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霞
摘要: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是指通過將小麥種子按照農藝要求播種到土壤中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小麥播種實現機械化之后,能夠顯著提升小麥播種質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大面積小麥播種,為小麥高產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要點
近些年,塔城地區明確要求各縣市嚴格執行小麥機械化種植計劃任務,明確目標責任,層層簽訂責任書,將任務分解到村隊、農戶、地塊,落實在保灌區和豐產區。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發展糧食生產。塔城地區還做好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的儲備和調運,組織種子部門調查良種儲備情況,各縣市根據播種面積,落實種子數量,嚴禁以糧代種。農業部門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搞好機械化種植技術培訓,開展科技服務,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為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1 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的要點
首先,科學選擇種植地。小麥機械化播種對土壤要求較高,種植地水肥條件要好,土壤富含豐富的有機質,排灌方便。在播種前要做好整地工作,采用機械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活性,耕作層深度維持在20~25cm之間,精細耙地,營造良好墑情;其次,科學施肥。播種前要科學施肥,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視磷肥和鉀肥的施入,控制好氮肥施入量。利用施肥機械分層施肥,培育地力,為小麥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般情況下,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1500~3000公斤,硫酸銨25公斤,過磷酸鈣25~50公斤,施肥深度以7~10cm為宜;再次,科學選擇小麥品種。要結合不同地區的種植特點,選擇東性、半東性和春性小麥品種,播種前做好選種工作,將病蟲害粒和癟粒及時去除,并使用多菌靈進行藥劑拌種;第四,選擇最佳的播種量。小麥機械化播種用量應該控制在每畝4~5公斤,保證每畝基本苗在12~15萬株左右;最后,做好小麥田間管理工作。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于斷壟不嚴重的區域采用移栽補種,對于斷壟嚴重的區域使用催好芽的相同品種進行補種。小麥出苗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灌溉后要及時松土,確保田間墑情,提高地表溫度。對于冬小麥如果在冬前生長過于生長,要使用多效唑噴施抑制小麥過旺生長。小麥進入拔節期中之后要要及時灌溉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返青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溉每畝追施硫酸銨和硫酸鈣25公斤,采用機械開溝深施,施肥深度維持在6~10cm。以后在揚花期和灌漿期及時開溝施肥。生長到中后期可以使用0.1%+0.2%的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防止早衰。
2 做好播種機械調整工作
首先,排種器的檢查和調整。對錐面型孔盤孔型進行檢查,查看是大孔還是小孔,其應該符合小麥品種的播種要求,大孔一般每畝播種3.5~11公斤小麥,小孔每畝適合播種2.5~7公斤的小麥。檢查錐面型盤孔和排種器底座之間的縫隙,保證運行過程中縫隙均勻,不能超過2mm,否則要進行校正和調整。在進行播種作業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刮種橡膠板是否存在磨損情況,如果存在較大缺口,應該及時進行更換;其次,播種機左右水平調整。將播種機下降,讓開溝器的尖端和地面接近,觀察尖端到地面的高度是否均勻一致,如果不一致,應該進行調整,確保播種機左右均勻一致;再次,播種機前后水平調整。播種機下降深插入地面時,要觀察其傳動軸是否水平,觀察齒輪箱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利用上拉桿調整水平;最后,播種機提升高度的調整。由于傳動軸的傾斜角不能超過25度,因此,提升高度不應該過大,通常情況下,田間播種只要提升至刀尖離地表20cm即可。
參考文獻:
[1]李大雄,李杰,曾兵,周應友,劉垚,劉偉,羅莉斯,陳德珍,曾令琴. 黔油29號機械化播種示范效果及效益分析[J]. 貴州農業科學. 2012(09)
[2]萬建忠,張劍鋒,陸雪芳,徐偉成,徐正,蔣明雷.常武地區稻茬田小麥機條播應用實踐[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6(10)
(作者單位:新疆塔城市恰夏鎮農機管理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