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引發的戰爭
唐朝時,渤海國(今東北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當時,渤海國種植著世界上最好的大米,據說此米對女子有美容養顏之效,因營養豐富還可快速恢復男子體力,因此深受渤海國貴族喜愛。此事被武則天知道后,她劍指渤海國,稱其擁兵自重,不向大唐稱臣。兵戰七年,渤海國大敗,并將米貢奉給大唐。
持續三個世紀的無硝煙戰爭
1639年,英國保皇派和議會支持者發生內斗。最后,保皇派被迫退守康沃爾半島附近的錫利群島。他們在那里從事海盜營生,荷蘭船只經常成為攻擊目標。談判無果后,荷蘭人正式宣布向錫利群島開戰,甚至組織了一支艦隊準備發動攻擊。然而雙方并未交戰,英國人從此再也沒有襲擊過荷蘭船只。這樣,雙方既不發起攻擊,也不宣布停戰,直到355年后才正式簽署和平協議。
戰爭大不過糧食
1777年,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絕后,第二年,普魯士與奧地利因巴伐利亞王位繼承問題而爆發戰爭。但因戰爭時雙方都忙著在波希米亞收獲馬鈴薯,因此雙方并沒有大的作戰行動。第二年,在法國和俄國的調停下,雙方召開特申會議,最后,奧地利僅占領了巴伐利亞領土的一小部分,而巴伐利亞仍然由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近親泰奧多爾選帝侯繼承。
鐵粉改變戰局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即位之后四處作死,還和英國同盟,終于遭到了所有大陸國家的鄙棄,奧地利公國的大公瑪麗亞特蕾莎還組成了一個法國一奧地利一俄羅斯同盟。戰局瞬間逆轉。1761年,瑪麗亞特蕾莎不想打仗了,要求腓特烈大帝承認失敗,整個歐洲包括許多普魯士人都要求他讓步。誰知這時俄國女沙皇去世了,新任沙皇是腓特烈的腦殘粉,堅決站在腓特烈一邊。俄國這么一反水,聯軍直接崩掉了。
溝通不便引發的戰爭
1812年,英國實施貿易禁運,扣押了美國上百艘商船,美國對英宣戰。殊不知兩天后,英國議會決定取消貿易禁運。然而當消息傳到美國時,如火如荼的戰爭已經無法再回頭了。如果當時有電報機,那么這場戰爭就可以避免了。
接手榴彈的棒球運動員
棒球手約翰·斯皮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過小分隊隊長。塔拉瓦戰役期間,他被日本軍隊圍困在一片洼地里。當敵人向他投擲第一枚手榴彈時,斯皮蘭就像接棒球一樣接住了手榴彈,然后,立馬給敵人扔了回去。他一共回擲了五枚手榴彈,直到第六枚在他手上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