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聰++張天貴
【摘要】: 在對連平縣主要林分類型和樹種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發生情況和特點進行闡述。針對具體情況,提出了調查、預測預報、檢疫和具體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 造林績效;關鍵技術;研究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涉及監測、調查、預測預報、檢疫、防治等各環節,必須從生態文明發展和生態平衡維護的高度出發,采取綜合防治和生態控制措施,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要以森林有害生物生態控制的理論為基礎,以先進的森林健康理念為指導,培育結構合理、系統穩定、生長健康、自我調控功能強、生物多樣的健康森林。防治方法上,盡可能不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蟲害,營造有利于有益生物(蟲、菌、鳥、病毒等)生長的良好環境,運用生物調控病蟲害的能力,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如保護或引進病蟲害天敵,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1有害生物發生與防治情況
連平縣位于廣東省的北部,九連山區,河源市的北邊,新豐江水庫上游,總面積34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274萬畝,共有13個鎮,180個行政村,3個國營林場(含廣東省省九連山林場),全縣總人口4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森林總面積253.2萬畝,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有松類、桉樹類、杉木類和闊葉類樹種的病蟲害。松類有害生物主要為馬尾松毛蟲、松突圓蚧、蕭氏松莖象、濕地松粉蚧等,寄生植物有馬尾松、濕地松,全縣寄主松林面積有61.376萬畝。桉樹類有害生物主要有桉尺蠖、天牛幼蟲,全縣寄主桉樹林面積11.43萬畝。杉木主要有叢枝病、縮頂病、根腐病和枯梢病,全縣有寄主杉木林面積22.43萬畝。其他闊葉類樹種有害生物主要為白蟻,主要危害闊葉樹種的未成林。
全縣松類有害生物防治是重點,特別是東部丘陵地區純松林面積比較大,東部和東南部毗鄰地區,松材線蟲發生情況較嚴重,要防止其向我縣境內曼延,防治壓力較大。馬尾松毛蟲近年來發生面積一般約2萬畝,主要發生在常災區的忠信、繡緞、大湖和三角。對松毛蟲的防治工作,一般在每世代最好的殺蟲時機,采用仿生物藥劑的除治手段,使用植保機對嚴重的發生山頭地段進行噴藥,通過使用滅幼脲,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都能達到“有蟲不成災”的標準。
連平縣桉樹面積為11.43萬畝,呈現局部集中分布情況,分布集中區域為溫度相對較高、霜期短的的東部和東南部丘陵。桉樹類有害生物中,危害最嚴重的是桉尺蠖,它主要以桉樹葉子為食,發生高峰期主要在夏秋季5-9月份,尤其是持續高溫容易加劇幼蟲的世代重疊。大部分桉樹發生嚴重桉尺蠖蟲害后,會造成對植株一個季度左右的生長量影響,但一般不會發生大面積的毀滅性死亡。主要采用的技術措施是噴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和“森得保”粉劑混合滑石粉(1:20)。在藥物進行防治時,可選用“森得保”粉劑混合滑石粉或滅幼脲3號等觸殺型、仿生型藥物結合實際防治,可有效減輕對人畜、環境的影響。另外,還可利用黑光燈誘殺羽化成蟲,進行輔助。
連平縣杉木林面積約22.43萬畝,主要分布在內莞、上坪、油溪、田源和元善。杉木是當地最重要的傳統用材林樹種,主要采用人工種植純林的造林方法。根據近年來全縣的有害生物發生特點,杉木類有害生物近年來呈現局部爆發式增長。主要是近年來,在桉樹給當地政府限制或禁止種植后,商品林的用材樹種杉木代替了桉樹,局部出現杉木連片大面積純林種植的情況。對于杉木林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是以營林措施為主,加強杉林自身對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
2、防治對策
2.1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與測報
林業有害生物具有傳播性、突發性和進化性[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要堅定執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新方針,規范森林病蟲害管理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的病蟲害測報網絡,按責任區配備專職測報員。結合具體情況做好調查工作,并由專人指導、收集、整理、分析全縣蟲情資料。以松類有害生物預測預報為例,專職測報員及查蟲員在松毛蟲越冬前、后期及第一、二代發生期,常災區逐個小班調查蟲情,偶災區每一個類型區調查30%的小班,若發現有蟲卵塊要每小班進行調查。詳細調查一般由鎮級測報員完成,選擇標準樹,查清有蟲數或枯黃葉叢數,針葉保存率等,計算有蟲株率。蟲情級,以村為單位進行匯總。每年在越冬前調查蟲情時,并進行樹冠級調查,轉記小班檔案卡,供下年度使用。各鎮專職測報員設立固定標準地,進行專業調查,觀察有關測報因子。中心測報點工作按測報方案,每月定期對松突圓蚧固定標準地進行觀察調查,掌握蟲情,為預測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及時發布預報,并將蟲情數據及時歸檔上報省站。監測工作必須做到全覆蓋,監測覆蓋率要達到100%。二是要加強測報點建設,完善相關設備,進一步強化測報工作。按要求建設專用辦公室、藥劑、藥械庫、檢疫檢驗室,配置測報用具,實行檢疫傳輸網絡化管理。科學合理設立固定測報點,按要求對主測對象進行觀測。三要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要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其他規定要求,科學制訂有害生物防治目標責任制,并進行分解落實。以連平縣為例,林業部門做好蟲情測報工作及防治技術指導;各鎮負責除治工作;全縣成災面積不超過0.5‰,無公害防治率達80%以上;測報準確率80%以上,種苗產檢疫率90%以上。全縣劃分防蟲類型區,具體落實防蟲病目標責任。
2.2做好檢疫工作
明確檢疫對象,特別是對國家實行的病蟲害防治工程的檢疫對象更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檢疫。劃分疫區和保護區,根據不同區域強化檢疫管理。對非疫區要加強防范。對外調或調入的種子、苗木、木材、木材制品等要按規定進行檢疫,防止因病蟲害或其他有害生物入侵而造成巨大損失。具體工作中,根據有關法律、森檢條例,嚴格實施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對森林植物進行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對于木材、竹材開展調運檢疫,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加強種苗產地檢疫,對區域內苗木全部進行檢疫,檢疫率要達到100%,從制度上和措施上防止檢疫對象的傳入和蔓延。
2.3檢查督促與隊伍建設
一要強化檢查督促。對于各鎮上報的數據資料,以松毛蟲資源為例,在越冬前后期,第一、二代分別定期組織人員深入基層檢查各代上報蟲情情況,掌握松毛蟲的發生動態,摸清有蟲范圍,預測發生趨勢,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從而提高防治的有利時機,制定防治方案,縣局森防站依據快捷準時地向上級部門匯報測報數據。二要加強站務建設與管理,落實專職技術人員(專職測報員、專職檢疫員)和聘任兼職測報、檢疫等技術人員。做到有專人負責森林病蟲害的指導收集,整理分析全縣蟲情資料。除治季節,組織除治病蟲害的專業隊伍,快速、高效地完成除治任務,森林病蟲害的測報、防治、檢疫3個網絡基本形成。三要加強業務學習培訓工作,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對專職人員要按要求參加各級組織的培訓班,檢疫員要持證上崗。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當地的需要組織相關培訓班。
2.4營林配套技術
加強幼齡林和中齡林的撫育,對林內衛生狀況進行監控,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度的撫育間伐或衛生伐等撫育措施,伐除過密木以保持合理密度,伐去瀕死、枯立、腐朽木及被病蟲害感染木以消除病蟲害滋生的有利環境,清除林內雜灌、草本及影響林內狀況的植被以改善林內通風、光照、養分等條件,增強林木生長,提高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森林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會導致環境污染、天敵減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藥性不斷地提高和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要從根本上防治森林病蟲害,必須創造有利于林木茁壯生長及其天敵繁衍生息的自然生態環境。而營林技術措施主要目的是以仿自然的方式營建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并維持它們的復雜性、多樣性、穩定性和效益性。將營林工作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機結合,提高林木自身的抗病抗蟲能力,營造有利于害蟲天敵的適生環境。森林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會導致環境污染、天敵減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藥性不斷地提高和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要從根本上防治森林病蟲害,必須創造有利于林木茁壯生長及其天敵繁衍生息的自然生態環境。而營林技術措施主要目的是以仿自然的方式營建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并維持它們的復雜性、多樣性、穩定性和效益性。將營林工作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機結合,提高林木自身的抗病抗蟲能力,營造有利于害蟲天敵的適生環境。
3幾點建議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系統工程,要從源頭抓起做好預防工作。一是育苗預防。育苗時要選好圃地、進行土壤消毒、適時播種。播后要進行適當灌水、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做好苗木的田間管理,并采取輪作等措施,保證所育苗株健壯無病蟲害。抓好種苗技術工作,培育健康優質種苗。在苗圃建設中,由于種子及土壤中潛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蟲,在育苗過程中應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做好苗木管理工作,確保健壯。二是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根據立地條件及當地穩定的森林群落結構,采用仿自然的形式營造混交林,特別是闊葉混交林,以改變單一樹種純林病蟲害發生后難以控制的情況。三是推廣和栽培應用抗蟲抗病樹種,避免種植病蟲害發生風險大的樹種。四是針對特定病蟲害的寄主樹種,如對松樹純林進行改造。五是采取各種經營措施,實現林木生長健康。在施肥技術上確保林木生長所需的養分;在造林方式上采用相對高標準的整地方式;在林分密度調控上,通過衛生伐或間伐,保持林分適宜的密度;根據主要樹種的自然枯枝能力,進行修枝撫育。在林齡結構調控上,確保林齡結構合理。
【參考文獻】:
[1]張榮波等.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6(2):117--118
第一作者簡介:
黃聰(1982-01 ),男,漢族,廣東連平人,中專,主要從事營林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