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劍,本名李思江,多年一線市場銷售管理實戰經驗。2014年介入微商,肌蜜魔盒創始人,微商之家創始人。微商創業、操盤手培訓導師,舒客微商、諾絲微商運營顧問。
迷霧重重的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對現代商業社會而言猶如打開了潘多拉之盒,所有的活動仿佛被按下了失控鍵,不再按部就班,沒有了循規蹈矩,很多商業的固定套路不存在了,經典不再成立,重要模式不再有效。
當下的移動互聯網環境,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二維商業環境。
一方面,崛起于傳統邊緣地帶的創新型商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不斷涌現,逆襲生長,移動支付、P2P互聯網金融、網約車、微商、共享單車等,都在傳統行業的基礎上不斷顛覆。
另一方面,大多數的行業都受困于當下互聯網環境,逃避不了VUCA的折磨(美國商業從軍事術語轉用的商業描繪,V:易變性,U:不確定性,C:復雜性,A:模糊性),使得我們企業的轉型戰略迷霧重重,渠道、產品、供應鏈、市場競爭、用戶價值、互聯網技術、碎片化流量紛至沓來。
失效的套路和人本的法則
很多曾經在傳統營銷中屢試不爽的法寶,現在突然不靈了,產品資源爭奪、商圈位置搶占、媒體黃金版面大戰現在幾乎消失殆盡。得心應手的4P營銷戰術、奧格威品牌形象理論無一例外遭遇互聯時代的強力阻擊。企業轉型戰略,不再是每個商業要素的全面把控與統一兼顧,而是在訴求用戶體驗至上的核心理念。
移動互聯網打開了潘多拉之盒,釋放出了失控這個魔鬼,也把人性留在了盒子里,使得這次商業革命,以史無前例的力量把“人性”帶到商業活動的最核心舞臺。用戶充分被研究、被尊重、被喚起。先研究用戶,再研究產品,再研究營銷;沒有深入人心,沒有傳播動力的產品,都將失去未來。
什么才是有效的商品化社交?
一提到社交化商業模式,企業往往想到:社群組織、自媒體明星、直播平臺、網紅經濟、趨勢風口、時尚潮流。但問題恰恰是,流行的東西總是快速,等我們切入時已經變得困難,使得企業不斷面對“俄羅斯方塊陷阱”——犯下的失誤會積累,獲得的成功易消失。
盡管快速跟進、快速試錯、快速迭代是當下商業生存必修功,但是有效的社交化戰略,應該基于一個穩定的基石:人性的價值觀。果殼理論,可以很明晰說明這點。
1. 所有當下的流行、潮流,好比果皮部分,最善變,最薄,最不穩定。
2. 當下的社會文化,代際差異(70后、80后、90后之別),趣味愛好等,好比果肉部分,屬于半穩定結構。
3. 人性、代代相傳的價值觀,則是果核,是最穩定部分。
把社交化戰略制定在2之上,會是10萬+粉絲的策略,在3之上,將是1000萬+粉絲的策略,而只是追逐1,將是一個俄羅斯方塊陷阱。正如微商運營常常提到的:先社交再成交,但是你的社交搭建在哪里,決定了你的成交有多大多久。從曇花一現的papi醬,到日益勢大的羅輯思維,從日漸式微的朋友圈代購,到模式做大的微商,其中的道理即在于此。
產品的朋友圈,未來商業基本樣式
企業未來最大的營銷資源,不再是各種媒體的廣告,而是用戶間分享的力量。用戶已經不再是之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模式對象,也不再是互聯網上一個個抽象的流量,而是具體生動的、有價值觀、有情緒的人。
在商品極度供給的環境下,用戶購買早已經離開了需求型選擇,過渡到喜好型購買,即所謂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成為建設產品朋友圈最大的時間窗口期,消費升級不只是指追求品牌和買更貴的東西,而是用戶向往成為心目中的自我的完成,在生活中體現場景感、情緒感、對自己貼標簽,對他人的心理暗示等。
淺層次消費升級偏向于選擇流行產品和質量比較高的產品,深層次的消費升級更加重視情感驅動和自我完善。產品也在不斷完善的迭代過程中升級。未來自驅動力產品的主體訴求,將向以下幾個方面快速延伸:
1. 產品功能是標配,發自價值觀/文化認同的情緒力才是強需。
2. 產品只是價值觀的表達物,價值觀才是社交標簽。
3. 經營產品變為經營用戶,用戶成為粉絲才有品牌價值。
4. 產品消費不再是理性腦主導,而是由感性腦驅動。
社交化戰略,產品朋友圈模式,將是一場以人為核心,而非品牌導向至上的用戶解放時代:過去品牌打造的邏輯是先有廣泛的知名度,再有美譽度,最后形成忠誠度,但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解放人類、解放資源、解放空間的時代下,做品牌就必須先從用戶忠誠度開始,有了忠誠度才會有美譽度,最后形成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