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李勝連
[提 要]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女大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中國教育統計網的資料顯示,2013年女大學生比例已達到51.7%以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女大學生作為一個有著特殊生理和心理的學生群體,她們的心理健康已日益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女大學生;心理;問題
[作者簡介]羅 潔(1981—),女,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李勝連(1981—),男,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營銷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女大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中國教育統計網的資料顯示,2010年4月女大學生比例達到49%以上,2013年女大學生比例和女研究生比例分別達到51.7%和48.5%。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社會里,女性舉步維為艱地走到今天,著實不易。作為有特殊生理和心理的一個學生群體,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
一、女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與成因
我國在校女大學生年齡在18至24歲之間,處于青春中期,這是心理發展由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是心理變化較激烈的時期,也是心理成長的困惑期。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多種,形成的原因也各不同,根據平時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問題,表現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恐懼癥
醫學上講的恐懼,是指病人對特定的事物或境遇,產生難以克服的害怕情緒,而且常常伴隨焦慮和回避的行為。案例:女大學生王某,平時舉止得體,性格開朗,陽光有朝氣。一天夜晚,她參加完學校的一場辯論賽,一個人急急忙忙趕回宿舍,那天晚上下著小雨,周圍一片寂靜,忽然,一個黑影從樹后串出,欲對她實施強暴,王某拼命掙扎尖叫,幸好有男生聽到過來解救,歹徒急忙逃走。從此以后,一到晚上她便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痛不堪言,這就是典型的恐懼癥。
(二)強迫癥
強迫癥,是一種記憶、思維、情感、意向和行為等方面出現各種強迫現象的心理癥。其特點是病人對某種觀念、情感、意向或行為經常反復出現,明知不合理卻不能控制的情況。案例:女生劉某,為人謹慎,從小家教頗嚴,很具傳統文化意識。因為小時候一次偷拿父母的零花錢,受到了父母嚴厲地懲罰,之后心理一直有陰影,非常壓抑。進入大學后因為心情壓抑,想找一種方式排解,于是試著偷拿同學的東西,一次、兩次后覺得非常刺激,心情得到了釋放,慢慢發展到經常性地偷拿同學的東西,而且明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就是控制不住。
(三)焦慮癥
焦慮癥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神經癥,在大學生中考試憂慮癥占有一定的比例。焦慮癥伴有恐慌、運動不安、身體不舒服等感覺。案例:一女生,學習成績優異,上進心強,一次考試中涂錯了答題卡,時間不夠,頓時心情緊張,手腳冰涼,手不停的發抖,導致答題卡沒有涂改完,考試成績很差,從此一到考期便焦慮緊張。過度焦慮會影響心理健康和學業發展。
(四)妄想癥
妄想是思維變態的一種主要表現,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它雖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但病人對此堅信不疑,無法說服,也不能以親身體驗和經歷加以糾正。案例:某女生,五官端正,身材高挑,思維敏捷。在宿舍和班級里經常希望同學們能關注她,走在校園里,總覺得身后有男生跟著她,周圍的同學都看著她,走在街上也覺得旁人用異樣的目光看她,對她品頭論足,時常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焦點。妄想癥患者有偏執性格基礎,要盡早治療,否則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與人際交往。
(五)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以抑郁、壓制自己情感為突出表現的心理疾病。這種突出的抑郁情感,主要表現為悲傷、絕望、孤獨、自卑和自責等,患者看一切總是灰暗的。尤其是自尊心較強的女生,遇到困難和挫折后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得抑郁癥。抑郁癥也容易產生人際關系緊張的后果。案例:某女生,性格內向,多愁善感,自尊心強,成績較好。一次考試,因各種原因沒有正常發揮,成績很不理想,因此心情郁悶,愁容滿面,終日黯然神傷,并直接影響到以后的學習,再次測試成績仍不理想,于是更加內向、孤僻,不與人說話,人際關系緊張,常常以淚洗面,長吁短嘆。
二、解決對策
如何對女大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合理的矯治和科學的教育,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是學生工作面臨的一個大問題。雖然某些藥物療法能見一定療效,但心理治療才是除根之妙方。通過實踐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解決高校女生心理問題:
(一)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的任務是教會患者模仿某些應對方式,指導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或者培養更為良好的應變能力。心理咨詢遵循以下原則:相互信任,咨詢者和患者以平等的身份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談話;耐心傾聽,咨詢工作者要耐心傾聽咨詢者的陳述,使咨詢者產生信任,咨詢者耐心聽取指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審慎解答,咨詢工作者要循循善誘,斟酌解答;維護隱私權,咨詢工作者要尊重患者的隱私,這將影響到今后工作的開展。
(二)談心談話
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一對一開展心理輔導談話,一次效果不行,多次談,學生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時從多方面進行開導,從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安全避風港,當她無助的時候總有人在她身后,讓她的內心能保持平靜。通過談心談話、關心幫助,得到學生的信任,師生成為知心朋友,這樣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開展心理活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對于普遍性的心理問題,可以開展各種心理講座,經常請心理專家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專家的話往往帶有權威性,很多同學不愿聽家長同學的意見,但愿意接受專家的指導。女生心理健康活動,側重點應在學生方面。活動可以讓同學們分散注意力,感受氛圍,同學之間增進了解,促進交流,這對于害羞、內向的女大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效果。
(四)家長配合
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很多是由于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或在小時候有某種經歷,到一定的時候發展到心理的不正常,因此家長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每當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首先要與家長聯系,將情況告之,并與家長共同商量治療方案。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多在于家庭因素,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家人耐心的開導和寬慰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女大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有多種,這要求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她們的心理素質,給她們情感方面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培養她們敢于面對現實、經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科學的態度,認真而冷靜地分析對待,她們的內心必將充滿陽光。
[參考文獻]
[1]新浪教育: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3 -10-28/1125399511.shtml.
[2]恐懼癥專題.中國精神健康網:http://www.ch inajs120.com.
[3]強迫癥專題.中國精神健康網:http://www.ch inajs120.com.
[4]妄想癥.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E5%A6%84%E6%83%B3%E7%97%87.
[5]吳澤俊,張洪波,許娟,王君,王堅杰.女大學生焦慮、抑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7,(3).
[6]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黃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