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
摘要 林業病蟲害對林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有許多問題亟須解決。本文總結了林業管理中不同時期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為林業病蟲害防治提供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 林業管理;防治時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131-01
現代林業管理注重對整個管理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轉變以往只重視后期病蟲害防治的觀念,積極利用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形成系統的管理方法[1],從而為林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現代化林業管理體系的形成奠定基礎。
1 林業管理前期
1.1 樹苗基礎檢疫
林木初期引進種植過程中,強化對林苗的檢疫工作。現代林業管理理念主張病蟲害的防治從基礎做起,從本源上強化此項工作。因此,在林業管理中,管理人員始終秉持防治病蟲害的觀念,強化在引進樹苗過程中對幼苗的檢疫工作[2],通過化學檢驗方法和物理檢驗方法的共同使用嚴格篩選幼苗,對于已經攜帶病蟲害的幼苗及時采取針對性辦法,防治大面積的病蟲害感染,以嚴格的標準和高超的技術檢驗做好此項工作,從源頭上杜絕病蟲害。
1.2 樹苗種類選擇
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林業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在林業種植區選擇種植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樹種,并且將不同的樹木進行混合種植[1]。充分利用自然法則,不同的種質種類產生的病蟲害不同,有效避免單一化病蟲害的出現,減輕林區病蟲害。而且,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木進行混合性種植并強化對幼苗的管理與養護,在成長加速期提高幼苗的抗病蟲害能力,為后期抗病蟲害奠定基礎。
2 林業管理中期
2.1 生物防治技術
2.1.1 微生物劑的使用。林業管理中,為了防治病蟲害且對生物系統形成保護,將損害降低到最小,一般采用微生物劑。我國現今林業管理中經常使用的微生物劑有昆蟲病毒和白僵菌。這2種微生物劑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尤其是白僵菌防治松毛蟲的效果非常明顯,而且對松林自身及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小。因此,我國應積極強化對微生物劑的研究和使用,林業管理部門通過制定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強化資金投入,加強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斷研究出適應本土化病蟲害防治的微生物劑。
2.1.2 病蟲害天敵的使用。在林業管理中,最為傳統且對生態系統危害最小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無疑是為病蟲尋找天敵,通過天敵捕殺,以減少病蟲數量、降低危害。但這種方法使用范圍較小,且不能完全確定所釋放的病蟲天敵是否會對林業造成新一輪的危害。
2.2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目前我國林業防治病蟲害中使用最為廣泛也最為頻繁的防治技術[3-4],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且防治成本低。目前化學防治技術經常使用的是化學合成藥物,如滅幼脲、愛福丁、甲基托布津等,這些藥物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但是化學合成藥物的長期使用會對樹木產生巨大的危害,造成樹葉枯黃、樹干萎縮等不良現象,而且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林業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化學防治藥物的研究力度,強化科研創新,力爭將化學藥物使用對植物、環境的危害降到最小。
3 林業管理后期
3.1 扎實推進現代化林業管理體系建設,建立病蟲害專業防治組織
林業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及改進需要管理內部和外部多個部門之間相互合作;需要在遵循實際林業發展的基礎上,選拔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積極組建專業防治組織。同時,強化監督,通過實際調查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病蟲害防治技術。此外,病蟲害防治專業組織的形成能夠強化資金投入,加強科研創新,督促組織管理人員針對性的對特定病蟲跟蹤研究,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結合使用的基礎上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創新運用。
3.2 強化林業管理部門與市場化病蟲害防治機構的合作
加強合作一方面能夠為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運用及防治工作的進行提供資金支撐,使病蟲害防治工作正常進行;另一方面能夠通過產業和技術的創新合作,強化科研力量,為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改進奠定市場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息息相關,林業管理部門應在注重自身管理水平改進的基礎上,綜合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技術,從幼苗選擇、檢疫及后期培育等整個過程加強病蟲害防治,加快林業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促進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提高。
5 參考文獻
[1] 劉兆祥,林波.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黑龍江科學,2016,7(10):74-75.
[2] 梁亦肖.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改善林業生態環境[J].現代園藝,2012(15):28.
[3] 劉啟斌,閆雙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吉林農業,2012(11):205-206.
[4] 崔文峰.樹木病蟲害防護的具體措施[J].民營科技,2013(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