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理梅

【摘 要】數學教學中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在弄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之后,靈活地運用到解決問題當中,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解決問題 興趣 理解能力 畫圖
小學中年級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階段,而解決問題的教學在中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則是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教學難點。中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涉及從一般到典型、從一步到幾步、由簡單到復雜的過渡。以前舊教材中有的數學題目,學生都有一般的解題套路。做題時,有的學生常常會用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解決另一種題型;還有就是學生能看懂題型,但套用公式解答,這類學生對題目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是盲目地、機械地照套。
新課程在編排時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提倡用多種方法解題,更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形成一套獨特的解題方法,不再強調方法的簡略,而是注重方法的形成,重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找出規律和特點。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時地點撥和引導。
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教學時,我會搜集有趣的生活素材,把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實際問題應用到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并且適當地設置懸念,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用乘法解決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為了迎接‘花樣校園檢查,學校準備在操場旁圈出100平方米種植花草。如果種植‘臺灣草,每平方米15元;如果種植普通草,每平方米9元。如果你是校長,你該怎樣種?你會考慮哪些因素?請同學們幫助設計?!庇捎诓賵鍪菍W生熟悉的地方,又是學生天天活動的場所,因此學生表現出了很強的興趣。這時有學生提出如下問題:“‘臺灣草與普通草相比有哪些優點?它耐踩嗎?美觀嗎?”還有學生提出:“種上‘臺灣草是不是永遠都不枯萎?”“學校有錢嗎?普通草是不是物美價廉?”能不能兩種草各種一半?或者先種普通草,等學校有錢了再種‘臺灣草?”“如果普通草每年都要重新種,是不是用很多錢?”等等。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容易發現問題,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同時,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他們對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趣。于是我就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使他們在親自做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獲得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比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我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超市購物并將購物小票帶到課堂,向其他同學介紹購買的商品,同時提出問題請大家合作解決。如“一瓶洗發水和一包糖一共用多少錢?”“一支鉛筆比一支鋼筆少多少錢?”這些問題來自生活中,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興趣盎然地進入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數學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數學知識就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
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解決問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對數學知識進行吸收、記憶和簡單應用,是學會知識再去解決問題;而在新教材中,學生需要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對各種信息和知識進行加工轉換,讓學生明確問題的條件和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新教材中,讓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師要教會學生搜集數學信息,能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解決問題中常見到“一共”“還?!薄巴瑯佣唷薄氨取唷薄氨取佟钡汝P鍵詞。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為學生解析清楚這些關鍵詞的意思,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根本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甚至連題目都沒有讀完就開始解答,結果往往出現錯誤。例如:“紅花有7朵,白花有56朵,黃花的朵數和紅花同樣多。白花的數量是黃花的多少倍?”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同樣多”是什么意思,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
三、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教會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某些題目上指導學生利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是必要的。借助線段圖可以使題意更直觀,更形象,化難為易。有些數學問題的條件關系比較復雜,學生難以理清,而畫出線段圖可以準確地找出信息間的對應關系。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個問題時,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比如軍棋的價錢是8元,就先畫出一條線段表示8元,象棋的價錢是軍棋的4倍,就要畫4段與之前等長的線段來表示4個8元。具體線段圖如下:
因此象棋的價錢就是8×4=32(元)。
以上是我的一點個人經驗。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弄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之后,靈活地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從而更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