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入職階段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有效的入職適應,將為新任輔導員未來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在自主發展意識指導下,輔導員個體對自己的活動及周圍環境關系的自主選擇、自主評價、自主調控和自主突破的過程,正是輔導員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的過程。
[關鍵詞]新任;輔導員;困境;對策
[作者簡介]賴曉琴(1987—),女,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學。(江西南昌 330099)
我國高校政治輔導員制度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制度創新。自1952年提出建立政治輔導員制度后,輔導員制度在全國高校普遍設立。進入新世紀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印發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頒布,大大推動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入職階段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將為新任輔導員未來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包括輔導員在內的專職思政隊伍建設。自主發展作為一種個體意識,是在確立主體地位和發揮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對自我意識的積極調控和主體人格的有效建構。在自主發展意識的指導下,輔導員個體對自己的活動及周圍環境關系的自主選擇、自主評價、自主調控和自主突破的過程,正是輔導員隊伍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的過程。入職初期個人角色轉變的滯后、個人心理素質的缺位和個人能力素質的不足,影響了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的作用發揮,是新任輔導員獲得職業發展的主要困境。為此,需要從“供給側”進行調試和改革。
一、角色定位:端正態度堅定思想
自我認同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基礎。輔導員只有建立了比較高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樹立信心,對所從事的學生工作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目前,由于人事和分配制度的差異,在部分高校輔導員地位、待遇和認可度沒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高,但卻承擔著更辛苦、更繁瑣、更費力的工作,而且辛勤付出往往又難以量化體現。就需要新任輔導員有勇氣敢于承認和面對這個事實,端正心態,堅定思想,自主培養并提升對輔導員工作的自我認同感,熱愛輔導員工作,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做到“在學生工作中扮演各種角色,與學生相處時,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務者;在與高校其他部門人員以及任課教師相處時,既是同事也是協調者和輔助者; 與學生家長既是合作者又是朋友”。
二、角色設計:合理制定發展規劃
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 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新任輔導員要自覺進行深度地自我評估,在充分認識自己的興趣、性格、技能和價值觀后,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并利用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管理策略,逐步實現自己的專業化、職業化職業目標。比如,當前高校輔導員可以從專業技術、行政職務兩個序列晉升和發展,因此,新任輔導員應圍繞自己所擅長的技術能力或特定的職能工作不斷補充完善專業知識,有目標地開展學習、研究和創新。
三、角色培養:勤于學習提升素質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提出,“(輔導員)要主動學習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與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因此,高校新任輔導員必須重視思想政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性,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思想政治培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尤其是理工科等非思政類學科背景的新任輔導員,更要廣泛、深入地學習黨的理論和歷史,這是擔任輔導員的政治前提。努力學習心理學知識,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及時了解各種信息知識,才能更好地把握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90后的特點和規律施以教育、管理和服務,以達到輔導員的“供給”與大學生的“需求”平衡對接。高校輔導員多重角色的職業特點要求輔導員要從各個方面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和素質培養,重點學習就業指導、心理咨詢、職業規劃、創業指導專業知識。
四、角色塑造:建立和諧工作環境
維系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新任輔導員入職適應的保障,也是輔導員在一個單位獲得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際關系是工作環境的最核心要素,因此,新任輔導員要特別重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新任輔導員的人際關系一般包括: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關系(如學生工作處、團委、招生就業處等)、與分管領導的關系(如分管書記、學工辦主任等)、與教學部門的關系(如分管院長、主任和教學秘書等)、與老輔導員的關系、與班主任的關系、與所在院(系)團學組織學生干部的關系、與所帶班級學生的關系、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有利于新任輔導員在舒心、愉快的環境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會給新任輔導員帶來更多的信任、支持與動力。
五、角色強化:積極開展教育研究
研究是對實踐的總結,科學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進工作的不斷改進提高。新任輔導員要真正實現自我發展,必須自覺主動地加強科學研究,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采用嚴格而科學的方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規律。新任輔導員要摒棄“科研是專家做的”、“中級職稱以后再搞科研”、“沒時間搞研究”等錯誤觀點,提防“置身于事務性工作為安”的錯誤心態。要積極參加校級和省級及以上各類課題的申報,自覺關注“小事”、大膽參與“難事”,做“實踐—研究”型輔導員,在研究中促進自身的發展。
六、角色提升:自覺進行工作反思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優秀教師成長公式,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因此通過反思積累經驗,促進成長,也是新任輔導員不斷提升自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新任輔導員的工作反思應該包括自身言談舉止、教育管理行為等。比如:與學生的談話方式、與同事的溝通習慣、在辦公室的為人風格、安排布置任務的特點、遭遇批評指正時的反應、課堂教育教學的風格以及面臨重大問題或突發事件的反應等。同時,還包括對學生活動的策劃、決策、組織、協調、控制和反饋的能力,深入學生中調查研究的能力,團結凝聚大學生的能力,與上級部門、主管領導清晰表達和溝通或向學生準確傳達的能力。反思是“有心”的行動,正確的反思更是有效的行動。輔導員每天都要接觸各種身份的人,如領導、老師、學生、家長等;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大小事情,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新任輔導員的整體素質,提升新任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能力和水平。反之,沒有反思的錯誤行為將不斷放大和惡化,造成嚴重后果,阻礙新任輔導員的職業發展。
入職階段是輔導員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是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基礎。高校新任輔導員入職適應的過程,也是高校輔導員走向成熟、勝任工作的過程。作為職業主體的輔導員,要充分樹立自主發展的意識,以主動、認真和負責的態度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新任輔導員的入職適應還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配套相應政策措施;社會和輿論要為高校輔導員的付出與奉獻給予理解和支持;高校要不斷完善新任輔導員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http://baike.baidu.com/view/441333.htm.
[2]孫靜華.淺析高校新任輔導員心理調適的途徑與方法[J].黑河學刊,2010,(11).
[3]馬菁.淺談高校新任輔導員如何實現角色轉換[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