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

“以前,茶葉只能就地銷售,現在搭乘網絡快車銷往全國。”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湄坨村村民李文強自豪地說,通過電商渠道已經把合作社生產的茶葉銷往外地,銷量上來了,群眾致富了。
湄坨村地處印江自治縣與江口縣交界海拔1300多米的苗王坡山頂。因海拔位置高,常年云霧繚繞,村里產的翠峰茶以“似龍井非龍井,不是龍井而勝似龍井”的獨特品質而遠近聞名。2012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筆給該村茶農回信,叮囑茶農要把茶產業“做大、做強、做精”。
最初發展茶葉的時候,群眾并不支持。“想到茶葉種植兩三年不會有收入,再一想到我們田、土都種茶葉了,一家人怎么生存啊,我們就不想種。”茶葉種植大戶李世杰說,“我還覺得茶樹擋土,影響莊稼的發展,第一年種了,第二年又統統拔了。”
群眾的擔憂給茶葉種植帶來了影響,為打破群眾后顧之憂,村干部三天兩頭就往群眾家里跑,幫助群眾分析貧困原因,指導群眾科學種茶。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不愿種茶的茶農開始種植茶樹了,并嘗到了種茶的甜頭。
湄坨村原是連接銅仁市東五縣(區)和西五縣的唯一通道。隨著杭瑞高速的開通,公路通道市場一去不返,茶香也無人問。交通不暢,湄坨茶如何增加銷量?對于以茶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村民來說,有了茶葉銷路,才有致富小康路。
2015年4月,湄坨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在阿里巴巴“1688”平臺上線,7月又在“淘寶網”上線,從此電子商務開啟了苗王坡茶葉銷售新渠道。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李文強看來,單憑自己對電商的初略掌握很難做大做強網店,他邀請了在溫州打拼的外甥譚文加入湄坨茶葉合作社。李文強善于管護和加工茶葉,畢業于天津交通職院貿易專業的譚文熟悉電商運營。一個嚴把質量關負責生產和加工,一個勇于開拓負責運營和銷售。
據譚文介紹,2016年實現線上茶葉銷售額100多萬元。銷往全國各地,西藏、新疆都有。目前印江已組建國有混合制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貴州梵之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變革和創新印江茶產業發展模式,探索一條適合印江茶產業發展的新路徑,相信湄坨茶會發展得更好。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如今的湄坨村滿山遍野“黃金葉”,群眾真正實現了“靠山吃山”,走上了致富路,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
走進湄坨村,一條條硬化路縱橫交錯,盤旋延伸,一棟棟獨具土家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干凈整潔……2013年以來,湄坨村先后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核心區,被評為貴州省信用村、銅仁市“武陵名村”、貴州省最美茶鄉、貴州省十大茶旅目的地。
湄坨村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為契機,大力打造以新經濟、新生活、新風尚、新村莊、新機制、新農民的新型小康示范村,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社會進步成果,努力把村莊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活便利、安定和諧的宜居家園。如今全村已實現移動信號全覆蓋、廣播衛視村村通、戶戶通,近日還拉通了移動光纖,全村完成了土家民居改造工程,該村的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現在我們村的人都不愿意出去打工了,我們這里可比大城市強多了。城里有的,我們這里有,我們有山有水,城里沒有。”李文強說。(責任編輯/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