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芹
摘 要: 近年來,“農家書屋”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根據對利津縣北張村農家書屋的調查,從農家書屋的建設入手,先對建設現狀分析,再重點對運行機制、人員經費、建設模式等方面對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進行思考、探索,力爭進一步完善農家書屋的使用功能,真正的解決農村群眾看書、借書和買書難的問題。
關鍵詞:農家書屋 現狀調查 可持續發展 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036-01
據2015年《利津縣統計年鑒》統計數據,我縣農民占全縣人口比例的五分之四,因而我縣全民教育的重點仍然以農民為主。在全縣農村人口比例結構中,14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占14.94%,64歲以下壯年人口比例占7 1.83%,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占13.23%,從目前教育的方式和目的來看,青少年主要還是接受學校的九年義務教育,以學習、增長知識為主;壯年農民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增長技能、陶冶情操為主;老年人的繼續教育方式主要以修身養性為主;因而85%的農村人口還是需要依靠農家書屋接受繼續教育。但是學習資源問題卻成為了他們增長技能的瓶頸。為了獲取農家書屋的生存狀況和農民對農家書屋的需求,筆者對明集鄉北張村的農家書屋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
利津縣北張村是25個省定貧困村之一,2016年利津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為其農家書屋配備圖書1000冊左右,全是2016年的最新出版物,其中包含了文學類、綜合類、科學種植養殖類等許多種類的書籍。知識涵蓋面廣、內容豐富,能夠很好的提高廣大村民的知識水平,為他們掌握各種技術信息提供了方向。
北張村位于明集鄉的西北方,共有村民總共60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家務農,對于各種知識的接觸和學習缺乏必要可行的途徑。農家書屋的建設正好給予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契機。通過走訪問卷式調查,總結出的問題如下:
第一:農家書屋的管理員文化水平不達標,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不懂圖書的分類、編目、上架,對圖書的日常管理不熟悉,缺乏主動的服務意識,沒有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管理員在書屋的時間里,基本沒有村民前來借閱圖書。
第二:在筆者走訪詢問的村民里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村民知道有農家書屋的存在,并且知道的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農家書屋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不愿意前往借閱。
第三:農家書屋沒有建全的管理體制和強有力度的宣傳,缺乏有效的正規的運行模式。總體來說,北張村農家書屋的前景不容樂觀。
對于以上的問題,經過研究,筆者總結出一套解決方案,希望能有效的改變農村書屋的現狀,具體方法如下:
一、運行機制
1.基層干部做好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加大宣傳力度
擴大農家書屋的影響面,爭取做到人人了解,人人喜歡。在村民中間廣泛普及新知識、新科技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他們了解新知識、提高新科技的學習興趣。讓村民自發地意識到我要去學習、我要去看書,才能有效的發揮出農家書屋的價值和理念,才能提高群眾的整體知識水平,才能做到科學養殖、種植,最終使農民朋友發家致富。
2.農家書屋按照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模式運行
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只是承擔農家書屋的籌建與監督職責,對農家書屋的運行管理不直接參與。制定圖書館領導掛鉤農家書屋工作的聯系制度,圖書館領導負責牽頭安排專業人員到各農家書屋進行相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對農家書屋存在的問題及時了解和盡快解決。對于農家書屋自主管理水平、發展動力、資產的定性和保障以及與上級圖書館的關系等,應出臺標準或規范。
二、人員經費
這是辦好農家書屋的必備條件。要加強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盡量做到專人專項管理,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好農家書屋就要首先解決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在人員編制方面,鄉鎮政府應該把農家書屋的人員納入到鄉鎮政府編制當中,這對于各級鄉鎮政府來說,不是什么難事,只是意識形態的轉換。可以組成一支農家書屋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落實相關工作。在農家書屋的運行經費方面,設備投入經費、圖書經費,由鎮統籌負責。可由鎮財政每年撥款3000-5000元對每家“農家書屋”進行扶持,作為其聘用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人員及日常的管理經費。也可以通過多渠道籌措經費,比如:農家書屋自籌、鄉鎮財政撥款、與縣直幫扶單位聯辦。爭取社會各界熱烈響應和縣直幫扶單位積極參與農家書屋建設。所謂的場地方面,說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農家書屋的占地面積、庫房設備和藏書數量等辦館條件,應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化要求。另外,也要統籌農家書屋設施設備建設。做好各書屋計算機、書架、閱覽桌等一系列設備的增置、維護等工作。
三、建設模式
針對各村的不同條件,積極探索農家書屋建、管模式。以利津縣圖書館為支撐,帶動村級農家書屋的網絡建設,現在農家書屋圖書資源已整合到圖書館總分館管理體系中,縣圖書館會指派專業人員現場進行業務指導,對每個農家書屋的書籍進行分類,按類目進行排架整理,便于村民借閱。同時,書屋與書屋之間、書屋與縣圖書館之間,定期實行圖書流動服務,達到不斷充實更新書屋藏書,以更好地滿足廣大村民的不同需求。在每個農家書屋設立利津縣圖書館流轉書籍專柜,每一個季度進行一次流轉、更新,使利津縣圖書館服務從城市延伸到農村,并在部分書屋設立銷售專柜,既解決當地群眾買書難、購書難的問題,又為書屋圖書管理員增加了收入。還可以專門建立“你點單,我買書”檔案,收集當地群眾需要的書籍,及時進行購買配送。
以上是筆者對于改變現在農家書屋存在問題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效的改變現在農家書屋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把農家書屋的建設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應該緊密結合農村發展戰略,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積極探索和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農家書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捐助、村民管理、公共服務、創新機制和持續發展”的要求,不斷爭取社會的大力支持,共同抓好農家書屋的建設和運行工作,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內容豐富、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