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琪
摘要:監獄人民警察的職責是監管、改造罪犯,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將自己的人身安危置于危險之中,本文通過對監獄人民警察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著手,研究我國法律中關于監獄人民警察生命健康權的相關法律規定,明確了監獄人民警察健康權利的行使,不僅是保護自身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質提升的基本需求,并且也是完成監獄警察使命和行使職責的要求。
關鍵詞:監獄人民警察;生命健康權;權益保障
監獄警察的重要職責是執行刑罰,而工作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罪犯,這就決定了監獄警察這一職業是具有較高人身危險的,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越獄、暴亂、報復等各種危險的情況。監獄警察的工作環境是面臨生命權和健康權雙風險的工作,而現實中很多案例也證明了,監獄警察這一職業是要付出汗水和鮮血的代價的。
一、保障監獄人民警察生命健康權之重要性
2005年X月X日晚,山東省某監獄民警陳某(34歲),在監區的管理室與罪犯徐某(25歲,搶劫罪,原判有期徒刑9年,余刑6年)談話時,突遭徐某用木棍襲擊頭部,倒地昏迷不醒。徐某奪取陳某的警服后,于當晚22時11分身著警服偽裝警察,從監獄大門值班室的警察出入通道脫逃。次日凌晨5時左右,罪犯徐某被抓獲歸案。而警察陳某因搶救無效犧牲。另外,監獄人民警察的工作任務異常繁重,值班加班是常事,常常沒有周末與休息日,監獄人民警察的健康讓人擔憂。由此可見,保障監獄警察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是尤為重要的。其中,監獄警察的生命權,是指監獄警察依法享有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的權力,監獄警察的健康權,是指監獄警察依法享有保護自身身體機能、器官組織、心理狀況等方面的健康的權力。我國憲法規定,生命權和健康權是中國公民擁有的最高的人格權利,也是公民參與社會活動,行使公民權利的基礎。監獄警察生命權和健康權的主要內容是維護自身生命的延續,禁止一切違法剝奪生命的行為,另外,監獄警察在遇到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時,也享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權力。人民警察負有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義務,違反這種特別義務,即為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二、監獄人民警察健康權之最大影響因素
當前,影響監獄人民警察健康權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監獄人民警察的休息休假權在現實中還沒有落實好。本來監獄人民警察的休息休假權是工作權之中的一個內容,但因為這個權利落實得不好,會成為影響監獄人民警察健康權的最大因素,所以將這一權利移位到監獄人民警察健康權之中來研究。隨著近年來社會轉型,體制轉換,罪犯的犯罪率不斷上升,監獄中普遍面臨的問題都是監區內罪犯和監獄警察的比例失調,遠遠超過了司法部監獄管理局規定的20%的比例規定。監獄警察的警力失衡問題嚴峻,對原有監獄的資源配備和體制問題都提出了新要求,增加的新難度。監獄警察的日常工作內容,除了要組織罪犯出、收工,維持生產現場的秩序,處理罪犯各種違規違紀等問題,還有做一些瑣碎的工作,例如發放勞動工具,檢查生產質量,核對生產任務等。監獄警察還肩負著更大的使命,教育和改造罪犯。
監獄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畢竟與普通勞動者不同,一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必須用來完成其所擔負工作的時間。作為警種之一的監獄人民警察不同于社會上的其他職業,其畢竟是一支紀律部隊,命令即工作。根據我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有履行職責的義務。《人民警察法》第19條規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遇有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應當履行職責。”這是基于人民警察特殊的工作性質而規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監獄人民警察就沒有休息休假權,監獄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的“工作”是有具體內容的,不是在非工作時間做任何事情,而必須是屬于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非職責范圍的事情,監獄人民警察沒有工作的義務;必須是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所謂緊急情況,是指監獄人民警察不立即處置就會發生嚴重后果,如獄內突發緊急情況等,監獄人民警察不能因休息休假權而拒絕職責的履行。監獄人民警察休息休假權與其職責不矛盾。國家賦予監獄人民警察這項權利,一方面是對監獄人民警察人身權利的保障,保護其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是為了使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職責。
其次,新媒體時代的網絡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了解、認識國內外思想政治發生的變化,增加人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和決心。再次,新媒體時代通過對網絡用戶不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素質,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最后,網絡用戶始終是新媒體時代思想教育工作客體,對于網絡的應用更加的廣泛,他們有很大的選擇空間,要求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變原來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思想,適應網絡用戶的變化,不要變成空談和海市蜃樓。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它既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又是一門的新興的學科。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工作來說,它是千百萬人的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又不是一門純理論性的學科,而是一門同千百萬網民的網絡行為實際密切結合的應用性學科。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邊緣科學。網絡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信息技術學、教育學、歷史學、心理學、青年學、倫理學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科。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據信息網絡時代不同的對象和群體思想發展變化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僅要有全新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方式方法,而且還要有豐富的知識運用于網絡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之中。在網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除了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黨性修養之外,還要熟悉網絡運行的科技知識及相關部門的業務工作,懂得經濟、歷史、法律、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群體的不同問題,有的放矢地做好疏通、引導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網絡信息中去,收到應有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錢容德,近十幾年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攀登,2015年4期
[2]何智明,校園網絡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