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


[提 要]2016年第一網紅papi醬是網紅3.0時代的杰出代表。通過新媒體平臺橫空出世后,她就立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以“吐槽”起家的她,也因為吐槽發力過猛招致廣電總局下達整改令。通過對整改后發布的作品進行文本話語分析后筆者發現,papi醬及其團隊調整了語言風格,逐漸形成了一套制播流程,也增加了節目的深度和內涵,試圖通過打動觀眾的情感來增加認可度和忠誠度。對于papi醬未來的發展,她的制作團隊也開始進行謀劃,主動引領潮流、努力以情動人、持續招兵買馬、注重品牌形象,其本人也開始嘗試進一步的轉型。
[關鍵詞]papi醬;整改;吐槽話語分析;未來發展
[作者簡介]黃 煌(1992—),男,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傳播理論。(湖北武漢 430072)
一、網紅3.0時代新網紅的崛起
對老百姓來說,網紅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從互聯網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開始算起,網紅這個概念發展到今天已是版本3.0。最早發跡于PC端的網紅1.0時代,他們是以BBS、文學網站等為平臺的網絡寫手和草根名人[1],代表人物有安妮寶貝、痞子蔡、芙蓉姐姐、鳳姐等。其中痞子蔡的代表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主人公“輕舞飛揚”還成為了當時最為火熱的網名之一。
隨著新浪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發展完善,互聯網網紅進入2.0時代[2],像芙蓉姐姐、鳳姐這樣的第一代網紅也通過微博平臺,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成為了“跨時代的網紅”。借助微博自媒體平臺碎片化信息的特質,同樣發展起來的網紅主要由段子手、模特、明星入駐為主,代表人物有天才小熊貓(段子手第一人)、趙大喜趙巖夫婦(早期淘寶模特)、陸琪(情感專家)等。
伴隨著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用戶原始積累的完成;愛奇藝、優酷、秒拍、斗魚等視頻網站、視頻軟件、直播軟件的興起及普及,互聯網進入網紅3.0時代,這一階段的網紅將視頻作為開疆拓土的利器,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內容,吸引受眾關注。其中的代表人物有MISS(網絡游戲主播)、艾克里里(惡搞視頻主播)以及本文的主人公papi醬。
Papi醬的爆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入駐微博以來,她的微博和普通用戶一樣,只是po一些生活狀態。2015年,papi醬借著小咖秀軟件流行的東風開始發布一些表演秀,但這類視頻完全不及明星發布更有噱頭和關注度。在她早期的模仿秀評論中就有不少網友把她比作女版的艾克里里,可見當時網絡環境競爭的壓力之大,作品淹沒于茫茫人海,她仍然是一名無名小卒。同年八月,她發布了第一個原創作品《男性生存法則第一彈》,這個作品走出了她原創的第一步,短短一分鐘的視頻獲得了2萬多轉發,3萬多評論以及4萬多點贊,papi醬開始獲得網絡關注。但這個作品和她現在的作品相比,場景變換、服裝造型以及人物塑造和鏡頭切換都沒有形成固定的套路,也沒有使用讓她一炮而紅的變聲器,此視頻發布后,papi醬的微博還是以發布小咖秀作品為主。
2015年10月16日,papi醬利用變聲器發布第一個短視頻《上課》并陸續發布了一系列原創作品。爛片點評、方言吐槽等系列讓她的人氣開始在各大網絡平臺暴漲,以新浪微博粉絲數為例,2016年1月粉絲數突破200萬,3月粉絲數已經達到760萬之多。同年3月,papi醬獲得天使人投資1200萬元,4月,其貼片廣告更是拍出了2200萬元的天價。截止到目前,papi醬的微博粉絲數量已經達到1800多萬,“2016年第一網紅”的稱號名副其實。
二、papi醬早期語言風格與整改令下達的內在關聯
(一)早期作品吐槽風
翻看papi醬早期發布的短視頻,可以發現她取材的范圍很廣,形式也較為多元,可以看出那時候papi醬和她的制作團隊還沒有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模式,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但無論是取材還是形式,papi醬的短視頻無一例外沒有脫離一個核心,那就是吐槽。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社會上容易滋生不滿情緒,民眾往往通過吐槽的方式,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而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吐槽”更是年青群體喜聞樂見的網絡行為。[3]
在Papi醬早期的短視頻中,她時而自我敘述(影片“我是證人”的觀后感),時而一人扮演多個角色(“美女的煩惱你們根本就不懂”),通過大幅度的面部表情變化、快節奏的自述或對話,屢屢戳中用戶的槽點與笑點,出色演繹了一個愛吐槽的形象。顯然,長期混跡于天涯、豆瓣等社區的Papi醬深諳用戶的心理,她把網絡上常見的槽點,進行“濃縮化、視頻化”,幾分鐘內就把生活中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情緒演繹出來,“說你所想,吐你所快”,滿足了用戶的情緒宣泄需求。
在掌握受眾愛聽吐槽的規律之后,papi醬和她的創作團隊嘗到了甜頭,開始有計劃地推出各式各樣的“吐槽大片”。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微信有時候真讓人崩潰”、“馬上就要過春節了,你準備好了嗎”、“有些人一談戀愛就招人討厭”、“你在生活中一定也聽到過這些話”等作品。
(二)禍從口出遭遇整改
為了加強情感的宣泄,papi醬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粗鄙的詞匯和極端的表達,在某些特定語境下,這些詞匯還能成為笑點逗觀眾一樂。誠然,papi醬的話題選擇就來源于活生生的日常情景,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會接觸到的人、事,她的犀利吐槽說出了很多人敢想而不敢說的心聲,代表了絕大多數受眾的觀點。
因此為了迎合最廣大受眾的吐槽口味,papi醬在之后的作品中使用極端表達的頻次大大增加,這樣的舉動也引發了民意的反撲。因為在分級制度還不健全的網絡世界,面向全體受眾的作品如果出現頻次過多的不文明用語,就可能會對未成年人造成錯誤的示范,導致價值觀偏差,誤入歧途。例如在作品“微信有時候真讓人崩潰”中,總時長3分15秒的節目內容里就出現了多達7次的不文明現象,直接的粗口、性暗示、不文明手勢等貫徹始終。
基于此,廣電總局于2016年4月對papi醬在內的網絡短視頻發布者下發行業新規,要求其節目進行下線整改,去除粗口低俗內容。消息傳開,網絡輿論沸騰,對于剛剛拿到千萬贊助的papi醬來說,這一紙禁令會對她產生多大影響?她還會火嗎?這些問題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不少網友還篤定,失去辛辣吐槽的papi醬就像是老虎被拔去了利爪和尖牙,將會迅速墜入凡間,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