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鵬,何鑫,龐秀明,韓鵬
?
電針配合鼻腔沖洗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療效觀察
包大鵬,何鑫,龐秀明,韓鵬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哈爾濱 150001)
目的 觀察電針配合鼻腔沖洗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14例UACS患者隨機分為3組,每組38例。A組采用針刺加疏密波電刺激治療,B組采用雙黃連鼻腔給藥治療,C組采用上述兩種方法同時應用治療,比較3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A組、B組、C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4.2%、73.7%、94.7%,C組總有效率與A組和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結論 電針配合鼻腔沖洗方法治療UACS患者療效明顯優于單純電針或鼻腔沖洗治療。
針刺療法;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咳嗽,慢性;電針;鼻腔沖洗
我國慢性咳嗽患者已經逐漸成為呼吸科診治的重點對象之一。研究表明慢性咳嗽是由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鼻后滴流綜合征,UACS)、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引起的[1]。其中UACS引起的慢性咳嗽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咳嗽的診斷與治療》(2009年)中指出UACS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或咽部等部位,直接或間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導致以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2]。在臨床工作中,筆者對114名UACS患者采用電針和鼻腔沖洗等方法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4例UACS患者均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針灸科門診患者,按就診順序采用查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3組,即A組、B組、C組,每組38例。其中男56例,女58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67歲;病程最短7星期,最長140星期。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UACS是由于鼻部病變所致,臨床中以咳嗽為主要表現形式,且絕大多數患者并沒有鼻后滴流癥狀,因此誤診率相對較高。在UACS的臨床診斷中更應該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如慢性咳嗽持續時間、發病特點;既往相關疾病的治療史、家族遺傳史、過敏史;深入查體;輔助檢查結果,包括鼻咽部CT、鼻腔鏡、變應原檢查結果等。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UACS的診斷。
本試驗采用UACS的診斷標準[3-4]。①以咳嗽為主要臨床特點,持續3星期以上,不伴咯血,以白天咳嗽為主,入睡后較少咳嗽;②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著感、癢感、異物感;③有慢性鼻炎、鼻咽炎、鼻竇炎、鼻息肉、變應性鼻炎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④??茩z查見咽喉壁有黏液附著或鵝卵石樣觀、結節狀淋巴結增生;⑤鼻竇X線片或CT符合;⑥必要時做變應原檢查。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UACS診斷標準者;②年齡在20~70歲之間;③患者知情同意并且依從性好;④可耐受電針及鼻腔沖洗治療方法,且無相應禁忌癥者。
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UACS診斷標準者;②應用其他方法治療,并有可能影響本試驗療效指標者;③不能接受電針或鼻腔沖洗治療的患者,或患有嚴重疾病不能承受治療者。
1.5 脫落及剔除標準
①治療期間不能按試驗要求接受治療或不能評判療效者;②受試期間自行間斷治療者。
2.1 A組
取中府配肺俞,尺澤配列缺。進針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15 s(轉速為3~6轉/s),并給予上述腧穴疏密波電針刺激,電流強度控制在患者感覺域與痛閾之間,以可被接受為度,留針30 min。每日1次,7 d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評定治療效果。
2.2 B組
行雙黃連粉針劑鼻腔給藥治療。將1.8 g粉針劑配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對患者進行鼻腔沖洗治療。沖洗時使患者水平位低頭,張口呼吸,將沖洗頭依次放入雙側鼻孔內,稍微打開輸液器閥門,控制藥物以低速流入(以對側鼻孔流出液體能分出滴數為最佳)進行沖洗,避免產生鼻腔刺激,治療結束后使患者頭部前傾,讓鼻腔內殘余液體排除,之后分別輕輕擠壓,以助液體排凈。操作中需注意盡量避免患者講話、吞咽、擤涕等行為,以免藥物進入咽喉或咽鼓管;如患者有咳嗽、噴嚏動作時應立即停止沖洗,待患者平靜后繼續治療。每日1次,7 d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評定治療效果。
2.3 C組
采用電針治療和鼻腔沖洗治療。電針操作方法同A組,鼻腔沖洗操作方法同B組,療程同上述兩組。
3.1 療效標準
根據鐘南山《咳嗽的診斷與治療原則》[5]中關于UACS的描述制定療效標準。
治愈:咳嗽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口咽部無黏液附著。
好轉:咳嗽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口咽部黏液附著明顯減少,不影響日常活動和睡眠。
無效:咳嗽癥狀和體征未見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者。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分析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由表2可見,3種不同的方式對UACS患者進行治療后,C組治愈14例,好轉22例,總有效率達94.7%,明顯高于A組和B組(均<0.05)。

表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 :與C組比較1)<0.05
本試驗研究的UACS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雖古代醫學中并沒有UACS的病名記載,但根據中醫學“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理論,可參照“咳嗽”的診治對其進行治療。筆者根據多年臨床觀察,發現中醫針刺療法對于肺系疾病,尤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故本試驗中選用針刺肺經腧穴治療UACS患者。鼻為肺之竅,邪氣犯于肺系,必先傷其鼻竅,鼻竅不通,肺失其功能,則鼻塞、咳嗽;又“肺為水之上源”,肺臟病變,行水功能異常,機體津液輸布、排泄功能異常,則流涕、咳痰;鼻涕下流,侵及咽喉,反復刺激則出現鼻后滴流感、咽癢不適、咽部異物附著感。若外因不除加之肺絡不清,則上述癥狀循環往復,不斷刺激鼻咽部咳嗽感受器,造成病勢遷延不愈[2]。筆者選擇肺經腧穴及特定穴進行針刺加電針治療,中府(肺之募穴)配肺俞(肺之背俞穴),尺澤(肺經合穴)配列缺(肺經絡穴、八脈交會穴),外驅六淫之邪,內助通調水道之功。肺俞穴為肺臟之氣輸注于背部之處,刺之可治療肺氣上逆所致咳嗽[6];中府為肺經募穴;二者俞募配穴,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使得肺氣宣降得當。列缺為八脈交會穴,從肺經循喉嚨,與任脈相通,調節胸部血氣,宣肺理氣,鎮咳止嗽;尺澤為肺經合穴,主逆氣而泄[7]。針刺與電刺激相結合,通過接近人體表面的微量生物電電流加大上述腧穴的治療作用;又如韓濟生院士所述[8],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輸出的一種組合波型,兩種波形各自交替持續約1.5 s,更加能夠引起肌肉有節奏的舒縮,加強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以及離子的運轉,調節組織的營養代謝。并且與連續波型相較,疏密波以兩種波型同時存在的優勢,很好地避免了患者電針過程中產生的機體適應,從而加大了電針的刺激治療作用。機體代謝的增強,氣血循環順暢,機體組織陰陽得到良好改善,能消除炎性水腫[9],更有效地抑制鼻后分泌物的產生及對于鼻咽部感受器的不良刺激。
現代醫學提出變態反應等因素亦是慢性咳嗽的重要成因,正如UACS也多是由各種鼻炎、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鼻息肉等多種病因,經一系列病理變化引起患者咳嗽[10-15]。這也正與中醫學“非獨肺也”的理論觀點相符[16-19]。筆者查閱大量文獻,發現應用于本試驗的雙黃連(凍干)鼻腔沖洗方法,給藥直接作用于鼻腔,對于治療UACS鼻后分泌物滴流具有良好的療效[20-21]。雙黃連粉針劑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抗炎、解熱、改善機體免疫力等諸多藥理作用[22-25],又由于鼻部血運豐富,鼻黏膜通透性強,在鼻腔沖洗治療中藥物可較好地發揮抗病原微生物特性,有效抑制局部細菌、病毒的繁殖,控制炎性滲出,降低黏膜水腫,減少炎性因子,促進炎癥吸收和預防感染,抗變態反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26-29];亦可促進鼻腔黏膜纖毛運動功能恢復、提高黏膜纖毛功能;此外通過沖洗引流作用可有效去除鼻腔分泌物、病原微生物,起到清潔鼻腔、鼻竇,有效地治療由于鼻后滴流引起的刺激性咳嗽[30-32]。
本試驗分別對A組、B組以及C組患者進行上述治療,并對114例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長短均進行細致的統計分析,3組患者一般情況資料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均>0.05),對治療效果無影響。結果顯示A組與B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4.2%和73.7%,提示電針及雙黃連(凍干)鼻腔給藥方法對于治療UACS均有療效;C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7%,從數據得出電針配合鼻腔沖洗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兩組,值得進一步研究。
[1] 賴克方,鐘南山.新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解析[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10,4(2):80-82.
[2] 史鎖芳.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醫證治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3):164-166.
[3] 邢勇.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123例臨床分析[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2,12(1):151-153.
[4] 蔡林利,王小銘.112例鼻后滴漏綜合征治療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14):636-637.
[5] 鐘南山,賴克方.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5(11):737-739.
[6] 崔會民.電針肺之原穴對肺功能即時效應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06:12-13.
[7] 何鑫,韓鵬,石蓬萊.古代醫家論尺澤穴臨床應用探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943-944.
[8] 韓濟生.針刺鎮痛頻率特異性的進一步證明[J].針刺研究,2001,26(3):224-225.
[9] 陳慧鏗.電針聯合中藥封包治療四肢術后肢體腫脹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8):35-37.
[10] 焦路燕,曹玲.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6,31(3):179-182.
[11] 李蘭,樊紅,何海蘭,等.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引起兒童慢性咳嗽58例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3):406-408.
[12] 張巧,馬千里,黃贊勝,等.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病因的初步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5):458-461.
[13] 時翠芹,余莉,魏為利,等.氣道炎癥在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發生中的作用[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9,8(3):256-258.
[14] Bolser DC. Older-generation antihistamines and cough due to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 efficacy and mechanism[J]., 2008, 186 Suppl 1:S74-77.
[15] Lu YX, Gu QL, Du J,.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two inflammatory factors: TRPV1 and TGF-β2[J]., 2014, 78(3):445-450.
[16] 吳銀根.慢性咳嗽的中醫治療思路和經驗[J].江蘇中醫藥,2008,40(7):7-8.
[17] 盧彩作.《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理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0):30.
[18] 王宜健.“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理論的臨床意義[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2):104-105.
[19] 陳雪梅,王儒平.淺析《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2):2964.
[20] 曲敬來,高雪,陳生,等.雙黃連凍干粉劑鼻腔沖洗在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藥學報,2015, 43(6):79-81.
[21] 譚紅妮,謝杰光,謝宗澤,等.注射用雙黃連(凍干)沖洗法治療鼻炎鼻竇炎臨床療效觀察[J].環球中醫藥, 2015,8(S1):46.
[22] 高廣濤,胡旭濤.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0,30(7):591-592.
[23] 陶慶春,田歡棟.雙黃連粉針劑對產ESBLs大腸埃希菌的體外抑菌作用[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 (6):1382-1384.
[24] 李凡,易世紅,趙春艷,等.雙黃連粉針劑抗病毒作用[J].中草藥,2002,33(1):52-55.
[25] 馬躍先,何隆.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免疫力低下病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臨床報告[J].中國社區醫師,2004, 20(22):24.
[26] 肖波,趙桂琴,賈立敏,等.中藥顆粒鼻腔沖洗治療兒童慢性鼻炎260例[J].中醫藥導報,2016,22(1):93-94.
[27] 王海英,慈軍,王昌陽,等.中藥鼻腔沖洗結合超聲霧化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24(5):458-459.
[28] 張治軍,張弢,袁波,等.中藥鼻腔沖洗對術后鼻竇炎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10,18(5):253-254,263.
[29] 張淳,周川,周佳青.中藥鼻腔灌洗液在鼻竇內窺鏡手術后鼻腔沖洗中的應用 附:90例病例報告[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1):13-14
[30] 汪信科,崔瑞容,鄔榮能.鼻腔沖洗在鼻部疾病引起的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 2014,21(15):6-7.
[31] 馬迪將,諸琦,楊金維,等.鼻噴激素聯合鼻腔沖洗對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 2014,17(2):217-219.
[32] 陳穎,林友平.鼻腔沖洗在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2, 20(4):277-279.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Nasal Irrigation for Upper Airway CoughSyndrome
-,,-,.
,15000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nasal irrigation in treating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 Method A total of 114 UAC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3 groups, 38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l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sparse-dense wave, group B was intervened by nasal irrigation with Shuang Huang Lian,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the two methods together.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84.2%, 73.7% and 94.7% in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B (<0.05).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nasal irrigation can produce a mor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icacy compared to electroacupuncture or nasal irrigation alone.
Acupuncture therapy;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Cough, chronic; Electroacupuncture; Nasal lavage
1005-0957(2017)05-0546-04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5.0546
包大鵬(1978—),男,副主任醫師,Email:baodapeng0451@163.com
何鑫(1987—),女,住院醫師,Email:517213503@qq.com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