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大閘蟹、盱眙龍蝦、洞庭山碧螺春、射陽大米……這些江蘇地方特產已經在全國出了名。而這樣的地理標志產品,江蘇共有251件。如何做大做強?2月24日上午,江蘇省地理標志行業協會與蘇寧易購舉行戰略協議簽約儀式。江蘇省工商局副局長吳永才表示,地理標志嫁接電商平臺,能快速提升知名度,拓展銷售,提升品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地理標志產品,一般都是當地出名的特色產品,包括茶葉、生鮮、蜂蜜等。雖然有些產品已經全國出名,但還有很多沒有打開銷路。
“就我了解到的,徐州有個賣大蒜的公司,叫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以前的影響力也就在當地,但是到1號店特產中國邳州館,對邳州大蒜一宣傳推廣,就賣到了千家萬戶,現在他們已經取得了大蒜全網銷售第一的好成績。”吳永才介紹,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神奇效應。“當前是互聯網時代,對地理標志發展而言,運用互聯網,依托電子商務是必然選擇。”
除了快速提升知名度,還能提升營銷精準度。“地理商標產品存在供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消費者難買到正品,農戶難以賣出去,是影響地理標志發展的一個瓶頸。但是通過電商平臺,依托大數據,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吳永才表示,電商平臺可以給消費者精準定位,及時獲取消費者反饋的消息,可以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地聯系起來。
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預售銷售,減少倉儲成本和產品積壓。比如平谷鮮桃,網上預購后,一周就賣出去6000多箱。桃子還在樹上就已經預售出去了,而且當天采摘當天送達,克服了傳統冷藏銷售的弊端,對提升品牌的美譽度也很有好處。
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江蘇共有251件地理標志,淮安市116件總量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盱眙龍蝦”、“淮安紅椒”、“射陽大米”等9件地理標志產品還獲得了馳名商標。江蘇省政府近期也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特色產業電商化,到2020年,要形成2個年電商交易額超50億元、10個年電商交易額超10億元的農業特色產業。
吳永才表示,地理標志品牌和蘇寧電商合作,是共贏發展。今后,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還要主動創建地理標志品牌,積極推廣,建成全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地理標志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