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東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038-01
職業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社會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職業化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法,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
一、圖書館職業與職業化
從圖書館的職業的發展歷史來看,19世紀末,圖書館界對自己的特殊的社會地位與作用已經有所認識,但圖書館事業被公認為一種職業,卻是20世紀以來的事。圖書館是真實資源與知識受眾連接的紐帶,是圖書館價值實現的發動機。但在未來的知識社會里,在知識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以及知識工作者普遍興起的時代,它還能夠繼續扮演這種社會角色嗎?它是社會地位逐漸下降還是上升的一種職業呢?職業化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上海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張偉認為:所謂“職業化”就是掌握職場行為與操守規范的過程,是現代社會職業人訓練有素的體現,也是職業人必須遵循的第一游戲規則和基本素質;我國職業培訓師李培英對于職業化的定義用了一句很簡單的話來總結:職業化就是在合適的場合下表現出合適的行為,這就是職業化。簡單地說,職業化是對職業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那么作為圖書館也需要職業化的館員為打造開展更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和文獻資源傳遞服務。
二、圖書館職業化的發展趨勢
1.職業的技術含量在提升
傳統環境下,圖書館的各項工作比較固定單一,缺乏變化,技術含量較低。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圖書館的資源組織和開展的服務也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會。網絡時代使圖書館比原來的傳統工作流程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由原來的被動滿足讀者,簡單服務轉變為積極為讀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一站式服務,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智力勞動。與此同時圖書館的工作的轉變也要求圖書館員不斷地、快速地更新知識、武裝頭腦。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將新的方法或技術應用到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中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這種環境下,傳統觀念中任何人都可以勝任圖書館工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隨著圖書館職業技術含量的提升,沒有一定的專業信息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員很難扮演號"知識導航員“和信息咨詢員”的角色。
2.職業的復合化程度在提高
在新的形勢下,讀者日益增長的網絡化、知識化、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對圖書館員的資質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單一學科背景已不能很好的滿足圖書館員職位的要求。而同時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良好的信息檢索素養又具有深厚的專業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勝任圖書館員角色。伴隨著這一趨勢,圖書館近年來的招聘對象也趨向社會化,招聘對象的學科背景也不僅僅局限于圖書情報學科背景,二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特別是一些專業圖書館對即精通圖書情報、計算機專業知識,又具有其他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更強烈。
3.職業的服務對象在延伸
傳統圖書館等著等著上門被動服務,服務對象僅限于對圖書館有服務需求的等著;如今大多數圖書館走出館門,走向社會,走向目標群體實施主動放棄,服務對象不斷得到延伸。面向研究人員的學科館員,面向在校學生的學生館員,面向企業的產業信息館員,面向政府部門的戰略信息館員等多樣化的信息服務,讓更多的社會群體在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中受益。如中科院文獻信息系統更是將讓全院的科技工作者滿意、讓全院的研究生滿意,讓全國的讀者和用戶滿意作為衡量其服務是否達到標準的指標。
三、圖書館職業化素養所包含的內容
遵循職業道德,培養職業意識,端正職業心態。
圖書館員作為一種職業,具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從事圖書館職業,就應該遵守圖書館職業道德。劉毓璞認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從事圖書館事業這一特定的工作中所必須遵循的道德行為規范。
美國的《哈佛商業評論》評出了九條職業人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誠實、正直、守信、忠誠、公平、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擔責任。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職業化素養,可作為圖書館員遵循職業道德的參照。
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是支配和調控全部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的調節器,它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
培養職業化意識,就是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思想。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圖書館的所有工作都應當圍繞讀者來開展,要始終不渝地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尊重讀者,理解讀者,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要發自內心地為讀者著想,一切以讀者為中心,全心全意地為讀者服務。圖書館員一直沒有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不高,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著平凡瑣碎的工作,不能因此就出現職業意識淡漠,縱觀歷史,在圖書館這個職業中卻屢次出現巨人的身影,梁啟超、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還涌現出不少像袁同禮、皮高品、沈祖榮、任繼愈等這樣的職業大師。即使在自己身邊,也有一大批忠于職守、甘愿奉獻、不計名利、學識淵博的老一輩圖書館館員值得學習,培養職業意識關鍵是加強自身的修為。
職業心態是指在職業當中,根據職業的需求,表露出來的心理感情。即指職業活動的各種對自己職業及其職業能否成功的心理反應。圖書館工作的技術含量不高,在職業競爭中不占優勢,有安靜的工作環境,雖然有穩定的職業收入,但收入偏低,許多圖書館員都處在這種窘境。影響圖書館職業心態的種種因素有以下一些方面:圖書館職業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不高;激烈競爭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考核制度不夠健全,職稱職務得不到晉升;同行業、同系統之間之福利待遇存在很大差距;對原有的價值觀產生懷疑等。一系列的問題,容易導致不公平感,心態失衡,產生焦慮、浮躁和雜念。唯有心態調整好了,你才會感覺到生活與工作的快樂。現實有時是無法改變的,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態,從改變自己做起。
參考文獻
[1]胡芳,劉金玲.國外圖書館館員職業生涯管理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圖書館學研究,2009(4)
[2]王維新.民國時期圖書館員職業探析.圖書館,2009(1)
[3]程玉華,夏明.圖書館心理健康問題淺析.圖書館情報論壇,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