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伊航

聚仁促和
用愛共筑幸福家園
“你們別落下我,我雖然不能打掃衛生,但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月3日,遵義市匯川區仁和苑社區開展學雷鋒活動,社區80多歲的李大爺說。
在仁和苑社區,像李大爺一樣熱心志愿活動的人不在少數,各小區黨小組長,在冊、在地、在職黨員,居民志愿者等,都會經常參加微笑撿拾、野廣告清理、文明勸導志愿活動。
“雷鋒不計報酬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作為一個老黨員,參加志愿活動讓我精神振奮?!?2歲的常春蓮曾是遵義市一中的語文老師,退休后居住在仁和苑社區,經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生活很是充實。
2016年5月,仁和苑社區黨員集體捐款8000元,用于幫扶團澤鎮的貧困戶鐘云生與王順喜。鐘云生用這筆錢買雞苗放養,而王順喜則買了5頭豬仔喂養。幾個月后,鐘云生放養的第一批雞苗出售,收入約2萬元,而王順喜家豬仔長到了200斤,每頭豬價值約4千元。
在仁和苑社區,這樣的活動很多,社區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70多次,還經常開展義務巡邏、環境衛生清理、免費理發、文明勸導、困難慰問、義務演出等志愿服務活動。
“社區內的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很強,時刻關心著社區內外的大小事務。”仁和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付麗娜說。
仁和苑社區成立于2006年,轄區內有11個小區。社區成立之初,小區便成立了由14位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工人組成的義務巡邏隊。目前,巡邏隊員年齡最大的80歲,隊員的平均年齡63歲。十年來,這支隊伍堅持每天行走在小區巡邏,從未間斷。
早在2011年,考慮到社區老年人較多,且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家,時任社區臨時負責人的李英發動社區的退休老人,辦起了老年大學。沒有場地上課,社區劃出辦公區域;沒有老師,11個多才多藝的居民自告奮勇授課。就這樣,匯川區的第一所社區老年大學正式開學招生了。
夏一軍是遵義日報社的退休職工,從老年大學開班那天起,他發揮拉二胡的特長,當起了樂器老師。在他的帶領下,樂器班從最初的8個人增加到了100多人。
6年下來,老師們都是和夏一軍一樣義務上課。現在,學校的課程從最初的6個增加到了14個,涵蓋了樂器、健身、舞蹈、書法、電腦和普通話等多個方面。
為進一步把社區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功能完善、文化生活豐富、人居環境優美”的新型社區,2015年,社區支部主動上門對接轄區內18家單位黨組織集體到社區報到,通過建立規范的在職黨員志愿者報到表和在職黨員志愿者信息庫,完善相關臺帳,讓所有黨員各施所長參與社區服務,壯大了社區服務力量。
在居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社區黨支部提出“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為引領,“五面黨旗紅”為目標,以“名城先鋒·黨員義工”為載體,奮力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功能完善、文化生活豐富、人居環境優美”的新型社區。
現在,社區擁有一支由20名居住在社區,威信高、腦子活、愿奉獻的老黨員、黨政機關退休老干部共同組成的“智囊團”。每逢社區遇上棘手問題,“智囊團”都能提供方案建議。
“參與志愿服務既讓社區變得美好,又讓自己活得更充實,何樂而不為?”作為“智囊團”的成員之一,80歲的雷永珍經常為社區出謀劃策,并樂在其中。
鄰里守望
鳳凰山下愛相傳
3月7日下午,在安順市東關街道鳳凰社區風羽居委會里,一場熱鬧的“三八”國際婦女節文藝匯演正在舉行。
據鳳羽居委會支部書記張棟林介紹,除了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文藝隊以外,這次文藝匯演還邀請了西秀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來參加。
作為鳳凰社區“四進社區”志愿活動中的一部分,類似的進社區活動每個月都會不定期舉辦。
2月28日,成立不到4年的鳳凰社區獲得了“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的稱號,在這里,鄰里守望的一個個愛心故事,串聯起了鳳凰山下的愛心傳遞之路。
61歲的周亞雪,家住在鳳羽居委會彩印廠宿舍區,2004年退休之后,她便加入了鳳凰社區的志愿者服務隊。
2011年,周亞雪的鄰居李元香老人意外跌倒,導致癱瘓?!爱敃r她已經80歲了,兒女都在外地,沒法長期照料她,幾十年的老鄰居了,我就每天給她做些吃的照顧她?!敝軄喲┱f。
而周亞雪的愛人,也于3年前因為腦溢血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從那時起,她一個人肩負起兩個人的生活起居。
在此期間,鳳凰社區志愿服務隊每個月都會上門探望,還組織了醫療志愿者來幫助做檢查。
2015年,周亞雪照顧了5年的李元香老人離世,周亞雪把更多心思放在了愛人身上。在旁人看來,這可謂一個奇跡,而她照顧李元香老人的志愿服務精神,也感染了許多人。
張蘭,來自安順學院的一名大學生,2014年4月成了鳳凰社區服務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張蘭在一次志愿服務時偶然聽聞了小女孩婷婷(化名)的遭遇,婷婷的父親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入獄,母親也離家出走。
家庭的變故,親情的缺失,讓缺少關愛的婷婷成了性格孤僻的孩子。陳蘭便利用自己的周末,志愿給婷婷補習。
“陳蘭給婷婷補課了半年之后,我們才知道有這么一回事。”鳳凰社區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周佳回憶。如今婷婷活潑開朗了許多,上中學的她成績優異,在家是爺爺奶奶的好幫手。
在志愿服務隊的重點幫扶對象當中,鳳巢居委會的姬軍家是非常特殊的一戶。20年前的一天,姬軍10歲的女兒姬玉杰在一次意外中受傷,當場昏迷,搶救了一個月才蘇醒,但此后的20年里,她下半身癱瘓,智力發育停留在10歲。
為了減輕姬軍一家的負擔,鳳凰社區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幾乎每個月都會到姬軍家提供一些醫療服務。此外,志愿服務隊還邀請安順學院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和學生為姬軍做心理疏導。
目前,社區內從老人到學生注冊登記并同步到志愿云系統的志愿者有1570人。正是因為他們不計報酬的志愿服務,讓友愛相傳,正如3月8日文藝匯演中特殊學校的孩子所朗誦的那首詩歌一樣——《和我們一起享受陽光》,志愿服務如陽光般溫暖著社區的每一個人。(責任編輯/喻 丹)