。本文分析鄉鎮林業的發展狀況,對林業發展規劃與造林技術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林業發展;造林技術;建議
1、當前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林業資源的總量小、品質差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較匱乏的國家,同時也是森林資源消耗大國,覆蓋率低、分布不均、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且質量不高,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經營。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國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同時也困擾了我國林業的發展,使森林資源數量與質量均呈現不足現象,這無疑造成木材的數量與質量短缺、價格提高等相關問題,減緩了林業生產發展的速度,同時也限制了林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1.2林業投入不足
目前在林業建設的投入上仍依靠國家以及各級地方財政,而社會資本在多元化林業產業中所投入比例不高。基于此,有必要加大林業投入力度,促進林業產業園區以及龍頭企業和林業科技基地的建設,加速林業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此同時,完善與加強林業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努力創造多元化、社會化與市場化的林業金融環境。
1.3缺乏有效的植樹造林規劃
目前大多數的施工部門在進行林業造林工作之前普遍不進行詳細的規劃工作,同時相關部門也把林業造林工作當成面子工程,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從而導致了目前林業造林工作在進行過程中,沒有嚴格的計劃流程為依據,并且在造林過程中只注重植樹的數量,而忽略了如何合理的把各類樹木進行分布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維護,進而造成了林業造林項目在使用過程中,其內部無法形成整體的生態系統,造成了林業造林項目無法長期的進行運營。除此之外,在林業造林工作進行過程中,施工部門沒有把植樹造林工作做為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各個小項目的工作分步進行,在使用過程中無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進而造成了造林的成活率較低,顯著的影響了我國林業造林工作的質量。
1.4監督力度不夠
在目前的林業造林發展中,仍然有許多林業部門沒有對其引起重視,進而導致其在林業事業發展中沒有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出現了一些林業違法情況,如占用林地、非法亂砍濫伐等,并且在事后沒有給予嚴厲的懲罰,由于違法成本低,且懲處不嚴,致使我國的林業資源年年都會出現被隨意損毀的現象。
2、關于林業造林的技術方法分析
2.1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是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將種子直播到土壤當中的一種造林方法。這種播種方式比較省時省力,播種的過程比較容易,因此,此方式比較適合大面積的營林造林。但是播種造林靠的是種子自身的萌發能力,立地條件及自然條件對種子形成的幼苗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幼苗生長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較高的資金。一般而言,這種造林方法主要用在立地條件較好、鳥害發生少的地塊。播種造林按照播種的方法來劃分,大體可以分為穴播、條播和撒播三種。穴播一般用在局部造林上,具有用種量少,選點靈活,適用性廣等特點,是目前我國造林播種中應用最多的播種方式。穴播時,首先在平整的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距離挖出播種穴,隨后將種子放到穴內并覆土壓實即可。當種子個頭較小,可以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前,在造林地按照一定的行距開出一條播種溝,將種子順著溝撒入隨后覆蓋壓實即可。此方主要用在全面整地或者帶狀整地上,但因用種量較大,所以應用不是很廣泛。若造林地區存在著交通不便、勞動力匱乏等問題,可以采用撒播的播種方式。撒播時,不需進行整地,只需將種子分撒到土壤表面,分撒后也無需覆土,是造林成本最低,播種效率最高的一種方法。
2.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指利用樹木中的一些營養器官,如樹干、樹葉及樹枝等或是竹子的莖作為林業造林的主要材料進而造林。其主要特點就是能夠有效地節省育苗時間和成本、操作簡單靈活、生長速度較快及成活率較高等。但其對立地條件的要求也高,而分殖造林法的來源也會受到數量和分布情況的影響。因此總體來說,此種方法適用于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楊樹、柳樹、松樹等。
2.3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采用培育后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栽植對象進行規模造林的方法。這種造林方法的優勢是采用育種環節,可節省種子用量,并有較強的抗惡劣自然環境的能力,可提高種子成活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培植好的苗木要對根系進行保護,特別是在運輸過程中,避免根系損傷或被擠壓及失水等情況。還有就是要縮短從苗木起苗到造林地種植的時間,做到隨起苗、隨栽種,以確保苗木成活率。
2.4病蟲害防治
除了上述三種造林技術以外,病蟲害防治技術也是造林技術的重點技術。森林病蟲害應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在樹種的選擇上,應將樹種對病蟲害的抗性作為選擇樹種的標準之一。其次在引種時,應加強引種的檢疫工作,確保所引的樹種不帶有病原菌及蟲卵。再次,在造林過程中,避免種植單一樹種,以免病蟲害大面積爆發導致森林系統癱瘓。另外還應加強森林的撫育管理力度,通過合理的施肥、除草、剪枝等工作,來提高苗木本身的抗性。當感染病蟲害時,應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適當的引入天敵生物,以控制病蟲害的發病程度。
結語
總之,作為林業工作者,在今后的林業發展及經濟經營中,要認真掌握好造林技術中的各個環節,同時肩負起森林管理和森林保護等重要職責,并及時處理與解決好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育森林資源,更好地促進林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鑫,劉文清.林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及對策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4(02):38.
[2]李芳銀,王利峰,張鳳權,等.淺談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19.
作者簡介:姓名:張文勝,(1970-);性別:男;學歷:本科;職稱: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基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